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九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九 (6)

1. 蠟礬丸

治癰疽、發背、瘰癧、漏瘡、惡瘡,衛護內膜,驅解諸毒,自然內消。

通明白礬(生用,二兩)

上為末,以黃蠟一兩二錢熔汁,就爐上入礬拌和,眾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熟水或冷酒下,常服之。漏瘡用油發灰和雞內金末,外塞。

白話文:

這個藥丸可以用來治療癰疽、發背、瘰癧、漏瘡、惡瘡等皮膚疾病,它能保護體內組織,排除各種毒素,使病症自然消退。

使用方法是:將二兩生明礬磨成粉末,然後用一兩二錢的黃蠟融化成汁,在爐火旁趁熱將礬粉倒入蠟汁中攪拌均勻,眾人合力將其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丸,用溫開水或冷酒送服,可以長期服用。對於漏瘡,可以用油髮灰和雞內金粉末混合後,塗抹在患處。

2. 粉乳托裡散

癰疽初發便服,或毒氣入里,衝心煩悶,吃嘔喘嗽,以至泄瀉,急用頻服托裡,返出毒氣。自內發起丹外又能消。已發未發,皆可服之,神效。

真綠豆粉心(二兩),明乳香(半兩,以蒻葉或蘆葉盛蓋,火熨,攤冷,研)

上為末。每服二錢,新熟水調下,或生甘草煎湯調,食後少時細呷,常要藥味在胸膈間,則毒氣不能攻心。或瘡已沉晦,用當歸一錢,辣桂二錢煎湯調下,仍以加味不換金正氣散為佐。小兒豆瘡陷入,亦能救之。瘰癧攻心嘔悶,亦用。

白話文:

這個「粉乳托裡散」主要用於治療癰疽剛開始發作的時候,或是毒氣侵入體內,導致心胸煩悶、噁心嘔吐、氣喘咳嗽,甚至腹瀉等症狀。這時要趕緊頻繁服用此藥,以幫助把毒氣從體內排出。此藥不只可以處理體內發起的病症,也能消除外在的皮膚問題。不論是已經發作或還沒發作的症狀,都可以服用,效果很好。

藥材成分是:

  • 真正綠豆粉的中心部分(二兩)
  • 明乳香(半兩,要用蒻葉或蘆葉包好,用火稍微加熱後放涼,再磨成粉)

把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剛煮好的開水調和後服用,或者用甘草煎湯調和服用。最好在飯後不久慢慢喝,而且要讓藥味停留在胸膈之間,這樣毒氣就不會侵襲心臟。如果瘡已經變得顏色黯淡,可以用當歸一錢、辣桂二錢煎湯調和此藥服用,並且搭配加味不換金正氣散一起服用。對於小兒麻疹(豆瘡)陷入體內的情況,此藥也能有效治療。對於瘰癧(淋巴結核)侵犯心臟導致噁心煩悶的情況,也適用。

3. 五味子湯

治腎水枯竭,運用不上,致令口中乾燥,舌上堅硬,或如雞內金。

北五味子,綿黃耆(去蘆),條參(去蘆),麥門冬(去心。各兩半),粉草(半兩)

上銼散。每服半兩,水盞半煎,不以時溫服,日夜五七次。

白話文:

治療腎水枯竭,無法向上滋潤,導致口中乾燥,舌頭變得堅硬,或者像雞內金一樣。

使用北五味子、去蘆的綿黃耆、去蘆的條參、去心的麥門冬,各二錢半,以及半兩的粉草。

將上述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半兩,加入一碗半的水煎煮,不拘時間溫服,一天服用五到七次。

4. 神白膏

貼五發未破。

南星,大黃,草烏,白蘞(各半兩),蚌粉,大柏皮(各一兩),小赤豆(一合)

上為末,取芭蕉頭研取油,調角四畔。加乳香、沒藥尤妙。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然後取芭蕉頭搗爛榨出的汁液,調和均勻塗在患處四周。如果加入乳香、沒藥效果會更好。這個藥膏貼在還沒破的疔瘡上,貼五個就可以。

藥材包含:南星、大黃、草烏、白蘞(各半兩)、蚌粉、大柏皮(各一兩)、小赤豆(一合)。

5. 乳香膏

止痛。

木鱉子(去殼,細削),當歸(各一兩),柳枝(二八寸,寸銼之。同以清油四兩,慢火煎令黑色,次用後),乳香,沒藥(各半兩),白膠香(明淨者,四兩,同研細,入油煎化,用棉子濾之)

上再事治之,煉藥鐵銚令極淨,再傾煎藥油蠟在內,候溫,入黃丹一兩半,以兩柳枝攪極得所,再上火煎,不住手攪,候油沸起,住攪,注在水中成珠不散為度。秋冬欲軟,春夏欲堅,傾在水中出火毒,搜成劑收之。

白話文:

這個藥膏能止痛。

將木鱉子(去除外殼,仔細削成薄片)、當歸(各一兩),以及柳枝(二八寸長,切成一寸的碎段)。一起用清油四兩,用小火慢慢煎煮到變成黑色,然後把藥渣濾掉,留下藥油備用。接著,將乳香、沒藥(各半兩)、白膠香(選擇乾淨透明的,四兩),一起研磨成細末,加入剛剛煎好的藥油中,加熱使其融化,再用棉布濾過藥渣。

接著,準備一個非常乾淨的鐵鍋,將剛剛濾好的藥油倒入鍋中,稍微加熱,等溫度適中時,加入黃丹一兩半,用兩根柳枝不停地攪拌均勻,攪拌到沒有顆粒感。然後再放回火上煎煮,繼續不停攪拌,等到藥油沸騰時停止攪拌,將藥油滴入水中,若能凝結成圓珠狀而不散開,就表示熬製完成了。秋冬季節製作的藥膏可以稍軟,春夏季節製作的可以稍硬。將藥膏放入水中浸泡,可以去除火毒,然後再將藥膏揉捏成形,最後妥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