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回本書目錄

1. 卷第十五

2. 產科兼婦人雜病科

3. 通治

4. 四物湯(隨證加味,宜酌量入)

當歸,川芎,熟地黃(洗,焙,酒炒),白芍藥(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到七分,去滓,食前熱服,為末服亦可。若平常血氣不調及常服,只用本方。春加當歸,夏加芍藥,秋加川芎,冬加地黃,各一兩半,日二三服。妊婦作惡生寒,面青,不思飲食,憔悴,陳皮、枳殼、白朮、茯苓、甘草。產後敗血築心,地骨皮、芍藥。

潮熱,黃芩、地骨皮、柴胡。咳嗽,桑白皮、半夏、生薑、人參、甘草、北五味子、地骨皮。損孕下血不止,頭痛,寒熱,耳鳴,氣血勞傷所致,黃芩、荊芥、生地黃、生薑、赤芍藥。虛寒潮熱,柴胡、地骨皮、白朮、茯苓、甘草、秦艽、知母、黃芩、麥芽、貝母、人參、烏梅、棗子。心腹脹滿,枳殼、青皮。

虛汗,麻黃根。產後潮熱,白朮、北柴胡、甘草、牡丹皮、地骨皮。有熱,黃芩。汗,加浮麥。腸風下血,槐角、槐花、枳殼、荊芥、黃芩、大腹皮、紅內消、地榆、石榴皮、白雞冠花,為散煎,一半為末,空心鹽湯、舊酒調下。鼻衄吐紅,竹青、蒲黃、藕節、半夏、丁香、訶子、桂花、紅棗、飛羅面、白茅根、蚌粉。

奶癰,連翹、慈菇子、紅內消、白芷、菇片、荊芥、牛膝、山蜈蚣、乳香、沒藥、漏蘆、生地黃。血風兩脅築疼,或盤腸成塊,大黃、蓽茇、乳香。胎動漏下不止,黃耆、側柏、阿膠、甘草、續斷。平常經血淋瀝不斷,或多或少,或赤或白,非時漏下,可多服有效。月水不通,野苧根、牛膝、紅花、蘇木,舊酒、水同煎。

臨產小腹緊痛,紅花、滑石、甘草、燈心、葵子。閉經,枳殼、大黃、荊芥、黃芩、青皮、滑石、木通、瞿麥、海金沙、山梔子、車前子。安胎及胎漏下血,阿膠、大艾、甘草、蒲黃炒過。產後腹痛,血塊攻腸,大艾、沒藥、好酒。產後病眼,北細辛、荊芥、羌活、甘草、菊花、木賊、石決明、草決明。

女人赤眼頭風疾,薄荷、清茶。赤眼生風,防風、黃芩。產後浮腫,氣急腹大,喉中水雞聲,牡丹皮、荊芥、白朮、桑白皮、赤小豆、大腹皮、杏仁、半夏、馬兜鈴、生薑、蔥白、薄荷。月水不調,血崩,或多少或前後,嘔逆心膨,陳艾、黃耆。血弱生風,四肢痹疼,行步艱難,乳香、人參、沒藥、麝香、甘草、五靈脂、羌活、獨活、防風、荊芥、地龍、南星、白附子、澤蘭,為末蜜丸,木瓜、鹽湯下。血氣膨脹,甘草、木香、枳殼、馬兜鈴、葶藶、紫蘇、藿香、地黃,空心服。

補血住崩,百草霜、敗棕灰、月綿灰、蒲黃炒過、龍骨、白姜。血成片,地黃、藕節。黑血片,人參、白朮;白血片,龍骨;青黃,木瓜;五色,生麝香、好酒;鮮紅,溫酒、鹽湯。風瘡赤腫,荊芥、牛蒡子、何首烏、甘草、防風、羌活、地黃、鹽、酒。帶下,肉桂、蒲黃、百草霜、甘草、黑豆、白朮、延胡索、白薑、龍骨,空心,鹽酒。

血寒,甘草、烏梅、柴胡、桃柳枝。感風勞嗽,款冬花、知母、阿膠、半夏、麻黃、甘草、馬兜鈴、黃芩、杏仁、柴胡、姜錢、訶子、烏梅。月經久閉,肉桂、甘草、黃耆、姜錢、棗子、木通、紅花。大便下血,四肢寒,膨脹,乃腸胃有風,槐花、枳殼、漏蘆、荊芥、木香、白雞冠花、木通、紅內消、紫草、石榴皮、陳皮、黃芩、青皮、甘草、白茅根、槐角。

虛瀉,人參、川芎、白芷、蒲黃、炒阿膠、白朮、茱萸、續斷、乾薑、黑附子、肉桂、黃耆、赤石脂、甘草,蜜丸,鹽梅湯下。白帶,用龍骨酒。胎前、產後、痢後風,乳香、龍骨、茱萸、木香、肉桂、蒼朮、牡丹皮、白薇、人參、甘草、澤蘭、大椒、茴香,煉蜜為丸,木瓜酒下,亦治帶下。赤白痢,陳米飲。

心腹膨,炒薑、酒。血氣,艾、醋湯。渾身勞倦,為末,炒薑、酒、陳青藁、鹽,和調下。虛證四肢黃,甘草、牡丹皮、澤蘭、白薇、蒼朮、桂心、茴香,蜜丸,鹽湯、溫酒下。嘔逆,飲食不入,加白朮、丁香、甘草、人參、縮砂、益智仁、胡椒。經行腹痛,腰背痛,蕓薹、牛膝、紅花、吳茱萸、庵䕡、甘草、銀器、燈心,熱服。

虛渴,人參、乾葛、烏梅、栝蔞根。受胎,小腸氣痛,木香、銀器。胎前嗽,枳殼、甘草、款冬花、知母、馬兜鈴、半夏、木通、葶藶、人參、苦梗、麥門冬。腳腫,大腹皮、赤小豆、茯苓皮、生薑皮。產後不語,失音,訶子、人參、沙蜜、百藥煎。陰陽交合經脈行,赤石脂、黃耆、肉桂、百草霜、敗棕灰、肉豆蔻、當歸、木香、龍骨、白朮、茯苓、地榆、藕節。

胎氣衝肝腰腳痹,行步艱難,枳殼、甘草、木通、連翹、荊芥、地黃、羌活、獨活、山梔子、燈心,空心服。氣築小腸痛,延胡索煎,效。常服,加茱萸,陽臟少使,陰臟多用。莪朮散(隨證加味,宜酌量入。)

當歸(去尾),川芎,莪朮(煨),甘草,楊芍藥,熟地黃(酒蒸洗),茴香,白芷

上為末。每服二錢,鹽、酒調下。月經不調,銀器、燈心。安胎,黃耆、生地黃。補虛調氣,生薑、紅棗,遍身虛腫,當歸、酒。小便不通,滑石末。心虛發狂,硃砂研調。敗血衝心,腹痛如刀刺,燒秤錘紅淬酒,不退,五靈脂、酒。血閉身疼,炒薑、酒。吐酸水,丁香七粒煎湯。

血風上攻,眼目浮腫,荊芥。小腹痛,木瓜。渾身浮腫,薑湯或蔥湯。胃惡,藿香。頭面腫,赤豆、荊芥湯。下血不止,木香湯。冷嗽,桑白皮、乾柿。頭痛,川芎、細辛。血風熱潮,生薑、紅棗。虛汗,麻黃根。吐不止,陳青蒿。血風腰疼,蕓薹子槌碎。女人血結不通,手發攣急不知苦,薺菜一握,順流水挒汁。

手足痹,樟柳根浸酒。血海虛冷,大艾。腹脹不消,芝麻一合,炒薑、酒。月水不勻,當歸浸酒。女人血氣成塊,築心,銀子、燈心。血崩,赤白帶,真龍骨末,好紅酒調。血風中心,狂言亂語,渾身壯熱,桃柳枝七寸。血刺成塊不散,庵䕡。女人癖氣膈氣,炒茴香、酒。

婦人不問虛熱傷風,血氣潮熱增寒,一切百病,先以參服,隨證湯引投之,服以他藥調理,無不應驗。冷嗽,豬血。心燥,豬肝、酒。催生,順流水、滑石、禹餘糧、榆白皮坯子、乳香、葵子,酸車草汁煎湯,或黃柞葉垂下者。胎衣不下,再加莪朮、地黃、竹青。行血,庵䕡、生地黃、紅花、蘇木、陳艾,減楊芍藥加赤芍藥梢。

白話文:

【四物湯(根據症狀適度加減)】

主要成分為:當歸、川芎、熟地黃(清洗後烘培並用酒炒)、白芍藥,所有藥材份量相等。

以上藥材混合打散。每次服用約12克,用水約450毫升煮沸至剩下315毫升,去掉殘渣,在飯前趁熱服用,也可以磨成粉末服用。如果只是用於調節血氣不調或日常保健,則只需使用基本配方即可。春天加當歸,夏天加芍藥,秋天加川芎,冬天加地黃,每一種藥材各加45克,每天服用2-3次。

對於懷孕初期出現的噁心、畏寒、面色蒼白、食慾不振、身體瘦弱,可加入陳皮、枳殼、白朮、茯苓、甘草。產後若出現血液瘀積引起的心痛,可加入地骨皮、芍藥。

若出現潮熱,可加入黃芩、地骨皮、柴胡。若咳嗽,可加入桑白皮、半夏、生薑、人參、甘草、北五味子、地骨皮。若懷孕出血不止,伴有頭痛、寒熱、耳鳴,可由血氣勞損導致,可加入黃芩、荊芥、生地黃、生薑、赤芍藥。若虛寒型潮熱,可加入柴胡、地骨皮、白朮、茯苓、甘草、秦艽、知母、黃芩、麥芽、貝母、人參、烏梅、棗子。若心腹部脹滿,可加入枳殼、青皮。

若虛汗,可加入麻黃根。產後潮熱,可加入白朮、北柴胡、甘草、牡丹皮、地骨皮。若身體有熱,可加入黃芩。若有汗出,可加入浮麥。若腸風下血,可加入槐角、槐花、枳殼、荊芥、黃芩、大腹皮、紅內消、地榆、石榴皮、白雞冠花,一半磨成粉末,空腹時以鹽湯或舊酒調服。若鼻出血,可加入竹青、蒲黃、藕節、半夏、丁香、訶子、桂花、紅棗、飛羅面、白茅根、蚌粉。

若乳腺炎,可加入連翹、慈菇子、紅內消、白芷、菇片、荊芥、牛膝、山蜈蚣、乳香、沒藥、漏蘆、生地黃。若血風引起兩脅疼痛,或腸道形成硬塊,可加入大黃、蓽茇、乳香。若胎動不安導致流血不止,可加入黃耆、側柏、阿膠、甘草、續斷。若平時月經淋瀝不止,或血量多少不定,或顏色赤或白,非排卵期出血,可大量服用此方,效果顯著。若月經不通,可加入野薴根、牛膝、紅花、蘇木,與舊酒、水一同煎煮。

若產前出現小腹緊痛,可加入紅花、滑石、甘草、燈心、葵子。若月經閉止,可加入枳殼、大黃、荊芥、黃芩、青皮、滑石、木通、瞿麥、海金沙、山梔子、車前子。若安胎及胎漏出血,可加入阿膠、大艾、甘草、蒲黃炒過。若產後腹痛,血液凝塊攻腸,可加入大艾、沒藥、好酒。若產後眼睛問題,可加入北細辛、荊芥、羌活、甘草、菊花、木賊、石決明、草決明。

對於女性的紅眼、頭痛、風濕疾病,可加入薄荷、清茶。若紅眼伴有風感,可加入防風、黃芩。若產後出現浮腫,呼吸困難且腹部膨脹,喉嚨中像有水雞的聲音,可加入牡丹皮、荊芥、白朮、桑白皮、赤小豆、大腹皮、杏仁、半夏、馬兜鈴、生薑、蔥白、薄荷。若月經不調、血崩,或血量多少不定,嘔吐,可加入陳艾、黃耆。若血虛引起風感,四肢痠痛,行走困難,可加入乳香、人參、沒藥、麝香、甘草、五靈脂、羌活、獨活、防風、荊芥、地龍、南星、白附子、澤蘭,磨成粉末,以蜂蜜製成丸狀,以木瓜、鹽湯吞服。若血氣脹痛,可加入甘草、木香、枳殼、馬兜鈴、葶藶、紫蘇、藿香、地黃,空腹服用。

若補血止崩,可加入百草霜、敗棕灰、月綿灰、蒲黃炒過、龍骨、白薑。若血成片狀,可加入地黃、藕節。若血色偏黑,可加入人參、白朮;若血色偏白,可加入龍骨;若血色青黃,可加入木瓜;若血色五彩斑斕,可加入生麝香、好酒;若血色鮮紅,可加入溫酒、鹽湯。若風疹紅腫,可加入荊芥、牛蒡子、何首烏、甘草、防風、羌活、地黃、鹽、酒。若白帶異常,可加入肉桂、蒲黃、百草霜、甘草、黑豆、白朮、延胡索、白薑、龍骨,空腹時,以鹽酒吞服。

若血寒,可加入甘草、烏梅、柴胡、桃柳枝。若感冒引起的勞力性咳嗽,可加入款冬花、知母、阿膠、半夏、麻黃、甘草、馬兜鈴、黃芩、杏仁、柴胡、姜錢、訶子、烏梅。若月經長期閉止,可加入肉桂、甘草、黃耆、姜錢、棗子、木通、紅花。若大便出血,四肢寒冷,腹部脹痛,可能是腸胃有風,可加入槐花、枳殼、漏蘆、荊芥、木香、白雞冠花、木通、紅內消、紫草、石榴皮、陳皮、黃芩、青皮、甘草、白茅根、槐角。

若虛弱性腹瀉,可加入人參、川芎、白芷、蒲黃、炒阿膠、白朮、茱萸、續斷、乾薑、黑附子、肉桂、黃耆、赤石脂、甘草,以蜂蜜製成丸狀,以鹽梅湯吞服。若白帶異常,可用龍骨酒。若胎前、產後、痢後風,可加入乳香、龍骨、茱萸、木香、肉桂、蒼朮、牡丹皮、白薇、人參、甘草、澤蘭、大椒、茴香,以蜂蜜製成丸狀,以木瓜酒吞服,也適用於治療白帶。若紅白痢疾,可用陳米飲。

若心腹部脹痛,可加入炒薑、酒。若血氣問題,可加入艾、醋湯。若全身疲憊,可將藥材磨成粉末,加入炒薑、酒、陳青藁、鹽,調和後吞服。若虛弱症狀導致四肢泛黃,可加入甘草、牡丹皮、澤蘭、白薇、蒼朮、桂心、茴香,以蜂蜜製成丸狀,以鹽湯、溫酒吞服。若嘔吐,食物無法進入,可加入白朮、丁香、甘草、人參、縮砂、益智仁、胡椒。若月經期間腹痛、腰背痛,可加入蕓薹、牛膝、紅花、吳茱萸、庵䕡、甘草、銀器、燈心,熱服。

若虛弱口渴,可加入人參、乾葛、烏梅、栝蔞根。若受孕,小腸氣痛,可加入木香、銀器。若懷孕時咳嗽,可加入枳殼、甘草、款冬花、知母、馬兜鈴、半夏、木通、葶藶、人參、苦梗、麥門冬。若腳部腫脹,可加入大腹皮、赤小豆、茯苓皮、生薑皮。若產後不能說話,失音,可加入訶子、人參、沙蜜、百藥煎。若陰陽交合後經脈運行不暢,可加入赤石脂、黃耆、肉桂、百草霜、敗棕灰、肉豆蔻、當歸、木香、龍骨、白朮、茯苓、地榆、藕節。

若胎氣影響肝臟和腰腳,行走困難,可加入枳殼、甘草、木通、連翹、荊芥、地黃、羌活、獨活、山梔子、燈心,空腹服用。若小腸疼痛,可加入延胡索煎煮,效果顯著。若長期服用,可加入茱萸,陽臟少用,陰臟多用。

【莪朮散(根據症狀適度加減)】

主要成分為:當歸(去除尾部)、川芎、莪朮(炒)、甘草、楊芍藥、熟地黃(酒蒸洗)、茴香、白芷。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6克,以鹽、酒調和後吞服。若月經不調,可加入銀器、燈心。若安胎,可加入黃耆、生地黃。若補虛調氣,可加入生薑、紅棗,全身虛腫,可加入當歸、酒。若小便不通,可加入滑石末。若心虛發狂,可加入硃砂研調。若產後血液瘀積引起心痛,像刀割一樣,可將秤錘燒紅後淬入酒中,若不見好轉,可加入五靈脂、酒。若血閉導致身體疼痛,可加入炒薑、酒。若反酸,可加入七粒丁香煎湯。

若血風上攻,引起眼睛浮腫,可加入荊芥。若小腹疼痛,可加入木瓜。若全身浮腫,可加入薑湯或蔥湯。若胃部惡心,可加入藿香。若頭面部腫脹,可加入赤豆、荊芥湯。若出血不止,可加入木香湯。若寒性咳嗽,可加入桑白皮、乾柿。若頭痛,可加入川芎、細辛。若血風熱潮,可加入生薑、紅棗。若虛汗,可加入麻黃根。若嘔吐不止,可加入陳青蒿。若血風引起腰痛,可加入蕓薹子槌碎。若女性血結不通,手部抽筋緊繃,不知道痛苦,可加入一把薺菜,順流水中搗汁。

若手腳麻木,可加入樟柳根浸泡酒。若血海虛冷,可加入大艾。若腹部脹痛不消,可加入一合芝麻,炒薑、酒。若月經不規律,可加入當歸浸泡酒。若女性血氣成塊,引起心痛,可加入銀子、燈心。若血崩、赤白帶,可加入真龍骨末,以好紅酒調和。若血風中心,狂言亂語,全身高熱,可加入七寸長的桃柳枝。若血刺成塊不散,可加入庵䕡。若女性癖氣膈氣,可加入炒茴香、酒。

對於女性無論虛熱、風邪傷害、血氣潮熱增寒,所有各種疾病,首先服用人參,再根據具體病情,選擇相應的湯劑服用,再配合其他藥物調理,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若寒性咳嗽,可加入豬血。若心煩燥熱,可加入豬肝、酒。若催生,可加入順流水、滑石、禹餘糧、榆白皮坯子、乳香、葵子,酸車草汁煎湯,或黃柞葉垂下者。若胎衣不下,可再加入莪朮、地黃、竹青。若行血,可加入庵䕡、生地黃、紅花、蘇木、陳艾,減少楊芍藥用量,增加赤芍藥梢。

以上為古代中醫對於四物湯的應用方法,根據不同的症狀加減藥材,達到調節血氣、安胎、止血、止痛、解熱、止咳、消腫、止汗、止血等多種功效。然而,由於藥材的使用需根據個體差異和具體病情來調整,因此在使用前應諮詢專業的中醫師,避免自行使用可能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