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五 (9)
卷第十五 (9)
1. 紫石英丸
治月經乍多乍少,或前或後,時發疼痛。醫者一例呼為經病,不曾說得是陰勝陽、陽勝陰,服藥所以少效。蓋陰氣乘陽則胞寒氣冷,血不運行,經所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故令乍少而在月後。若陽乘陰則血流散溢,經所謂天暑地熱,經水沸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當和其陰陽,調其血氣,使不相乘,以平為福。
白話文:
治療月經忽多忽少,有時提前或推後,並伴有疼痛。醫生一概稱之為經病,沒有說過是陰勝陽、陽勝陰,因此服藥效果不佳。蓋陰氣侵犯陽氣,則子宮寒冷氣冷,血液不運行,就像天氣寒冷時,地面冷凍,水凝結成了冰,因此經血量少且在月經後出現。如果陽氣侵犯陰氣,則血流溢出,就像天氣炎熱時,地面酷熱,水沸騰溢出,因此經血量多且在月經前出現。應該調和陰陽,調節氣血,使陰陽不互相侵犯,以達到平和為最佳。
紫石英(細研,水飛),人參,龍骨,川烏頭(炮),桂心,禹餘糧(煅,醋淬),杜仲(炒去絲)遠志(去心),澤瀉,當歸,桑寄生,蓯蓉(酒浸),乾薑(炮),五味子,石斛(去根。各一兩),牡蠣(煅),甘草(炙),川椒(去目及閉口,微炒出汗,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到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白話文:
將紫石英打成細粉,以水飛製備;人參、龍骨、炮製川烏頭、桂心、醋淬煅禹餘糧、炒去絲杜仲、去心遠志、澤瀉、當歸、桑寄生、酒浸蓯蓉、炮製乾薑、五味子、去根石斛(各一兩);煅牡蠣、炙甘草、去目及閉口、炒至出汗的川椒(各半兩)。
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2. 當歸散
治天癸已過期,經脈不勻,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素問》云:七損七益。謂女子七七數盡,而經脈不依時者。血有餘也。不可止之。但令得依時,不腰痛為善。
白話文:
治療天癸過期,經脈不正常的病症,有的三四月不來月經,有的月經一個月來兩次,腰腹部疼痛。《素問》中說:女性到了七七四十九歲以後,經脈就不再依時而來了,這時血脈有餘,所以經血不能停止。但可以通過治療讓經期恢復正常,不再腰痛最好。
白朮(半兩),黃芩,山茱萸(湯泡取肉),當歸,川芎,楊芍藥(六味一同銼碎。各一兩。病證若冷,去黃芩,加桂)
上為末。每二錢,酒調空心日三服,養胎益血,安和子臟。
白話文:
白朮(半兩)、黃芩、山茱萸(用熱水浸泡後取果肉)、當歸、川芎、楊芍藥(這六味藥一同研磨成碎末。各一兩。如果病人症狀屬於寒性,則去黃芩,加入桂皮)。
每二錢,以酒調和,於空腹時每日服用三次,可調理胎氣,補養氣血,使子宮安穩。
3. 通經丸
治婦人室女月候不通,疼痛,或成血瘕。
白話文:
治療婦女或未婚女子月經不順,腹部疼痛,或是形成血瘤的情況。
桂心,青皮(去白),大黃(炮),乾薑(炮),川椒(炒出汗),蓬朮(炮),乾漆(炒去煙),川烏(炮),當歸(去蘆),桃仁(炒。各等分)
白話文:
肉桂的心材、橘皮(去除白色的部分)、大黃(炮製過)、乾薑(炮製過)、花椒(炒到出汗)、茯苓(炮製過)、生漆(炒去煙)、附子(炮製過)、當歸(去除蘆頭)、桃仁(炒過,各等份)
上為末,內四分用米醋熬成膏,和餘六分末成劑,臼中治之,丸如梧桐子大,略曬乾。每服二十丸到三十丸,淡醋湯、溫酒空心下。尋常血氣凝滯疼痛,數服立效。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末,其中四分之一的部分,用米醋熬成膏狀,再與剩下的四分之三的藥末混合製成藥劑,在研缽中攪拌均勻,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略微曬乾。每次服用二十丸到三十丸,用淡醋湯或溫酒送服,空腹服用。如果出現血氣凝滯引起的疼痛,服用幾次即可見效。
4. 茱萸鹿茸丸
補氣固血。治本臟因虛生寒,月經行多,或來不及期,腹痛怯風,臟腑不和。
白話文:
治本(臟)虛生寒,月經行多,或來不及期,腹痛怕風,內臟不調和。
鹿茸,五味子,蓯蓉,杜仲,赤石脂(各一兩),吳茱萸,附子(炮),乾薑,黑龍骨,肉豆蔻白茯苓(各半兩),乾地黃(一兩半)
白話文:
-
鹿茸:一兩
-
五味子:一兩
-
蓯蓉:一兩
-
杜仲:一兩
-
赤石脂:一兩
-
吳茱萸:半兩
-
附子(炮):半兩
-
乾薑:半兩
-
黑龍骨:半兩
-
肉豆蔻:半兩
-
白茯苓:半兩
-
乾地黃:一兩半
上為末,酒煮麵糊為丸,梧桐子大。空心食前,熱米飲下五七十丸。一月血氣已安,去龍骨,加沉香半兩。可以常服,中年以後婦人,最宜服此。
白話文:
將上藥製成細末,用酒煮熟麵粉做成丸子,丸子的大小跟梧桐子差不多。空腹時服用,用熱米湯送服五七十粒。服用一個月後,氣血就能安定。這時去掉龍骨,加入半兩的沉香。可以長期服用,女性到了中年,服用此藥最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