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一 (3)
卷第十一 (3)
1. 活幼論
諸瀉日久,不宜緊澀之藥卒止,先須調氣和中。若洞瀉不止,乳食不進,無有愈期。汗多舌出,唇紅眼閉,搖頭氣粗,兩肋動,口生血瘡,吐瀉得之,名曰胃爛,夭亡轉盼。至於八痢,則有魚口,噤口,五色,脫肛,臟毒,脾毒,冷積,疳痢,無非便下膿血,裡急外重,臍腹急痛,日夜無度。治之當何如?須究其因,先以去積、寬腸、通氣之劑,續為之斷下,鮮有不愈。
其或所下如魚腸血水,壯熱,煩渴,不食,自汗,小便不利,未知有瘳。瘡疹一證,乃表虛里實,其根於臟腑,所患重。麻疹表實裡虛,其根於皮膚,所患輕,不治亦自愈。至若痘疹,多因時令不正,氣候傳染,加之外感風寒,內積邪熱而得,大抵與傷寒相類。發熱煩躁,臉赤唇紅,身痛頭疼,耳、鼻、腳梢、手中指俱冷,噴嚏呵欠,喘漱痰涎,或乍寒乍熱,疑似之間,當視其耳後有紅脈赤縷,及見心胸間細點如粟起為真。首尾不可汗下,宜溫涼之劑,解毒和中安表。
大要如疱人作灶炊樣,務得松耳。其或熱極生風,或發驚搐,但當清心散風,切不可投冷驚之藥及灼艾,蓋灸則火助熱熾,投冷驚藥則毒氣內伏,反為大害。仍忌諸般臭穢,煎炒油煙,父母行房梳頭等觸犯。未發而觸,則毒氣入心,悶亂而死。已發而觸,則瘡痛如割,以致黑爛,切宜禁戒。
仍燒帶諸香,及打醋炭,噴胡荽酒於遍房,以闢穢濁之氣。卻不可以田舍兒不忌無恙為常法。病此者多不服藥,豈知未發、已發則合解散,正發則合活氣血。若依此,非惟出疏,亦易干斂,仍免後憊。若不依此,則邪盛瘡密,收亦費力。餘毒為患,致生癰疽疥癆,赤眼咽喉口瘡之疾。
至於善惡之證,猶當細認。如善證,則乳食如常,大便或一日一次,或兩日一次通者,只須用和,不冷不熱之藥,自保十平全。如惡證,則春夏屬陽為順,秋冬為逆。冬月寒,腎水得時,多歸於腎。或先如瘧,後發渴,其瘡色如黯血,此腎證也,不治。春膿疱為金剋木,夏黑陷為水剋火,秋斑子為火剋金,冬疹子為土剋水,並逆。
鼻有黑氣,或舌黑,瘡已出而譫語燥渴,小便澀,泄瀉,不入食;瘡成餅搭,黯慘不發,其聲焦啞,兩眼閉而黑睛矇眛,面腫鼻陷,目閉,頻齧齒,頭面腫大;瘡盡抓破,或臭不可近,或腳冷至膝;瘡小黑而焦,風攻頤頷,唇項腫硬,胸高而突。以上症狀,均不可治。外此,至於風寒暑濕之感,與大人無異治之法,特劑量差少耳。
雜症則隨方備治。籲,為醫之道,大方脈為難,活幼尤難。以其臟腑脆嫩,皮骨軟弱,血氣未盛,經絡如絲,脈息如毫,易虛易實,易冷易熱。兼之口不能言,手不能指,疾痛之莫知,非觀形、察色、聽聲、切脈,究其病源,詳其陰陽表裡虛實,而能療之者,蓋亦寡矣。若妄投藥餌,即生他證,可不戒之!
白話文:
活幼論
孩子久瀉,不宜用收斂止瀉的藥物突然停藥,應先調理脾胃。如果瀉不止,不吃奶,就沒有痊癒的希望。如果孩子出汗多、吐舌、嘴唇紅、眼睛閉、搖頭、呼吸粗重、兩肋抽動、口生瘡、嘔吐腹瀉,這就是胃爛,很快就會死亡。
至於各種痢疾,例如魚口痢、噤口痢、五色痢、脫肛痢、臟毒痢、脾毒痢、冷積痢、疳痢,都會排出膿血,裡急外重,肚臍和腹部劇烈疼痛,日夜不停。治療應該怎麼辦?必須追究病因,先用消除積滯、寬緩腸道、通利氣血的藥物,然後再控制腹瀉,很少有不治好的。
如果瀉下物像魚腸和血水一樣,伴有壯熱、煩渴、不食、自汗、小便不利,則預後不明朗。
麻疹、痘疹等瘡疹病,都是表虛里實,其病根在臟腑,病情較重;麻疹是表實裡虛,病根在皮膚,病情較輕,即使不治療也會自愈。痘疹大多因時令不正、氣候傳染,加上外感風寒、內有積熱而引起,大致與傷寒相似。會發熱煩躁、臉紅唇紅、渾身疼痛、頭疼、耳鼻腳手指冰冷、打噴嚏、呵欠、喘息、痰多,或忽冷忽熱,難以分辨。應觀察耳後是否有紅色的血絲,以及心胸部位出現小米粒大小的紅色疹點來判斷是否為真痘。發病前後都不宜使用發汗的藥物,宜用溫涼解毒、和中安表的藥物治療。
治療原則如同做飯一樣,務必使病情緩和。如果病情太熱而引起風證,或驚厥抽搐,則應清心散風,絕對不能使用治療驚風的藥物和灸法,因為灸法會助長熱邪,而驚風藥會使毒氣內伏,反而有害。還要忌諱一切臭穢之物,例如煎炒油煙,以及父母房事、梳頭等。痘疹未發病前觸犯這些禁忌,毒氣會入心,造成昏迷而死;痘疹已發病再觸犯禁忌,則瘡痛如割,導致瘡瘍潰爛變黑。因此必須嚴格戒慎。
應焚燒香料,打醋炭,在房間噴灑芫荽酒,以去除污濁之氣。但不能以農村孩子不忌諱而無恙為常規。患此病的孩子很多不服藥,卻不知道,痘疹未發、已發或正發,治療方法都應有所不同,未發和已發應該以疏散為主,正發則應該以活血化瘀為主。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不僅能使病情順利發展,也能更容易痊癒,並能避免後遺症。如果不這樣做,則邪氣盛、瘡疹密,痊癒也會費力,殘餘的毒邪會導致癰疽、疥癬、癆病、眼赤、咽喉腫痛、口瘡等疾病。
至於痘疹的預後,還應仔細辨別。良性的,則乳食如常,大便或一日一次,或兩日一次通暢,只需用溫和的藥物即可痊癒。惡性的,則春夏屬陽為順,秋冬為逆。冬天寒冷,腎水得令,則病邪多歸於腎。或先像瘧疾一樣發作,之後發渴,瘡色暗黑如血,這是腎證,難以治療。春季的膿疱是金剋木,夏季的黑陷是水剋火,秋季的斑疹是火剋金,冬季的疹子是土剋水,都是逆克。
如果鼻子出現黑氣,或舌頭發黑,痘疹已經出現但神志不清、煩渴、小便不利、瀉痢、不進食;痘疹成片,顏色暗淡不發,聲音嘶啞,兩眼緊閉,黑眼球模糊不清,面腫鼻塌,眼閉,頻繁磨牙,頭面腫大;痘疹全部抓破,或臭不可聞,或腳冷到膝蓋;痘疹小而黑焦,風邪侵犯頷部,唇項腫硬,胸部高突。以上這些症狀,都是不可治療的。除此之外,其他風寒暑濕的感受,治療方法與成人相同,只是劑量要少一些。
其他雜症則根據具體情況用藥。唉,行醫之道,診斷脈象已屬不易,治療小兒更難。因為小兒臟腑嬌嫩,皮骨柔軟,血氣未盛,經絡細小如絲,脈息微弱如毫髮,容易虛也容易實,容易冷也容易熱。再加上小兒不能言語,不能指點病痛,醫生如果不仔細觀察形狀、察看顏色、聽聲音、切脈象,探究病因,詳細辨別陰陽表裡虛實,是難以治療的。如果胡亂投藥,就會產生新的病症,必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