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五 (10)
卷第十五 (10)
1. 三稜丸
治紅脈不通,氣痛滯下。兼治血瘕,形如鐮鐵樣。
白話文:
治療血脈不通暢,導致氣痛、大便不通。並治療血塊積聚,形狀像鐮刀。
當歸(去尾),川芎,牛膝(去苗),芫花,三稜,莪朮(煨),蒲黃,延胡索,牡丹皮,乾薑,庵䕡,白芷,地龍(去泥土,酒浸炒。各一兩),大黃(二兩,為末,米醋一升,文武火熬成膏)
白話文:
當歸(去除根尾),川芎,牛膝(去除草苗),芫花,三稜,莪朮(炒焙過),蒲黃,延胡索,牡丹皮,乾薑,庵䕡,白芷,地龍(去除泥土,用酒浸泡後炒。各一兩),大黃(二兩,研磨成粉末,加入米醋一升,用文火和武火熬製成膏)。
上為末,入大黃膏和研,杵爛為丸,每服二十丸。氣痛,淡醋湯下,炒薑酒亦可。未通,紅花酒下。
治經脈不利方。緣經滯即為水,水流走四股,悉皆腫滿,名曰血分。其候與水相類,醫作水治之,非也,宜此。
白話文:
將上藥研成末,摻入大黃膏一起研磨,搗爛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如果有氣痛,用淡醋湯送服,也可以用炒過的薑酒送服。如果還沒通便,用紅花酒送服。
經絡不通順的方子。緣由經絡阻塞就是水氣,水氣流向四肢,全部腫脹充盈,稱為血分。症狀與水腫相似,醫生把它當作水腫來治療,這是不對的,應該採用這個方子。
人參,當歸,大黃(濕紙裹,三斗米下蒸米熟,去紙,切,焙),桂心,瞿麥穗,赤芍藥,白茯苓(各半兩),葶藶(炒,別研,一分)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到二三十丸,空心,米飲送下。
白話文:
人參、當歸、大黃(用濕紙包著,放在三鬥米上方蒸熟,然後取出紙張,切片,烘烤)、桂心、瞿麥穗、赤芍藥、白茯苓(各半兩)、葶藶(炒熟,另外研磨,取一分)。
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三十丸,空腹,以米湯送服。
2. 沒藥散
治月信退出,皆為禽獸之狀,似來傷人。先將綿塞陰戶,只頓服。
上以沒藥一兩,作丸散皆可,服即愈。
白話文:
治療月經排出的血塊形似禽獸之狀,彷彿要來傷人的症狀。首先用棉花塞住阴道口,然後馬上服用藥物。
可以用沒藥一兩製成藥丸或散劑,服用後就會康復。
3. 撞氣阿魏丸、大聖散
兼服。
白話文:
同時服用。
治經行腹痛不可忍者,立效。紅丸子亦效。(阿魏丸大方科心痛類。大聖散方見前。紅丸子大方科痎瘧類。)
白話文:
治療痛經腹痛,痛到無法忍受的,立馬見效。紅丸子也有效。(阿魏丸在《大方科》的心痛分類。大聖散的配方在前面。紅丸子在《大方科》的瘧疾分類。)
4. 艾煎丸
治婦人、室女經候不調,臍腹冷痛,噁心,腹常脹滿,至晚則增。
白話文:
治療女性和未婚女性月經不調,腹部和臍部寒冷疼痛,噁心,腹部經常脹滿,到了晚上症狀加重。
藥方
- 赤茯苓、白茯苓、山藥、人參、甘草、白術、當歸、桂枝、芍藥、青皮、陳皮 各兩錢
- 乾薑 一錢
- 川芎 一錢五分
食茱萸(湯洗),當歸(各七錢半),熟地黃,白芍藥(各一兩半),石菖蒲(炒),川芎,人參(各一兩),熟艾(四兩,糯米飲調作餅,焙)
白話文:
使用茱萸(用於湯洗),當歸(各七錢半),熟地黃,白芍藥(各一兩半),石菖蒲(炒),川芎,人參(各一兩),熟艾(四兩,用糯米飲調和製成餅狀,然後烘烤)。
上為末,煮酒糊丸,梧桐子大。調縮砂香附湯,送下五十丸。(方見大方科諸氣類)
白話文:
將上藥研磨成細末,加入米酒煮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以縮砂香附湯送服,一次服用五十丸。(具體配方請參考《大方脈科諸氣類》)
5. 濟陰丹
治經水不時,或崩中漏下,一切血疾。(方見前。)
白話文:
治療月經不調,或崩漏下血,以及一切與血相關的疾病。(詳細方子見前文)
6. 杜牛膝散
治婦人室女血閉不通,五心煩熱。
白話文:
取當歸、生地黃、牡丹皮和芍藥各三兩,以水煎煮後服用。可治療女性經血不通,手心腳心發熱的症狀。
紅花(二錢半),大當歸,杜牛膝(各五錢),桃仁(去皮尖,炒,另研,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下。
白話文:
-
紅花(15 公克)
-
大當歸(30 公克)
-
杜牛膝(30 公克)
-
桃仁(去皮尖,炒,另研,15 公克)
每次服用二錢,於空腹時,以溫酒送服。
7. 大油煎散
治經候不調,臍腹脹,腰腿無力,煩渴潮熱,身體拘倦,日漸羸瘦。
白話文:
治經脈失調,肚臍下方腹部脹滿,腰部和腿部無力,煩躁口渴、潮熱,身體痠軟不適,日漸消瘦。
海桐皮,五加皮,牡丹皮,地骨皮,桑白皮(各等分)
白話文:
海桐樹皮、五加樹皮、牡丹花皮、連翹皮、桑樹皮(以上中藥材,分量相等)。
上銼散。每服四錢,生薑三片,紅棗一枚,清油數點,水一盞半同煎,空心溫服。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三片生薑、一枚紅棗、數滴清油和一杯半的水一起煎煮,於空腹時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