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一 (1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15)

1. 通治

返陰丹

治陰毒傷寒,心神煩躁,頭痛,四肢逆冷,面青,腹脹,脈沉伏者。

硫黃(通明,五兩,別研),硝石(別研),太陰玄精(各二兩。別研),乾薑(炮),桂心(各半兩),附子(炮,半兩)

上用鐵銚,先鋪玄精,次下硝末各一半,中間鋪硫黃末,又將二石余末蓋上,以小盞合著,熟炭火三斤,燒令所得,勿令煙出。急取瓦盆合著地上,四面灰蓋,勿令煙出。候冷,取出研細,入後藥為末,同研勻。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煎艾湯下,頓服,汗出為度。

未退,乃大著艾炷灸臍下丹田、氣海。更不退,則以蔥啖熨之。其法亦治氣虛陽脫,體冷無脈,氣息欲絕,不省人事,及傷寒陰厥,百藥不效,其法見前。

四逆湯

治陰毒要藥。(方見前。)

當歸四逆湯

治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亦陰毒要藥。

當歸(去尾),桂枝,芍藥,細辛(各三兩),大棗(二十五枚),甘草(炙),通草(各二兩)

上銼散。以水八升,煮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內有久寒者,加吳茱萸、生薑主之。

升麻湯

治陽毒。傷寒一二日便成陽毒,或服藥吐下後變成陽毒。腰背痛,煩悶不安,面赤狂言,或走,或見鬼,或下利,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下膿血,脈浮大數,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大抵宜早發汗。

升麻(二兩),犀角屑,射干,黃芩,人參,甘草(炙。各一分)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一盞,煎至七分,熱服,並進三四服,溫覆汗出為度。(甚者大承氣湯,除厚朴,加木通、甘草、大腹皮、桃仁各一兩,以利為效。方見前。)

梔子仁湯

治陽毒,傷寒壯熱,百節疼痛。

梔子,赤芍藥,大青,知母(各一兩),升麻,黃芩,石膏,杏仁,柴胡,甘草(各半兩)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豉二十粒,煎至七分,不拘時候服。

大陷胸湯

治傷寒表未解,醫反下之,膈內拒痛,兩手不可近,短氣煩躁,心中懊憹,心下硬,大便不通,舌燥而渴,熱實,脈沉而緊。又治身無大熱,有水結在胸脅間者。

大黃(半兩),芒硝(四兩),甘遂(半兩)

上銼散。用水三盞,先煎大黃至一大盞,入芒硝煮熔,下甘遂末煮一沸。分二服,得利止。

小陷胸湯

治結胸病正在心,按之則痛,脈浮滑者。

黃連(一分),半夏(湯洗去滑,六錢),栝蔞實(四分之一)

上銼散。水二盞,先煎栝蔞至一盞半,入前藥煎至六分,去滓,分二服。利黃涎沫即安。(一方加枳實去穰、黃芩各一分,苦梗六錢,累用有效。)

大陷胸丸

治熱實結胸。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以下之太早故也。其病項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

大黃(二兩),葶藶(炒),杏仁(去皮尖,炒),芒硝(各三分)

白話文:

[通治]

返陰丹

治療陰寒型傷寒,症狀包括心神煩躁、頭痛、四肢冰冷、面色青紫、腹部脹滿、脈象沉而微弱。

藥方組成:硫黃(提煉後,五兩,需研磨)、硝石(需研磨)、太陰玄精(各二兩,需研磨)、乾薑(炮製)、桂心(各半兩)、附子(炮製,半兩)

製備方法:使用鐵鍋,先鋪上太陰玄精,接著放入一半的硝石粉末,中間鋪上硫黃粉末,再將剩下的硝石粉末蓋上,用小碗壓住,用三斤熟炭火燒烤至藥材煉製完成,過程中避免產生煙霧。迅速將藥材取出,放入瓦盆中,四周用灰覆蓋,避免煙霧產生。待冷卻後,研磨成細粉,加入其餘藥材粉末,混合研磨均勻。用米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用艾葉水送服,一次服用,直到出汗為止。

若症狀未退,則在肚臍下丹田、氣海穴位施灸。若仍未好轉,則用蔥白熱敷。此法也可治療氣虛陽脫,症狀為身體冰冷、脈象全無、呼吸微弱、神志不清,以及陰寒型傷寒,服用其他藥物無效的情況,方法如上所述。

四逆湯

治療陰寒型疾病的要藥。(藥方見前文)

當歸四逆湯

治療手腳厥冷,脈象細弱欲絕的症狀。也是治療陰寒型疾病的重要藥方。

藥方組成:當歸(去尾)、桂枝、芍藥、細辛(各三兩)、大棗(二十五枚)、炙甘草、通草(各二兩)

製備方法:將藥材切碎。用水八升,煎煮至三升,過濾藥渣,溫服一升,一天服用三次。若久寒不愈,可加入吳茱萸、生薑。

升麻湯

治療陽熱型疾病。傷寒一二日即轉為陽熱型,或服用藥物吐瀉後轉為陽熱型。症狀包括腰背疼痛、煩躁不安、面紅發狂、胡言亂語、奔跑、看見鬼魅、腹瀉、面部出現紅色斑點像錦紋一樣、咽喉疼痛、排出膿血、脈象浮大而數,五天內可治癒,七天內若未治癒則難以治愈。總之,宜及早發汗治療。

藥方組成:升麻(二兩)、犀角屑、射干、黃芩、人參、炙甘草(各一分)

製備方法: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煎至七分,趁熱服用,並連續服用三四次,溫暖覆蓋,直到出汗為止。(症狀嚴重者可服用大承氣湯,除去厚朴,加入木通、甘草、大腹皮、桃仁各一兩,以通便為效。藥方見前文)

梔子仁湯

治療陽熱型疾病,傷寒高熱,周身疼痛。

藥方組成:梔子、赤芍藥、大青葉、知母(各一兩)、升麻、黃芩、石膏、杏仁、柴胡、甘草(各半兩)

製備方法: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生薑三片,豉二十粒,煎至七分,不拘時服用。

大陷胸湯

治療傷寒表證未解,卻被醫生錯誤地使用瀉下藥物治療,導致膈下疼痛,兩手不能靠近身體,呼吸短促煩躁,心中懊惱,心下堅硬,大便秘結,舌燥口渴,熱盛,脈象沉而緊。也可治療身體沒有明顯發熱,但胸脅部有水腫的症狀。

藥方組成:大黃(半兩)、芒硝(四兩)、甘遂(半兩)

製備方法:將藥材切碎。用水三盞,先煎大黃至一大盞,加入芒硝煮至熔化,再放入甘遂粉末煮沸。分二次服用,通便後即停藥。

小陷胸湯

治療結胸病症在心中,按壓則痛,脈象浮滑。

藥方組成:黃連(一分)、半夏(去滑,湯洗淨,六錢)、栝蔞實(四分之一)

製備方法:用水二盞,先煎栝蔞至一盞半,再加入其他藥材煎至六分,過濾藥渣,分二次服用。排出黃色涎沫則痊癒。(另一方加枳實去瓤、黃芩各一分,苦梗六錢,連續服用有效。)

大陷胸丸

治療熱盛結胸。陽證發作,卻被錯誤地使用瀉下藥物治療,導致熱邪內陷而形成結胸,是因為瀉下過早所致。此病症項部強直,如肌肉痙攣,瀉下則症狀緩解。

藥方組成:大黃(二兩)、葶藶子(炒)、杏仁(去皮尖,炒)、芒硝(各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