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八 (19)
卷第八 (19)
1. 積熱
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各一兩),天麻(二分),全蠍(大者,五個),牙硝(二錢),天竺黃(二分),硼砂(一錢),雄黃(一錢),紫粉(四錢),白附子(二分),辰砂(一錢),水粉(一兩),片腦子(半錢),生麝香(半錢),金銀箔(各十片)
上另研腦、麝、辰砂、水粉、金銀箔,同前藥末入白麵二兩,水丸,以靛花為衣,如箸頭大。每丸用麥門冬、生地黃、燈心、薄荷煎湯磨化服。合時加甘草、人參尤妙。
薄荷煎
治舌口生瘡,痰涎壅塞,咽喉腫痛。
薄荷(一斤,取頭末用,二兩半),腦子(半錢,別研),川芎(半兩,取末,二錢),甘草(半兩,取末,二錢半),縮砂仁(半兩,取末,二錢)
上和勻,煉蜜成劑,任意嚼咽。一方,無腦子,有桔梗。
玄明粉
治邪熱所幹,膈上氣滯,五臟秘澀。
上以朴硝煎過,澄濾五七遍,至夜於星月下露至天明,自然結作青白塊子。用瓷罐子按實,於炭火內從慢至緊,自然成汁,煎沸,直候不響,再加頂火,一煅便取出,於淨地上倒下,用盆盒蓋了,以去火毒。然後研為細末,每二斤入甘草生熟二兩為末,一處攪勻。臨臥酌量用之,或一錢、二錢,以桃花煎湯或蔥白湯下。朴硝性本寒,燒過性溫無毒。
天竺黃散
治臟腑積熱,煩躁多渴,口、舌、頰生瘡,咽喉腫痛,赤目鼻衄,丹瘤結核,癰瘡腫痛,上壅痰喘,伏暑燥熱瘡疹。
山梔子(去殼),連翹(各三錢),甘草(三兩二錢),栝蔞根(一兩六錢),雄黃(雞冠色者,半錢),天竺黃(五錢),鬱金(用皂角水煮,切片,焙乾,三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食後臨臥,汲新水調下妙。凡積熱病服之,胸次頓爽,或溏利。瘡疾服之,厚痂成片自落。
神芎丸
治諸熱。(方見頭痛類。)
四順清涼飲
治血脈壅實,腑臟生熱,頰赤多渴,五心煩躁,睡臥不寧,四肢抽掣。及因飲食不時,寒溫失度,血氣不理,腸胃不調。或溫壯連滯,欲成伏熱,不歇,欲發風癇。又治風熱結核,頭面瘡癤,目赤咽痛,瘡疹餘毒。一切壅滯,並宜服。
大黃(米下蒸,切,焙),赤芍藥,當歸(去蘆),甘草(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食後臨臥溫服。小兒量大小虛實加減,微溏利為度。加荊芥穗尤妙。
大三黃丸
治上焦壅熱,咽喉腫閉,心膈煩躁,小便赤澀,口舌生瘡,赤睛疼,燥渴心煩,齒痛。
大柏皮,黃連,山豆根,黃芩(各四錢),滑石(二錢),黃藥(四錢),硼砂(二錢),腦子,麝香,甘草(各一錢),百草霜(四錢)
上為末,新汲井花水丸如小指頭大。每服一丸,入口噙化,旋旋嚥下。
解毒雄黃丸
白話文:
積熱
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各一兩),天麻(二分),全蠍(大者,五個),牙硝(二錢),天竺黃(二分),硼砂(一錢),雄黃(一錢),紫粉(四錢),白附子(二分),辰砂(一錢),水粉(一兩),冰片(半錢),生麝香(半錢),金銀箔(各十片)。將冰片、麝香、辰砂、水粉、金銀箔研磨成粉末,與上述藥粉混合,加入白麵二兩,製成水丸,以靛藍花汁染衣,丸藥大小如筷子頭。每次服用以麥門冬、生地黃、燈心草、薄荷煎煮的湯水送服,服用時加些甘草、人參效果更佳。
薄荷煎
主治舌口生瘡、痰涎壅塞、咽喉腫痛。
薄荷(一斤,取葉末使用,二兩半),冰片(半錢,另研磨),川芎(半兩,取末,二錢),甘草(半兩,取末,二錢半),縮砂仁(半兩,取末,二錢)。
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煉蜜製成藥劑,隨時嚼服。另一方劑則無冰片,改用桔梗。
玄明粉
主治邪熱引起的膈上氣滯,五臟祕澀。
以芒硝煎煮過濾五到七次,至夜間置於星光下露至天明,自然凝結成青白色塊狀。用瓷罐壓實,放在炭火上,由慢火漸漸加大火候,使其自然成汁,煎沸至不再響,再加強火力煅燒片刻後取出,倒在乾淨地面上,用盆或盒蓋住,以去除火毒。然後研磨成細粉,每二斤藥粉加入生甘草、炙甘草各一兩,混合均勻。睡前酌量服用,每次一到二錢,用桃花湯或蔥白湯送服。芒硝性寒,經燒制後性溫無毒。
天竺黃散
主治臟腑積熱,煩躁多渴,口、舌、頰生瘡,咽喉腫痛,目赤鼻出血,丹毒、結核,癰瘡腫痛,痰喘,暑熱瘡疹。
山梔子(去殼)、連翹(各三錢),甘草(三兩二錢),栝樓根(一兩六錢),雄黃(雞冠色者,半錢),天竺黃(五錢),鬱金(用皂角水煮,切片,焙乾,三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飯後睡前,用清水送服。凡積熱病服用此方,胸中頓覺舒暢,或會腹瀉。瘡疾服用此方,厚痂會成片脫落。
神芎丸
主治各種熱證。(方劑詳見頭痛類。)
四順清涼飲
主治血脈壅塞,腑臟生熱,面頰紅赤口渴,五心煩躁,睡臥不安,四肢抽搐。以及因飲食不節,寒溫失調,氣血失調,腸胃不和,或溫熱之邪停滯,將成伏暑,熱邪不止,將發風癇。又治風熱結核,頭面瘡癤,目赤咽痛,瘡疹餘毒。一切壅滯之證,皆宜服用。
大黃(米飯下蒸煮,切片,焙乾),赤芍藥,當歸(去蘆頭),甘草(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半水煎煮,飯後睡前溫服。小兒用量應根據年齡、虛實情況增減,以大便略微稀溏為度。加荊芥穗效果更佳。
大三黃丸
主治上焦壅熱,咽喉腫閉,心膈煩躁,小便短赤澀痛,口舌生瘡,眼睛紅痛,口乾舌燥心煩,牙齒疼痛。
大黃柏皮,黃連,山豆根,黃芩(各四錢),滑石(二錢),黃藥子(四錢),硼砂(二錢),冰片,麝香,甘草(各一錢),百草霜(四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新汲取的井水製成小指頭大小的水丸。每次服用一丸,含入口中,慢慢嚥下。
解毒雄黃丸 (方劑內容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