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九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九 (7)

1. 追毒丹

治瘡疽黑陷者。用針刀開瘡,內追毒丹,使之潰,然後去敗肉排膿,隨證治之。癰疽、疔瘡、附骨疽,並皆治之。

巴豆(七粒,去皮心,不去油,研似泥),白丁香,輕粉(各一錢),雄黃,黃丹(各二錢)

上件研和,加白麵三錢,滴水為丸如麥狀。針破瘡內之,覆以乳香膏,追出膿血毒物。漏瘡四壁死肌不去,不可治,亦以此追毒去死肌,乃養肉令愈。疾小者用一粒,大者加粒數用之。

白話文:

治療瘡瘍腫毒,出現皮膚潰爛、顏色發黑下陷的情況。先用針或刀切開瘡口,將追毒丹放入瘡內,使膿瘡潰破,接著清除腐敗的肌肉和排出膿液,再根據情況進行後續治療。無論是癰疽、疔瘡、附骨疽,都可以用此藥治療。

藥材組成:巴豆(七粒,去除外皮和內心,保留油脂,研磨成泥狀),白丁香、輕粉(各一錢),雄黃、黃丹(各二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混合均勻,加入三錢白麵,滴入少量水,揉成麥粒大小的藥丸。用針刺破瘡口,將藥丸塞入瘡內,再敷上乳香膏,目的是引出膿血和毒物。如果漏瘡的四周都是壞死的肌肉,無法清除乾淨,則無法治癒;此時,也可以用此藥來引出毒素和去除壞死肌肉,以促進新肉生長、使瘡口癒合。病情輕微的用一粒藥丸,嚴重的可以增加藥丸的數量。

2. 太乙膏

治五發癰疽,一切惡疾軟癤,年深日還,已成膿未成膿,貼之即效,蛇、虎、蠍、犬、刀斧所傷,並可內服外貼。發背,先以溫蔥湯水洗瘡,拭乾,用帛子攤藥貼,仍用水下。血氣不通,酒下。赤白帶下,當歸酒下。咳嗽、喉閉、纏喉風,並棉裹含化。一切風赤眼,貼太陽穴,後用山梔子湯下。

打撲傷損,貼藥,仍以橘皮湯下。腰膝痛,貼之,鹽湯下。唾血,桑白皮湯下。諸漏,先以鹽湯洗,若諸瘡癤,並量大小,以紙攤藥貼之,並每服一粒。旋丸如櫻桃大,以蛤粉為衣,其藥可收十年不壞,愈久愈烈。神效。

玄參,川白芷,川當歸(去蘆),官桂(去粗皮),赤芍藥,大黃,生乾地黃(各一兩)

上銼如大豆大,用清油二斤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月,濾去滓。油熬得所,次下黃丹一斤,滴油入水中不散為度。

白話文:

太乙膏

此藥膏專門治療各種癰疽,以及其他惡性腫瘡、軟癤,無論是病發已久或是剛出現,不論是否已化膿,貼上都有效。對於被蛇、虎、蠍、犬咬傷,或刀斧所傷,此藥膏既可外敷也可內服。治療背部癰瘡時,先用溫熱的蔥水清洗瘡口,擦乾後,將藥膏攤在布帛上貼於患處,然後用水送服。若是血氣不通,則用酒送服。治療婦女赤白帶下,則用當歸酒送服。咳嗽、喉嚨腫痛、纏喉風等症狀,將藥膏用棉花包著含在口中慢慢融化。治療各種風熱引起的紅眼症,將藥膏貼在太陽穴,之後用山梔子湯送服。

跌打損傷,貼上藥膏,再用橘皮湯送服。腰膝疼痛,貼上藥膏,用鹽水送服。吐血,用桑白皮湯送服。各種漏症,先用鹽水清洗,各種瘡癤,不論大小,都用紙將藥膏攤平貼上,同時每次服用一粒藥丸。藥丸搓成櫻桃大小,外層裹上蛤粉,這樣的藥丸可以保存十年不壞,而且時間越久藥效越強。效果神奇。

藥材組成:玄參、川白芷、川當歸(去除蘆頭)、官桂(去除粗糙表皮)、赤芍藥、大黃、生乾地黃,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切成黃豆大小的顆粒,用清油二斤浸泡,春天浸泡五個月,夏天三個月,秋天七個月,冬天十個月,然後濾掉藥渣。將浸泡後的藥油熬煮至適當程度,再加入黃丹一斤,直到滴入水中不散開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