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七 (4)
卷第十七 (4)
1. 升麻柴胡湯
治心脾虛熱上攻,舌生瘡,舌本強,頰兩邊腫痛。
白話文:
治療由心脾虛弱導致的熱氣上衝,舌苔出現潰瘍、舌根僵硬,雙頰兩側腫脹疼痛的症狀。
柴胡,升麻,芍藥,梔子仁,木通(各一兩),黃芩,大青,杏仁(去皮尖。各三分),石膏(煅,二兩)
白話文:
柴胡、升麻、芍藥、梔子仁、木通各一兩;黃芩、大青、杏仁(去皮尖)各三分;石膏(煅)二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薑五片煎,食後服。(寒重者,八正散。方見大方科積熱類。)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四錢,加五片生薑煎服,飯後服用。(寒症重的,服用八正散。方見積熱類中大方科。)
2. 金沸草散
治風寒傷於心脾,令人憎寒發熱,齒浮舌腫。(方見大方科傷寒陽證類。)
白話文:
風寒侵犯心脾,使人怕冷發熱,牙齒浮起,舌頭腫脹。(具體治療方法請參照傷寒陽證類的相關內容。)
3. 正舌散
治中風舌本強,難轉,語言不正,神妙。
白話文:
枯萎散治中風舌本強勁,難以轉動,語言不清,效果神奇。
蠍梢(去毒,一分),茯神木(銼屼炒,一兩),龍腦,薄荷(焙乾,二兩)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溫酒調,食後服。
白話文:
蠍尾(去除毒性,一分量)、茯神木(切碎並炒製,一兩重量)、龍腦、薄荷(烘乾,二兩重量)
每次服用一至二錢,以溫酒調和,於飯後服用。
4. 五福化毒丹
治唇舌腫破生瘡,煩渴。(方見小方科疹瘡類。)
白話文:
治脣舌腫破生瘡,煩渴
(處方詳見《小方濟疹瘡類》)
5. 礬石散
治風濕寒,舌強不能語。
枯礬,桂心(各二分)
上為末。每用一錢,安舌下。或用正舌散治之。
治木舌腫滿,口中氣不得吐。
白話文:
治風濕寒,舌強不能言:
枯礬、桂心(各 0.6 克)
用法: 研成細末,每次取 0.3 克,置於舌下。或用正舌散(見其他方劑)治療。
治木舌腫滿,口中氣不得吐:
上用臘茶、陳白梅、巴豆七粒去殼,同搗如膏,薄荷水調稀,羽刷口中,得下咽,片時泄瀉三二行,以粥補之,舌已平矣。又方,以薄荷水洗之。
又方
白話文:
在上顎上使用臘茶、陳白梅、巴豆七粒去殼,一起搗成膏狀,用薄荷水調稀,用羽毛刷子刷在口中,就能夠吞下去,一會兒就會腹瀉三四次,用粥來補充,舌頭就平整了。還有另一個方法,是用薄荷水來清洗。
上以釜底黑煤研勻,內外塗舌,良久平。又方,真蒲黃、海螵蛸為末。內外皆塗之。
又方,治大人小兒重舌,腫起舌下。
白話文:
方法一:將鍋底的鍋底煤研磨成粉末,塗在舌頭的內外,過一段時間後就會好轉。
方法二:將真正的蒲黃和海螵蛸研磨成粉末,塗在舌頭的內外。
又方,治大人小兒重舌,腫起舌下。
上用朴硝研水敷咽喉外,其內用成塊者含,涎出乃平。一方,地鱉蟲和薄荷研汁,帛包蘸舌下腫起。重舌極證,用指去爪,先於舌下筋上擦至根,漸深深擦入,如此三次。又用指蘸水,取項後燕窠小坑中筋,自上趕下至小窟,深深捺入,亦三次。小兒若飲乳勝前,則病去矣。
白話文:
把朴硝研成粉末,加水敷在咽喉的外面,然後含服一塊沒有研磨過的朴硝,等到口水湧出,疼痛就能緩解。另外還有一種方法,把地鱉蟲和薄荷研磨成汁,用布包起來,含在舌頭下面,腫起來的地方就會消退。如果舌頭腫得特別厲害,可以用手指去指甲,先在舌頭下面的筋上,從舌根處逐漸深入地擦拭,如此三次。另外,用手指蘸水,按壓後頸燕窩小坑中的筋,從上往下按壓到小穴,用力深按,也重複三次。如果小孩能比以前喝更多的奶,那麼病就好了。
6. 黑散子
治血熱,舌忽然腫破。
上以釜底煤醋調,敷舌上下,脫去更敷。能先決出血竟,敷之尤佳。一法,用鹽等分調。
白話文:
用釜底的煤炭和醋調和,塗在舌頭上下,用完後再換新的塗抹。能先放血後再塗抹,效果更佳。另一種方法是用鹽和醋等分調和。
7. 薄荷蜜
治舌上生白苔,乾澀,語話不真。
白蜜,薄荷自然汁(各等分)
白話文:
白蜜、薄荷新鮮汁液(各等份)
上以生薑片先蘸水揩洗,竟,用硃砂、雄黃、硼砂、腦、麝為末敷之良。未效,更加玄明粉。
白話文:
先用水沾濕薑片擦拭,擦拭乾淨後,用硃砂、雄黃、硼砂、腦髓、麝香等藥物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如果還沒有效果,再加入玄明粉。
8. 文蛤散
治熱壅舌上,出血如泉。
白話文:
治療熱氣壅積在舌頭上,導致出血如泉湧。
五倍子(洗),白膠香,牡蠣粉(各等分)
上為末,每用少許擦患處。或燒鐵箅熱烙孔上。
白話文:
五倍子(洗淨)、白膠香、牡蠣粉(各等分)
用藥末少量塗抹患處,或將鐵條燒熱後烙在穴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