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一 (4)
卷第一 (4)
1. 通治
腳氣洗法:
每夜用鹽塗擦腿膝至足甲,淹少時,卻用熱湯泡洗。昔有人得腳氣,諸方不效,後得此,春月常用淹洗,不再發。
近效方:
凡腳氣初作,兩足伸屈之間,或拘牽,或痠疼,或有赤腫,用香蘇散、香薷散,加蒼朮、木瓜、大蓼、橘葉、川椒、蔥白煎水,傾在盆用,衣被覆足,熏一時取汗,再淋洗,不可頻用。
灸法:
風市穴,可令病人起,正身平立,垂兩臂直下,舒十指掩著兩髀,便點當手中央指頭髀大筋上是。三里穴,在膝頭骨節下三寸,人長短大小,當以病人手尖度取,灸之。絕骨穴,在腳外踝上一夫,亦云四寸。以上三穴,多灸取效。凡病一腳則灸一腳,病兩腳則皆灸。未效。再灸犢鼻,穴在膝頭下骭上,俠解大筋中,以手按之,得窟解是。
或灸肩髃,穴在肩骨骨端兩骨間陷者宛宛中,舉臂取之。曲池穴,在肘外輔骨屈時曲骨之中,以手拱胸取之。足十趾端,名曰氣端,日灸三壯,並有神效!(遇痛深處,按極酸針之,亦效!)
白話文:
通治
腳氣治療方法:
每天晚上用鹽塗抹從膝蓋到腳趾甲,浸泡一會兒,再用熱水泡洗。以前有人患腳氣,各種方法都不見效,後來用了這個方法,春天經常這樣浸泡清洗,腳氣就不再發作了。
有效方劑:
腳氣初期,兩腳伸屈時,或感到拘緊牽拉,或酸痛,或出現紅腫,可以使用香蘇散、香薷散,再加入蒼朮、木瓜、大蓼、橘葉、川椒、蔥白煎水,倒入盆中,用衣物覆蓋患足,熏蒸片刻使其出汗,然後再清洗,不可頻繁使用。
灸法:
風市穴:可以讓病人站立,身體正直,兩臂自然下垂,十指併攏掩住大腿,此時手的中指尖所指的大腿筋膜上就是風市穴。三里穴:位於膝蓋骨下三寸處,根據個人身高差異,可用患者的手指寬度來測量。絕骨穴:位於腳踝外側向上約一寸(或四寸)。以上三個穴位,多灸才能見效。如果只患一隻腳就灸患腳,如果兩腳都患病就都灸。如果沒有效果,再灸犢鼻穴,位於膝蓋下、脛骨上,股四頭肌腱內側凹陷處。
也可以灸肩髃穴,位於肩胛骨端兩骨之間的凹陷處,舉起手臂可以更容易找到。曲池穴,位於肘部外側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腳趾尖端,稱為氣端,每天灸三壯,也有很好的效果!(如果疼痛劇烈,可以按壓到極度酸痛,用針刺一下,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