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五 (9)
卷第十五 (9)
1. 三稜丸
治紅脈不通,氣痛滯下。兼治血瘕,形如鐮鐵樣。
當歸(去尾),川芎,牛膝(去苗),芫花,三稜,莪朮(煨),蒲黃,延胡索,牡丹皮,乾薑,庵䕡,白芷,地龍(去泥土,酒浸炒。各一兩),大黃(二兩,為末,米醋一升,文武火熬成膏)
上為末,入大黃膏和研,杵爛為丸,每服二十丸。氣痛,淡醋湯下,炒姜酒亦可。未通,紅花酒下。
治經脈不利方。緣經滯即為水,水流走四股,悉皆腫滿,名曰血分。其候與水相類,醫作水治之,非也,宜此。
人參,當歸,大黃(濕紙裹,三斗米下蒸米熟,去紙,切,焙),桂心,瞿麥穗,赤芍藥,白茯苓(各半兩),葶藶(炒,別研,一分)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到二三十丸,空心,米飲送下。
白話文:
三稜丸
這個藥方是治療因為血脈不通暢,導致氣滯疼痛、向下墜脹的症狀。同時也能治療血瘕,也就是腹中結塊,形狀像彎鐮刀的疾病。
藥方組成:
當歸(去除尾部)、川芎、牛膝(去除莖部)、芫花、三稜、莪朮(用煨的方式處理)、蒲黃、延胡索、牡丹皮、乾薑、庵䕡、白芷、地龍(去除泥土,用酒浸泡後炒過,以上各一兩),大黃(二兩,磨成粉末,用一升米醋,以文火和武火熬煮成膏狀)。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加入大黃膏一起研磨均勻,搗爛後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如果是氣滯疼痛,用淡醋水送服,也可以用炒過的薑泡的酒送服。如果是血脈不通,用紅花泡的酒送服。
治療經脈不順暢的藥方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因為經脈不通暢,導致體內的水液停滯,積聚在四肢,造成腫脹,這種情況稱為「血分」。這種情況的症狀和水腫相似,醫生常常會當成水腫來治療,但這是不對的,應該使用這個藥方治療。
藥方組成:
人參、當歸、大黃(用濕紙包裹,放在蒸三斗米飯的鍋內一起蒸,等米飯熟後取出,去除紙,切片後烘乾)、桂心、瞿麥穗、赤芍藥、白茯苓(以上各半兩)、葶藶(炒過,另外磨成粉末,一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五到三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2. 沒藥散
治月信退出,皆為禽獸之狀,似來傷人。先將綿塞陰戶,只頓服。
上以沒藥一兩,作丸散皆可,服即愈。
白話文:
治療月經停止,出現如同禽獸般的異常行為,好像要傷害人的情況。先用棉花塞住陰道口,然後直接服用藥物。
使用沒藥一兩,製成藥丸或散劑都可以,服用後就會痊癒。
3. 撞氣阿魏丸、大聖散
兼服。
治經行腹痛不可忍者,立效。紅丸子亦效。(阿魏丸大方科心痛類。大聖散方見前。紅丸子大方科痎瘧類。)
白話文:
同時服用撞氣阿魏丸和大聖散,可以治療經期腹痛到無法忍受的情況,效果快速。另外,紅丸子也有相同的療效。(阿魏丸的配方在《大方科》的心痛類疾病有記載,大聖散的配方在前面已經提過,紅丸子的配方在《大方科》的瘧疾類疾病有記載。)
4. 艾煎丸
治婦人、室女經候不調,臍腹冷痛,噁心,腹常脹滿,至晚則增。
食茱萸(湯洗),當歸(各七錢半),熟地黃,白芍藥(各一兩半),石菖蒲(炒),川芎,人參(各一兩),熟艾(四兩,糯米飲調作餅,焙)
上為末,煮酒糊丸,梧桐子大。調縮砂香附湯,送下五十丸。(方見大方科諸氣類)
白話文:
這個藥丸是治療婦女或未婚女子月經不調、肚臍及腹部冷痛、噁心想吐、肚子常常脹滿,而且越晚越嚴重的症狀。
使用材料有:食茱萸(用湯水洗過)和當歸各七錢半,熟地黃、白芍藥各一兩半,炒過的石菖蒲、川芎、人參各一兩,熟艾四兩(搗成粉末,用糯米水調成餅狀,烘乾)。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酒煮成的糊狀物混合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服用時,用加了縮砂和香附的湯送服五十丸。(這個藥方出自《大方科》的「諸氣類」中)
5. 濟陰丹
治經水不時,或崩中漏下,一切血疾。(方見前。)
白話文:
治療月經不規律,時來時不來,或是經血大量崩漏不止,以及各種與血相關的疾病。(這個藥方在前面已經提過了。)
6. 杜牛膝散
治婦人室女血閉不通,五心煩熱。
紅花(二錢半),大當歸,杜牛膝(各五錢),桃仁(去皮尖,炒,另研,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下。
白話文:
治療婦女、未婚女子經血閉塞不通,以及手心、腳心、胸口感到煩熱的症狀。
藥材包含:紅花(二錢半)、大當歸、杜牛膝(各五錢)、桃仁(去皮尖,炒過,另外研磨,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時用溫熱的酒送服。
7. 大油煎散
治經候不調,臍腹脹,腰腿無力,煩渴潮熱,身體拘倦,日漸羸瘦。
海桐皮,五加皮,牡丹皮,地骨皮,桑白皮(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四錢,生薑三片,紅棗一枚,清油數點,水一盞半同煎,空心溫服。
白話文:
治療月經不規律、肚臍腹部脹痛、腰腿無力、煩躁口渴、發熱如潮、身體疲倦、日漸消瘦的病症。
使用海桐皮、五加皮、牡丹皮、地骨皮、桑白皮(各取相同份量)。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三片生薑、一顆紅棗、幾滴清油,以一碗半的水一同煎煮,空腹時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