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一 (1)
卷第十一 (1)
1. 卷第十一
2. 小方科
3. 活幼論
當謂木有根荄,水則有源。根荄盛則枝葉暢茂,源深則其流必長。小兒稟父母元氣而生成,元氣盛則肌膚充實,驚,疳,積,熱,無由而生,風寒暑濕,略病即愈。元氣虛則體質怯弱,諸證易生,所患輕則藥能調治,所患重則可治者鮮。故試晬之後,或不能言,或不能行,或手拳不展,發不生,斯猶可治。
甚則初生之時,臍風撮口,吊腸等證,鎖肚,重舌無聲,舌焦,遍體青黑,如此症狀,非急療則百無一活。若其餘諸病不一,治之之道,當觀形、察色、聽聲、切脈。觀形則先觀其眼,若兩眼無精光,黑睛無運轉,目睫無鋒芒,如魚眼、貓眼者不治。或神藏於內,而外若昏因,神氣不脫,則豈無再活之理。
察色者,若面目俱青,眼睛鼠視,此為驚邪入肝。面紅眼赤,惕惕夜啼,則驚邪入心。面青惡叫,齧奶咬牙,乃驚邪入腎。面色淡白,喘息氣乏,則驚邪入肺。面黃,嘔吐不食,虛汗多睡,乃驚邪入脾。皆隨其狀而治之。若夫聽聲,則睡中驚啼聲浮者易治,聲沉不響者難痊,或聲如鴉中彈者不治。
至於切脈,虛則細而遲,實則洪而數。次當看紋,候男左女右手辨之,從虎口內至第一節是風關,第二節是氣關,第三節是命關。第一節風關,赤紋乃飛禽內外人驚,赤紋微乃火驚;黑則水驚,兼打撲驚;青色乃天雷四足驚,內隱青紋微屈,則是急風候,紋彎乃停食候。第二節氣關,紫色紋是驚疳,青色紋乃疳傳肝經,白則疳傳肺經,若黃色乃傳脾經,黑色難安。第三節命關,青黑紋現三關通度,斜歸指甲則不治。
至於驚、疳、積、熱四證,驚者虛惕怔忪,氣怯神散,痰涎來去,其瀉必青,積漸生風,其證有冷熱虛實。冷則燥之,虛則溫之,實則利之,熱則涼之,是為活法。急驚之候,通關截風,定搐去痰,其熱尚作,則當下之,一泄已後,又急須和胃鎮心,不可過用寒涼等劑。其或口中出血,兩足擺跳,腹肚搐動,摸體尋衣,神昏氣促,噴藥不下,通關不嚏,心中痛絕,忽大叫者難愈。慢驚之候,宜於生胃氣藥,和以截風定搐,不可太燥。
其或四肢厥冷,吐瀉加嗽,面黯唇慘,胃痛鴉聲,口生白瘡,髮直搖頭,喘急涎鳴,口眼手足一邊牽引者,難愈。慢脾十救一二,只當生胃回陽。如太衝脈在,則取百會穴多灸之。若身冷黏汗,直臥如屍,喘嗽頭軟,大小便不禁,虛痰上攻,呼吸氣粗,脈來浮數,是謂陰盛強陽。錯認陽氣已復,直與峻藥下痰,痰隨氣下,人以醫殺咎之。
此則覆燈將絕之證,雖不藥亦無生意矣。又有喉中痰涎聲如曳鋸,一兩日間閉目不開,此為虛痰,保養其氣,凌遽下痰,亦未可保,蘇合香、白丸子輩姑與之。(男子、婦人有此證,亦當守此二藥。以上驚風本證各見後。)痓病發癇天釣,亦風之種類。舉身僵仆,有汗不惡寒,手足冷,口噤,為柔痓。
白話文:
活幼論
孩子如同樹木有根莖,水有源頭。根莖茂盛則枝葉繁茂,水源深則水流長遠。小兒依賴父母元氣而生,元氣充足則肌膚飽滿,驚風、疳積、積食、發熱等症便不會產生,即使偶爾患上風寒暑濕,也會很快痊癒。但若元氣虛弱,體質就會變得孱弱,容易生病,輕症可用藥物調理,重症則難以治癒。因此,周歲後若孩子不能說話、不能行走、手握拳難以伸展、頭髮不長,這些情況尚可治療。
更嚴重的是,新生兒時期出現臍風、撮口、吊腸等症狀,以及鎖肚、重舌無聲、舌頭焦黑、全身發青等,這些情況必須緊急治療,否則難以生存。其他疾病則需觀察孩子的形貌、面色、聲音和脈象來判斷。觀察形貌,首先看眼睛,若雙眼無神采,黑眼珠不能轉動,眼睫毛沒有光澤,像魚眼或貓眼一樣,則難以治療。但若神氣內斂,外表看似昏迷,但神氣未脫,還是有活命的可能。
觀察面色,若面色和嘴唇都發青,眼睛像老鼠一樣,這是驚邪入肝;面色紅赤,晚上經常驚啼,則是驚邪入心;面色發青,哭鬧不止,咬奶頭咬牙,是驚邪入腎;面色蒼白,呼吸急促,氣息微弱,則是驚邪入肺;面色發黃,嘔吐,不願吃東西,出虛汗,嗜睡,是驚邪入脾。需根據具體情況治療。聽聲音,睡眠中驚啼,聲音洪亮者容易治癒,聲音低沉沙啞者則難以痊癒,若聲音像鴉叫中夾雜著彈響聲,則難以治療。
至於切脈,脈象虛弱則細而慢,脈象實則洪而快。然後觀察手指紋路,男孩看左手,女孩看右手。從虎口到第一個關節是風關,第二個關節是氣關,第三個關節是命關。風關(第一節)出現紅色紋路是飛禽驚嚇或人驚嚇,紅色紋路淺淡是火驚;黑色紋路是水驚,兼有跌打受驚;青色紋路是雷擊驚嚇,隱約的青色紋路彎曲,是急風之兆,紋路彎曲是停食之兆。氣關(第二節),紫色紋路是驚風兼疳積,青色紋路是疳積傳至肝經,白色紋路是疳積傳至肺經,黃色紋路是傳至脾經,黑色紋路則難以痊癒。命關(第三節),青黑色紋路貫穿三關,斜向指甲則難以治療。
關於驚風、疳積、積食、發熱四種病症,驚風表現為身體發抖、心神不寧、氣虛神散,痰涎時出時沒,瀉下物呈青色,積食日久會導致驚風,其症狀有寒熱虛實之分。寒則用燥熱之法,虛則用溫補之法,實則用瀉法,熱則用涼法,這是有效的治療方法。急驚風發作時,要疏通經絡、截斷風邪、止住抽搐、去除痰涎,如果還有發熱,就要瀉下,瀉下後要及時調理脾胃,安定心神,不可過度使用寒涼藥物。如果出現口吐鮮血、雙腳亂蹬、腹部抽搐、摸身體找衣服、神志昏迷、呼吸急促、噴藥不下去、經絡不通、心痛欲絕、突然大喊大叫,則難以治癒。慢驚風宜用益胃氣的藥物,配合疏通經絡、止住抽搐,但不可太燥熱。
如果出現四肢厥冷、嘔吐腹瀉、咳嗽、面色暗淡、嘴唇發青、胃痛、聲音嘶啞、口生白瘡、頭髮豎立、搖頭、呼吸急促、痰鳴、口眼手足一側抽搐,則難以治癒。慢性的脾胃病,十個病人能救活一兩個,只能著重於益胃回陽。如果太衝脈還能摸到,則在百會穴多灸。如果身體冰冷,出粘汗,平躺如屍,咳嗽、頭軟、大小便失禁、虛痰上涌、呼吸急促、脈象浮數,這是陰盛陽衰。如果誤以為陽氣恢復,直接用峻烈的藥物瀉痰,痰隨氣下,則會因醫治而致死。
這是油燈將盡的徵兆,即使不用藥物也無生機了。還有一種情況是喉嚨裡痰涎聲如鋸木,一兩天內閉目不睜,這是虛痰,應養護元氣,不能急於瀉痰,否則難以保住性命,可用蘇合香、白丸等藥物。(男女皆可使用以上兩種藥物。以上驚風的症狀詳見後文。)痓病發作時如癲癇發作,也是風邪的一種。全身僵硬仆倒,出汗但不惡寒,手腳冰冷,口噤,這是柔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