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二 (1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16)

1. 痰厥

順元散

治暴患痰厥氣虛,身微冷,面淡白,昏悶不知人事。(方見風科虛證類。)

星香飲

治暴患痰厥,氣盛,身熱面赤。(方見風科熱證類。)

單方

治暴患痰厥,不省人事。

上用生清油一盞,灌入喉中,須臾逐出風痰,立愈。

白話文:

順元散

治療嚴重痰厥、氣虛,身體微冷,面色蒼白,昏迷不醒。(方見於風科虛證類。)

星香飲

治療嚴重痰厥、氣盛,身體發熱,面色發紅。(方見於風科熱證類。)

單方

治療嚴重痰厥,昏迷不醒。

使用生清油一盞灌入喉中,片刻後可排出風痰,立即痊癒。

2. 眩冒

白薇湯

治平居無苦疾,忽如死人,身不動搖,默默不知人。目閉不能開,口噤不能言。

白話文:

治療平時沒有什麼疾病,突然像死人一樣,身體不能動搖,靜默沉寂,不知道他人。眼睛閉著無法睜開,嘴巴閉著不能說話。

或微知人,惡聞人聲,但如眩冒,移時方寤。此由已汗過多,血少氣並於血,陽獨上而不下,氣壅塞而不行,故身如死。氣過血還,陰陽復通,故移時方寤,名曰鬱冒,亦名血厥。婦人多有之。

白話文:

稍一知道有人聲,就覺得煩躁討厭聽到聲音,頭暈目眩,一會兒後才蘇醒過來。這是由於汗出的太多,血少,氣血混雜,陽氣獨自分佈在上半身,氣血不能流通,所以體力像死人一樣。氣血流通起來,陰陽恢復正常,所以一會兒後才蘇醒,通常稱作鬱冒,也稱為血厥。婦女多患此病。

白薇,當歸(各一兩),人參(去蘆,半兩),甘草(一分)

白話文:

白薇、當歸各一兩,人參(去除蘆頭)半兩,甘草一分。

上銼。每服五大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

倉公散

瓜蒂,藜蘆,礬石(煅),雄黃(各等分)

上為末。少許吹入鼻中,得嚏為度。此藥能起死人。

白話文:

倉公散

瓜蒂、藜蘆、礬石(煅)、雄黃(各等份)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取少許吹入鼻中,產生噴嚏即可。此藥能救活垂危之人。

服法:每次五錢,加水二碗,煎煮至一碗,去渣取汁,溫熱後服下,不受時間限制。

3. 卒厥屍厥

追魂湯

治卒厥暴死,及主客忤、鬼擊、飛屍,然忽絕氣不覺,口噤。

白話文:

追魂湯

治療急症猝死,包括主客相忤、鬼神作祟、飛屍作怪,導致病人突然斷氣不省人事,嘴巴緊閉。

麻黃(去節,三兩),杏仁(去皮尖,二百五十個),甘草(炙,一兩)

白話文:

麻黃(去除節疤,三兩),杏仁(去除皮和尖,二百五十個),甘草(經過烘焙,一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灌之。通治諸感忤。或口噤拗口不開,去齒下湯,湯入口,活。不下,分病人發左右,捉搦肩引之,藥下漸蘇,令服盡取效。《千金》有桂心二兩。《金匱》云:寸脈沉大而滑,沉者為實,滑者為氣,實氣相搏,血氣入臟則死,入胃則愈。若卒厥,唇口青,身冷,為入臟即死,身和,汗出則愈。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杯半煎煮,煎至剩下七分,去除藥渣,然後服下。用於治療各種感邪忤逆之症。或因口噤閉,嘴脣僵硬無法張開,去除牙齒以下的湯液,將湯藥倒入口中,即可使嘴脣活動。如果湯藥無法下嚥,讓病人側臥一邊,捉住他的肩膀拉動,藥物逐漸下嚥,病人逐漸甦醒,讓他服下全部藥物,以達到治療效果。《千金方》中加入桂心二兩。《金匱要略》中說:寸脈沉大而滑,沉脈為實,滑脈為氣,實氣相搏擊,血氣進入臟腑則死亡,進入胃脘則可痊癒。如果突然昏厥,嘴脣和口脣發青,身體冰涼,表示血氣進入臟腑即死亡,如果身體溫和,汗出,則可痊癒。

內鼻散

治屍厥,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靜而若死,名卒厥。

菖蒲(去毛)

為末。每用二字,內兩鼻中,吹之令入。仍以桂末安於舌下。

硫黃散

治屍厥,奄然死去,四肢逆冷,不省人事,腹中氣走如雷鳴。

焰硝(半兩),硫黃(一兩)

白話文:

內鼻散

用於治療屍厥,脈搏動但沒有呼吸,氣息閉塞不通,靜止不動像死亡一樣,稱為卒厥。

製作方法:

菖蒲(去除絨毛)

研磨成細粉。每次取兩字量的粉末,吹入兩鼻孔中,讓它進入鼻腔。同時將桂花粉末置於舌下。

硫黃散

用於治療屍厥,突然暈倒像死去一樣,四肢冰冷,不省人事,腹中氣體亂竄如雷鳴般。

製作方法:

焰硝(半兩),硫黃(一兩)

上二件,細研如粉,分作三服。每服用好酒一大盞煎,覺焰起,傾入盞內,蓋,候溫,灌與服,如人行五里,又進一服,不過三服即蘇。

白話文:

上面兩種藥,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分成三份服用。每次服用時,用一大杯好酒煎煮,感覺到藥液沸騰時,倒入杯中,蓋上蓋子,等候藥液溫熱,然後灌給病人服用。服用後,讓病人走約五里路,再服用第二份藥。服用三份藥後,病人就會蘇醒。

又方

附子七錢,炮熟去皮臍為散,分作二服。每服用酒三盞,煎至一盞溫服。

又方

生薑自然汁半盞,酒一盞,煎令百沸,灌二服,卻用灸。

灸法:

頭上百會穴四十九壯,兼臍下氣海、丹田穴三百壯。覺身體溫暖即止。

白話文:

另有方劑:

附子七錢,炒熟後去除皮和臍,磨成粉末,分為兩份服用。每次服用時配用三杯酒,煎到只剩一杯,溫熱後服用。

另一個方劑:

生薑自然汁半杯,酒一杯,煎煮至沸騰一百次,分兩次灌服,然後灸刺。

灸刺方法:

頭頂百會穴灸刺四十九壯,同時灸刺臍下氣海和丹田穴三百壯。感覺身體溫暖後即可停止。

4. 沙證

艾湯

白話文:

艾湯

**組成:**艾葉 適量

步驟:

  1. 將艾葉放入鍋中。
  2. 加入適量的水。
  3. 煮沸後,轉小火煮 15 分鐘。
  4. 濾出艾湯備用。

用法:

  • 用艾湯燻洗患處,每日 1-2 次。
  • 可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瘡癤等。

試沙證。江南舊無,今所在有之。原其證古方不載,所感如傷寒,頭痛嘔惡,渾身壯熱,手足指末微厥,或腹痛煩亂,須臾能殺人。先濃煎艾湯試之,如吐即是。

白話文:

測試沙證:沙證在江南以前沒有,現在各地都有了。查閱古方沒有記載這種病證,其症狀類似傷寒,患者會有頭痛、嘔吐、噁心、全身發熱、手腳指尖發涼,或者腹痛煩躁,短時間內可能致命。先將艾草濃煎成湯藥試服,如果服用後嘔吐,那就確定是沙證了。

上用五月蠶蛻紙碎剪,安碗中,以碟蓋之,以百沸湯泡艾碗許,仍以別紙封裹縫良久,乘熱飲之,就臥以厚被蓋之,汗出愈。又近時多看頭額上及胸前兩邊有小紅點,在於皮膚者,卻用紙捻成條或大燈草,微蘸香油,於香油燈上點燒,於紅點上焌暴者是。又名水傷寒。卻用樟木煎湯服,或蔥豉湯汗出愈。

白話文:

  1. 將五月蠶蛻紙剪碎,放入碗中,用碟子蓋好。
  1. 將艾葉放入碗中,用沸水浸泡後,再用另一張紙封住碗口,縫好。

3.趁熱飲用,然後蓋上厚被子,讓自己出汗,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1. 對於近期常見的頭額上和胸前兩側出現小紅點的情況,可以將紙捻成條或用大燈草,蘸取少許香油,在香油燈上點燃,然後在紅點上灼燒。
  2. 這種情況也被稱為水傷寒。可以服用樟木煎湯或蔥豉湯來治療,出汗後即可痊癒。

白話文:

  1. 將艾葉放入碗中,用沸水浸泡,蓋上另一張紙密封碗口,縫合。

3.趁熱飲用,然後蓋上厚被,使其出汗,達到治療目的。

  1. 對於最近常見的額頭和胸前兩側出現小紅點的情況,可以用紙捲成條或使用大燈草,沾取少量香油,在香油燈上點燃,然後在紅點上灼燒。

  2. 這種情況也被稱為水傷寒。可以使用樟木煎湯或蔥豉湯治療,出汗後可以痊癒。

如腹痛不止,又用針於兩手十指近甲稍針出血,即愈。鹽湯吐法:治心腹絞痛,冷汗出,脹悶欲絕,俗謂攪腸沙。今考之,此證乃名乾霍亂。此亦由山嵐瘴氣,或因飢飽失時,陰陽暴亂而致。急用鹽湯吐法,此法救人不一。

白話文:

如果腹部疼痛不止,再用針刺兩手十指近指甲的地方,稍稍刺出血,就會痊癒。鹽湯吐法:治療心腹絞痛、冷汗冒出、脹悶欲絕,俗稱為攪腸沙。如今考證下來,這種疾病即是所謂的乾霍亂。這也是由山林瘴氣、或因飢餓飽足不當時,陰陽失衡而造成。趕快採用鹽湯吐法,這種方法救人屢試不爽。

上用鹽半盞許,以熱湯數碗泡鹽,令患人盡服,連致數碗,不得住手方可。卻以雞羽掃咽喉間,即時吐,所吃鹽湯盡出,其證即愈。

白話文:

先以半茶杯左右的鹽,用數碗滾燙的熱湯衝泡,命患者儘量喝碗,直到患者喝不下去為止。再用雞毛掃咽喉之間,立刻會將剛才喝入的鹽湯全部吐出來,此時症狀就會痊癒。

又法:治沙證,但用苧麻蘸水,於頸項、兩肘臂、兩膝腕等處戛掠,見得血凝皮膚中,紅點如粟粒狀,然後蓋覆衣被,吃少粥湯。或蔥豉湯,或清油、生蔥、茶,得汗即愈。此皆使皮膚腠理開發鬆利,誠不藥之良法也。

又法:兩足墜痛,亦名水沙。(可於兩腳曲腕內兩筋兩骨間刺出血,愈。名委中穴。)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是治療痧症,只要用薴麻沾水,在頸、肘、膝等處刮,等到看到皮膚上出現紅點,就像粟米一樣,再蓋上衣被,少吃粥和湯。或者喝蔥豉湯,或者喝清油、生蔥、茶,只要出汗就可以痊癒。這些都是讓皮膚的腠理變得鬆弛,實在是不需要藥物的好方法。

兩隻腳疼痛得厲害,也叫水沙(可在雙腳曲腕內兩條筋骨之間刺出血,就能痊癒。穴位名稱為委中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