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一 (16)
卷第一 (16)
1. 通治
上前二味為末,將杏仁、芒硝合研為脂,和藥,取如彈子大一枚。別研甘遂末一錢,白蜜一大匕,水二盞,煎至七分,頓服。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為效。甘遂性猛,宜斟酌虛實入之。
治結胸灸法:巴豆(十四粒),黃連(七寸,連皮用)
上為末,用津唾和成膏,填入臍心,以艾炷其上。腹中有聲,其病去矣。不拘壯數,病去為度。才灸了,便以溫湯浸手帕拭之,恐生瘡。
枳實理中丸
治寒實結胸,及傷寒諸吐利後,胸痞欲絕,膈高起急痛,手不得近。
枳實(去穰,麵炒),茯苓,人參,白朮,乾薑(炮),甘草(各等分,炙)
上為末,蜜和,一兩作四丸,熱湯化下。渴加栝萎根,下利加牡蠣粉,各等分。為末服亦可。
桔梗枳殼湯
治傷寒氣痞,胸滿欲死。
枳殼(去穰,麩炒),桔梗(去蘆),甘草(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七分,食前服。痰多,加半夏、生薑,有熱,加黃芩。
三黃湯
治傷寒陰證,下之太早,致心下痞,按之軟,其脈關上浮者主之。若未解,未可攻,宜先隨風寒二證,投桂枝、麻黃湯。表解已,即服此。
大黃(蒸),黃連,黃芩(去心)
上銼散。每服五錢,沸湯二盞,熱漬之一時久,去滓,分二服,暖服。或汗出惡寒,加附子別煎汁,入一合同服。
半夏瀉心湯
治心下痞滿而不痛者。
半夏(一兩一錢,湯洗七次),黃芩(去心),人參(去蘆),甘草(炙),乾薑(炮。各兩半),黃連(半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七分,溫服。或傷寒中風,醫反下之,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鳴,心下痞硬,乾嘔心煩者。加甘草半兩,人參一兩,名甘草瀉心湯。或汗出解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噎,食臭,脅下水鳴,下利者,加生薑一兩,減乾薑一兩,余如正方,名生薑瀉心湯。
一方治痰熱,心胸煩痞,半夏丸、酒蒸黃連丸合和,每服三十五丸,米飲下。特效。(方見痎瘧及下痢類。)
近效方
治陽證結胸,死無可藥者。曲鱔活者十一條,(即蚯蚓也。)擂爛,用蜜半盞,水半碗,灌服。無蜜用沙糖。
丁香柿蒂散
治咳逆。(諸方並見後第四卷。)
百合知母湯
治病人慾食復不能食,常默默,欲臥復不能臥,欲行復不能行,有寒如無寒,有熱如無熱,飲食或美或不美,如強健人,而臥不能行,口苦小便赤,藥入口即吐利。此因虛勞大病之後不平復,變成此疾,名百合候,此主之。發汗後者服。
百合(七枚,擘),知母(三兩,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去一升,去滓,別以泉水二升煎知母,每取一升,去滓後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
白話文:
[通治]
將杏仁和芒硝磨成膏狀,與其他藥物混合,製成彈子大小的一丸。另將甘遂研磨成粉末一錢,加入一大匙白蜜和兩盞水,煎煮至七分,一次服用。一宿後就會瀉下。如果沒有瀉下,可以再服用,直到瀉下為止。甘遂藥性猛烈,應根據患者虛實情況酌量使用。
治療結胸的灸法:取巴豆十四粒、黃連七寸(連皮)研磨成粉末,用唾液混合成膏狀,填入肚臍,在其上放置艾炷灸治。腹部有聲音即表示病癒。灸治次數不限,以病癒為準。灸治後立即用溫水浸濕的手帕擦拭,以免起瘡。
枳實理中丸
治療寒實結胸,以及傷寒後各種嘔吐腹瀉引起的胸部痞塞、瀕死感、膈肌高聳急痛、手碰不到胸部等症狀。
取枳實(去瓤,炒至焦黃)、茯苓、人參、白朮、乾薑(炮製)、甘草(等量,炙甘草)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每兩一兩的四丸,用熱水化服。如果口渴,可以加入等量的栝萎根;如果腹瀉,可以加入等量的牡蠣粉,研磨成粉末服用也可以。
桔梗枳殼湯
治療傷寒引起的氣滯胸悶,胸部脹滿,感覺快要死亡的症狀。
取枳殼(去瓤,麩炒)、桔梗(去蘆)、甘草(等量)切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水煎煮至七分,飯前服用。痰多者加半夏、生薑;有熱者加黃芩。
三黃湯
治療傷寒陰證,瀉下過早導致心下痞塞,按壓柔軟,脈象關上浮的症狀。如果病情尚未緩解,不可急於攻治,應先根據風寒兩證,服用桂枝湯、麻黃湯。表證解後,再服用此方。
取大黃(蒸)、黃連、黃芩(去心)切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沸水兩盞,浸泡一會兒,去渣,分兩次溫服。如果汗出惡寒,可以另煎附子汁,加入湯藥中一起服用。
半夏瀉心湯
治療心下痞滿但不疼痛的症狀。
取半夏(一兩一錢,多次淘洗)、黃芩(去心)、人參(去蘆)、甘草(炙甘草)、乾薑(炮製)、黃連(各半兩),切碎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盞半水,加薑五片、棗一枚,煎煮至七分,溫服。如果因傷寒中風,醫生錯誤地使用瀉下藥,導致腹瀉數十次,飲食不消化,腹部鳴響,心下痞塞堅硬,乾嘔心煩,可以加甘草半兩、人參一兩,稱為甘草瀉心湯。如果汗出解表後,胃部不適,心下痞塞堅硬,乾嘔,食物腐臭,脅下有水聲,腹瀉,可以加生薑一兩,減乾薑一兩,其餘藥物按原方,稱為生薑瀉心湯。
另有一方治療痰熱、心胸煩悶痞塞,將半夏丸和酒蒸黃連丸混合服用,每次三十五丸,用米湯送服,療效顯著。(方劑詳見痎瘧及下痢類。)
近效方
治療陽證結胸,危急症狀,無藥可治者。取活曲鱔(蚯蚓)十一條,搗爛,加入半盞蜂蜜和半碗水,灌服。無蜂蜜可用砂糖代替。
丁香柿蒂散
治療咳嗽逆氣。(方劑詳見後第四卷。)
百合知母湯
治療病人想吃東西卻吃不下,經常沉默寡言,想躺下卻躺不下,想走動卻走不動,有寒意卻像沒有寒意,有熱感卻像沒有熱感,飲食時而可口時而不可口,像健康人一樣,但卻臥床不起,口苦,小便赤紅。此病是因虛勞大病之後恢復不良而引起的,稱為百合病候,此方主治。此方適用於發汗後服用。
取百合(七枚,掰開)、知母(三兩,切片)。先用水清洗百合,浸泡一宿,待產生白色泡沫後,倒掉水,再用兩升泉水煎煮,煎至一升,去渣;另用兩升泉水煎煮知母,每次取一升,去渣後與百合煎液混合。煎至一升五合,分次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