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八 (2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 (20)

1. 積熱

取積下熱,去風毒。

雄黃(研飛),川鬱金(各一分),巴豆(十四個,去油)

上為末,稀水麵糊丸,或水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加至七丸,熱茶清下,裡實用此。喉閉,以熱茶清調,灌下。

牛黃涼膈丸

治上焦壅熱,口乾咽痛,煩躁,涎潮。

馬牙硝,寒水石(煅),硬石膏(各二兩),甘草(炙,一兩),紫石英(半兩,研飛),牛黃,腦子,麝香(各一兩),牛膽南星(二分)

上為末,煉蜜丸,每兩作四十丸,每服一丸,溫薄荷、人參湯調下。

防風通聖散

治一切風熱鬱結,氣血壅滯,筋脈拘攣,手足麻痹,頭痛昏眩,腰背強痛,口苦舌乾,咽嗌不利,胸膈痞塞,咳嗽喘滿,腸胃燥澀,大小便秘難,中風暴喑不語,風熱瘡疥,並酒熱毒,小兒熱甚驚風,並宜服之。(方見風科熱證類。)

灸法:

治胃中熱病,灸三里三十壯,穴在膝下三寸。

白話文:

積熱:

清除積聚在下焦的熱邪,去除風毒。 將雄黃、川鬱金(各一份,雄黃研磨成細粉)和巴豆(十四粒,去除油脂)研磨成粉末,用稀米糊或清水做成如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至七丸,用熱茶送服,適用於內熱實證。若喉嚨阻塞,則用熱茶調勻後灌服。

牛黃涼膈丸:

治療上焦鬱熱,症狀包括口乾咽痛、煩躁、唾液增多。將芒硝、寒水石(煅燒)、硬石膏(各二兩)、甘草(炙烤,一兩)、紫石英(半兩,研磨成細粉)、牛黃、羚羊角、麝香(各一兩)和天南星(二分)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藥,每兩藥粉製成四十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溫熱的薄荷、人參湯送服。

防風通聖散:

治療各種風熱鬱結導致的病症,例如:氣血瘀滯、筋脈拘攣、手足麻痺、頭痛頭暈、腰背疼痛、口苦舌乾、咽喉不利、胸悶、咳嗽氣喘、腸胃燥熱、大小便不通、中風失語、風熱瘡瘍、酒毒,以及小兒高熱驚厥等,都適用於此方。(具體方劑請參考風科熱證類。)

灸法:

治療胃中熱病,可以在足三里穴(膝蓋下三寸處)灸三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