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一 (12)
卷第一 (12)
1. 通治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四片,棗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溫服,取汗為度。若汗周身潤,止後服,未周身潤,可停待相次服盡。不欲汗,汗多恐亡陽故也。若汗多不止,用溫粉撲之。(方見後。)
小青龍湯
治傷寒表未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滿而喘者。
麻黃(去節),細辛(去苗),乾薑(炮),甘草(炙),桂枝,芍藥(各三兩),半夏(湯去滑),五味子(各二兩半)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食前溫服。虛噎,去麻黃,加熟附子一錢。小便不利,小腹滿,加茯苓一錢。喘,加杏仁七枚,去皮尖。
溫粉
凡發汗不欲多,多則亡陽,宜用此粉撲之即愈。神效。
白朮,藁本,川芎,白芷
上為末一兩,入米粉三兩,均和撲之
真武湯
治傷寒數日以後,發熱腹疼,頭目昏沉,四肢疼痛,大便自利,小便或利或澀,或嘔或咳,並宜服之。已經汗不解,仍發熱者。心下悸,頭眩暈,肉瞤動,振振欲躄地者,此由渴後飲水,停留中脘所致。
白茯苓,白芍藥,白朮(各一兩),熟附子(一枚,炮)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六分,食前溫服。小便利者,去茯苓。大便利,去芍藥,加乾薑二兩。咳者,加五味子三分,細辛、乾薑各一兩。嘔者,去附子,每服加生薑五片。又云,水飲內蓄,上乘於肺,為喘為咳,因水而咳,病在陽明,則用小青龍湯主之,病在少陰,此藥主之。
桂枝二越婢湯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服之。(屬太陽。)
桂枝,芍藥,甘草,石膏(六錢,搗碎),麻黃(半兩,湯洗去黃汁,焙乾稱)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四片,棗子一枚,煎八分,溫服。
小建中湯
治陽脈澀,陰脈弦,腹中急痛。服此不瘥者,小柴胡湯主之。(方見前。)
芍藥(三兩),甘草(一兩,炙),桂枝(去粗皮,一兩半)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八分,去滓,下膠飴一兩許,再煎化,溫服。兼治熱多寒少,尺脈遲,榮氣不足,血少故也,加黃耆一兩半。尺脈尚遲,再作一劑。寒傷榮甚至於弱倦昏沉,加人參、黃耆各一兩半,效。
梔子升麻散
治晚發傷寒。三月至夏為晚發。
梔子(十枚,掰碎,蒸),升麻(一兩半),生地黃(半斤,切碎),柴胡,石膏(各二兩半)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八分頻服。病不解更作。頭面赤,去石膏,入乾葛二兩。無地黃,以豉代之。
解肌湯
治傷寒溫病天行,頭痛壯熱。
葛根(一兩),黃芩,芍藥(各半兩),甘草(炙,一分)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棗子一枚,煎八分,日三服。三四日不解,脈浮者,宜重服發汗。脈沉實者,宜下之。
白話文:
[通治]
上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水,加生薑四片,棗子一枚,煎煮至八分滿。去除藥渣後溫服,以出汗為度。如果汗濕全身,就停止服用;如果汗未濕全身,可以繼續服用至服完。不希望出汗,是因為汗出太多恐傷陽氣。如果汗出很多止不住,可以用溫粉撲在身上。(方劑見後)
小青龍湯
治療傷寒表證未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咳嗽,或腹瀉,或吞咽困難,或小便不利,小腹脹滿而氣喘者。
藥材:麻黃(去節)、細辛(去苗)、乾薑(炮製)、甘草(炙甘草)、桂枝、芍藥(各三兩)、半夏(湯洗去黏液)、五味子(各二兩半)
上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二盞水煎煮,飯前溫服。若有吞咽困難,去掉麻黃,加熟附子一錢;小便不利,小腹脹滿,加茯苓一錢;氣喘,加杏仁七枚,去皮尖。
溫粉
凡是發汗不宜過多,汗出太多則傷陽氣,宜用此粉撲在身上即可痊癒,效果神奇。
藥材:白朮、藁本、川芎、白芷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一兩,加入米粉三兩,混合均勻後撲在身上。
真武湯
治療傷寒數日後,發熱腹痛,頭昏眼花,四肢疼痛,大便溏瀉,小便或通利或澀滯,或嘔吐或咳嗽者,均可服用。已經出汗但症狀未解,仍發熱者;心悸,頭暈目眩,肌肉抽搐,感覺身體搖晃欲倒地者,這是因為口渴後大量飲水,水停留在中脘(胃部)所致。
藥材:白茯苓、白芍藥、白朮(各一兩)、熟附子(一枚,炮製)
上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盞半水,加生薑五片,煎煮至六分滿,飯前溫服。小便通利者,去掉茯苓;大便溏瀉者,去掉芍藥,加乾薑二兩;咳嗽者,加五味子三分,細辛、乾薑各一兩;嘔吐者,去掉附子,每次服用加生薑五片。另有說法,若水飲停滯於內,上犯於肺,導致氣喘咳嗽,因水而咳,病在陽明經,則用小青龍湯治療;病在少陰經,則用此藥治療。
桂枝二越婢湯
太陽病,發熱惡寒,但熱較寒多,脈象微弱者,這是陽氣不足,不可發汗,宜服用此方。(屬於太陽病)
藥材:桂枝、芍藥、甘草、石膏(六錢,搗碎)、麻黃(半兩,用湯洗去黃汁,烘乾稱重)
上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水,加生薑四片,棗子一枚,煎煮至八分滿,溫服。
小建中湯
治療陽脈澀滯,陰脈弦緊,腹部劇烈疼痛。服用此方無效者,可用小柴胡湯治療。(方劑見前)
藥材:芍藥(三兩)、甘草(一兩,炙甘草)、桂枝(去粗皮,一兩半)
上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水,加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煮至八分滿,去除藥渣,加入麥芽糖一兩左右,再煎煮至溶化,溫服。兼治熱較寒多,寸口脈遲,衛氣不足,血虛者,加黃耆一兩半。寸口脈仍遲,再煎一劑。寒邪傷及衛氣,甚至出現疲倦昏沉,加人參、黃耆各一兩半,有效。
梔子升麻散
治療晚發傷寒。三月至夏季發病為晚發傷寒。
藥材:梔子(十枚,掰碎,蒸)、升麻(一兩半)、生地黃(半斤,切碎)、柴胡、石膏(各二兩半)
上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水,煎煮至八分滿,頻頻服用。若病情未解,再煎一劑。頭面發紅者,去掉石膏,加入葛根二兩。無生地黃,可用黃豆代替。
解肌湯
治療傷寒溫病流行性感冒,頭痛發熱。
藥材:葛根(一兩)、黃芩、芍藥(各半兩)、甘草(炙甘草,一分)
上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水,加棗子一枚,煎煮至八分滿,每日三次服用。三四日病情未解,脈象浮者,宜加大劑量發汗;脈象沉實者,宜服用瀉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