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二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13)

1. 勞瘧

芎歸鱉甲散

治表裡俱虛,真元未復,疾雖暫止,小勞復來。

白話文:

用於治療表裡氣血皆虛,元氣尚未恢復,疾病雖暫時平復,但稍一勞動又會復發。

當歸川芎,白茯苓(去皮),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半夏(湯洗七次),鱉甲(去裙,醋炙黃),芍藥(各二錢半)

白話文:

當歸、川芎、白茯苓(去皮)、青皮(去白色部分)、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半夏(用熱水洗七次)、鱉甲(去除甲裙,用醋炙至黃)、芍藥(各二錢半)

銼散。每服三錢,姜五片,棗二枚,烏梅一個,水煎。不以時服。熱多,加柴胡。寒多,加草果少許。

白話文:

上銼散的用法是: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五片薑、兩枚大棗、一個烏梅,以水煎煮即可。服用的時間沒有限制。如果熱症較多,可以加入柴胡。如果寒症較多,可以加入少量的草果。

2. 瘧母

消癖丸

治彌年經吐汗下,營衛虧損,邪氣伏藏脅間,結為症癖,腹脅堅痛。

芫花(炒),硃砂(研。各等分)

白話文:

治療長年反覆嘔吐、流汗、腹瀉,導致營氣和衛氣虧損,邪氣潛伏在脅肋之間,形成頑固的癖塊,腹脅劇烈疼痛。

成分:

芫花(炒)、硃砂(研磨。兩者等量)

上為末,煉蜜丸如小豆。每服十丸,濃煎棗湯下。去癖,須用芫花、大戟破水之劑,下後即與養胃湯。(方見傷寒陰證類。)

白話文:

上為末,煉製成跟紅豆一樣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十顆,用濃濃的煎棗湯送服。若要除去因癖留下的弊病,需要用芫花、大戟破水之劑,服用後,立即給予養胃湯(詳見傷寒陰證類)。

3. 熱瘧

白話文:

八正散

【組成】

  • 茯苓
  • 白朮
  • 澤瀉
  • 丹皮
  • 黃柏
  • 黃芩
  • 茵陳
  • 甘草

【用法】 煎湯服,每日 1 劑。

【功效】 清熱利溼,和胃健脾。

【主治】 溼熱內蘊,脾胃不和,表現爲: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溏瀉。

治證發則心煩臉赤,聲叫,煩躁,極熱,欲冷地上臥,及飲冷漿,加牛黃、燈心、白竹青煎,即效。(方見積熱類。)

白話文:

如果出現發熱、心煩、臉紅、叫聲、煩躁、極度炎熱、想躺在地上,並喝冷水,就加上牛黃、燈心、白竹青煎煮,即可有效(配方屬於積熱類)。

白話文:

白虎湯

組成:

  • 石膏一斤,煅
  • 知母四兩
  • 粳米四合
  • 甘草二兩
  • 粳米一合

用法:

  •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石膏令熟,乃內餘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功效:

  • 清熱除蒸,斂汗止渴。

主治:

  • 熱病,煩熱口渴,面赤身熱,脈洪大數。

治熱瘧,表裡俱熱,時時惡寒,大渴,口舌乾燥,加人參二錢。(方見傷寒通治類。)

白話文:

治療熱性瘧疾,內外表裡都熱,時時惡寒,非常口渴,口舌乾燥,加入人參兩錢。(藥方參考《傷寒通治類》)

4. 虛瘧

分利順元散

治虛怯人患瘧,未可進常山等藥者。

白話文:

治療體虛體弱者罹患瘧疾,尚未能使用常山等藥物者。

川烏(一兩),附子(一兩或二兩),南星(二兩),木香(別銼,五錢,旋入)

白話文:

  • 川烏(一兩):一種辛熱的中藥,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跌打損傷等。

  • 附子(一兩或二兩):一種溫補中藥,常用於治療陽虛寒症,如陽痿、早洩、宮寒不孕等。

  • 南星(二兩):一種化痰散結中藥,常用於治療痰多、咳喘、胸悶等。

  • 木香(別銼,五錢,旋入):一種行氣止痛中藥,常用於治療胃痛、腹痛、腹瀉等。

這四味藥材合用,具有溫經散寒、化痰止咳、行氣止痛的作用。適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跌打損傷、陽痿、早洩、宮寒不孕、痰多、咳喘、胸悶、胃痛、腹痛、腹瀉等症。

上除木香不見火,三味各一半,去皮生用,即三生飲。一半炮熟,即順元散。和合切片,每服四錢,生薑十片,棗七枚,水一盞,煎至七分。當發前一日及當發之日,早晨連進二三服,以化去痰。諺云:無痰不成瘧。又半生半熟,乃能分解陰陽也。

白話文:

去掉木香,不火烤,三種藥材各取一半,不剝皮直接用,就是三生飲。其中一半要烤熟,就是順元散。把兩種藥合在一起切片,每次服用四錢,生薑十片,棗子七枚,加水一杯,煎至七分。在發病前一天和發病當天的早晨,連續服用二到三碗,以化解痰液。俗話說:「沒有痰就不會得瘧疾。」另外,一半生一半熟,才能分解陰陽。

四將軍飲

治瘧作時僕厥,撼掖不醒,是心中抑鬱,陰陽交戰所致,先依灸法,(見後。)仍服此藥。

白話文:

治療發作時昏迷不醒、身體搖晃抽動的瘧疾,這是因為心中鬱悶,導致陰陽氣血交戰所致。首先按照灸法治療(見後),然後服用此方。

附子(一兩),訶子(四個),陳皮(四個,全者),甘草(四寸)

白話文:

附子(一兩):將附子切成片狀,然後曬乾磨成粉末。

訶子(四個):將訶子去殼,然後曬乾磨成粉末。

陳皮(四個,全者):將陳皮切成小塊,然後曬乾。

甘草(四寸):將甘草切成片狀,然後曬乾磨成粉末。

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生薑七片,棗七枚,煎至七分。初服或不納,再進則漸能咽,四服盡頓愈,更不復作。

白話文:

上銼散:

每服四錢(約12克),水二碗(約400毫升),生薑七片,紅棗七枚,煎煮至七分(約280毫升)。初始服用,或有不適應感,繼續服用就會逐漸能夠嚥下。服用四劑後,病情完全痊癒,不再復發。

七棗湯

治五臟氣虛,陰陽相勝,作為痎瘧,不問寒熱先後,與夫獨作,疊、間日,悉主之。

附子(一枚,炮裂,以鹽水浸,再炮,如此凡七次,至七次不浸,去皮臍)

上銼散。水一碗,生薑七片,棗七枚,煎至七分。當發日,空心溫服,仍吃棗子三五枚。

理脾飲

治脾胃不和,瘧疾,瀉利腹痛,下部無力,體重足痿,腳下痛,飲食中滿,四肢不舉。此方極驗。

白話文:

七棗湯

用於治療五臟氣虛,陰陽相互制約,導致瘧疾,不論寒熱先後,或單獨發作,間歇性或連續性,均可使用。

材料:

  • 附子(一枚,炮裂,用鹽水浸泡,再炮,重複此步驟共七次,最後一次不浸泡,去除外皮和臍)

製作方法:

將材料搗碎成散狀。取一碗水,加入生薑七片、棗子七枚,煎煮至水量減少七分。

服用方法:

在預計發作日當天,空腹溫服,並同時吃三至五枚棗子。

理脾飲

用於治療脾胃功能失調,導致瘧疾、腹瀉、腹痛、下半身無力、體重下降、腳部疼痛、飲食後有飽脹感、四肢無力。此方療效顯著。

橘皮(生用),甘草(炙),厚朴(去粗皮,一兩,薑汁炒),羌活防風,肉豆蔻,白茯苓(各二錢半),川芎(半兩),吳茱萸(一錢,去梗)

白話文:

橘皮(生用):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寬胸的作用。

甘草(炙):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作用。

厚朴(去粗皮,一兩,薑汁炒):具有溫中化痰,燥濕行氣的作用。

羌活:具有祛風散寒,勝濕止痛的作用。

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作用。

肉豆蔻:具有溫中散寒,緩急止痛的作用。

白茯苓(各二錢半):具有健脾益氣,利濕化痰的作用。

川芎(半兩):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作用。

吳茱萸(一錢,去梗):具有溫中止嘔,降逆止痛的作用。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

果附湯

治脾寒瘧疾不愈,振寒少熱,面青不食,或大便溏泄,小便反多。

草果仁,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半兩,水二盞,姜七片,棗一枚,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黑錫丹

治冷痰作瘧。(方見痼冷類。)

冷附湯

白話文:

果附湯

治療脾寒導致的瘧疾遲遲不癒,發冷少發熱,面色青白沒有食慾,或大便溏稀、小便頻繁。

使用草果仁、附子(經過炮製,去掉外皮和肚臍,兩者分量相等)。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一杯水煎煮至八分之一,空腹時飯前服用。

黑錫丹

治療冷痰導致的瘧疾。(具體方劑請參考「痼冷類」)。

冷附湯

治瘧疾,無過是痰實痞塞不通,脾胃弱虛,熱在上,停於胸膈,不得入於臟腑,所以五更冷服,乃使藥下達,壯脾胃,去痰實,除虛熱,降心氣。屢用屢效。

白話文:

治療瘧疾,沒有比痰濕實邪阻塞不通,脾胃虛弱,熱氣在上面,停留在胸膈,不能進入臟腑為更佳。所以,五更時服用藥物,才能使藥物直達病竈,壯旺脾胃,去除痰濕實邪,消除邪熱,平息心火。屢次使用,屢次有效。

附子(重九文,一個,炮,去皮臍)

上切作片,分二服。水二大盞,生薑十片,煎至一盞。隔夜煎下,用薄綿覆盞面,露一宿,五更初冷服。

白話文:

把炮製過的附子切成薄片,分成兩次服用。用兩大碗水,加入十片生薑,熬煮至剩下一碗。隔夜煎服,用薄棉覆蓋碗口,放置一晚,在凌晨天亮前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