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 (2)

1. 陰㿗

上不用巴豆,將二味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下。

金鈴丸

治膀胱腫硬,牽引疼痛,及小腸氣陰囊腫,毛間水出,並能治之。

金鈴子肉(五兩),茴香(炒),馬藺花(炒),海蛤,菟絲子,破故紙,海帶(各三兩),木香,丁香(各一兩)

上為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食前,溫酒、鹽湯任下。

牽牛丸

治膀胱有熱,服暖藥功成,壅滯作痛。

黑牽牛(三錢),大黃(二錢),白礬(二錢)

上用巴豆去皮三十粒,先入銚炒焦乾,去巴豆,入眾藥炒香為末,煨大蒜研細為丸。茴香湯送下。

荔核散

治腎大如斗,不過二劑除根。

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

上等分,銼散炒,出火毒,為末。酒下二錢,日三服。

橘核丸

治四穢㿗病。

橘核(炒),海藻,昆布,海帶,川楝肉(各一兩),桃仁(去皮尖,炒一兩),厚朴(姜炙),木通,枳實(炒),延胡索(炒),桂心,木香(各半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鹽湯、酒任下。虛寒者,加川烏一兩。腎腫久不消,加硇砂二錢,醋煮旋入。有熱氣滯者,加黑牽牛、大黃各半兩。

牡丹散

治小兒卵腫偏墜。

防風,牡丹皮

上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鹽湯亦可。

竹皮湯

治交接勞後,陰囊腫脹,痛入腹中。

上刮竹青皮一升,以水三升,煮一半,去滓,分三服,立愈。

灸法:

關元穴在臍下三寸,灸三七壯。大敦穴在足大指甲後三毛上,灸七壯。

白話文:

陰疽

上藥不用巴豆,將兩種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前溫酒送服。

金鈴丸

治療膀胱腫脹堅硬,牽引疼痛,以及小腸氣、陰囊腫脹,陰部流水等症狀,都能治療。

金鈴子果肉(五兩)、茴香(炒)、馬藺花(炒)、海蛤殼、菟絲子、破故紙、海帶(各三兩)、木香、丁香(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空腹飯前,溫酒或鹽湯送服。

牽牛丸

治療膀胱有熱,服用溫熱藥物後病情加重,壅滯疼痛。

黑牽牛(三錢)、大黃(二錢)、白礬(二錢)

先將巴豆去皮三十粒,放入銚中炒至焦乾,取出巴豆,再加入其他藥材炒香磨成粉末,用煨熟的大蒜泥做成藥丸。茴香湯送服。

荔核散

治療腎臟腫大如斗,通常服用不超過兩劑就能根治。

舶上茴香、青皮(完整的)、荔枝核

以上藥材等量,切碎炒制,去除火毒,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酒送服,每日三次。

橘核丸

治療四種陰疽疾病。

橘核(炒)、海藻、昆布、海帶、川楝子肉(各一兩)、桃仁(去皮尖,炒一兩)、厚朴(薑炙)、木通、枳實(炒)、延胡索(炒)、桂枝、木香(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酒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六十丸,空腹,鹽湯或酒送服。虛寒體質者,可加川烏一兩。腎臟腫脹久治不愈者,可加硇砂二錢,用醋煮沸後再加入藥丸中。如有熱氣滯塞者,可加黑牽牛、大黃各半兩。

牡丹散

治療小兒睾丸腫脹下垂。

防風、牡丹皮

以上藥材等量,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溫酒或鹽湯送服。

竹皮湯

治療房事過度後,陰囊腫脹,疼痛深入腹中。

取新鮮竹子刮下的青皮一升,加水三升,煮至一半,過濾去渣,分三次服用,即可痊癒。

灸法:

關元穴位於肚臍下三寸,灸三七壯。大敦穴位於足大趾指甲後方三毛寬處,灸七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