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四 (20)
卷第十四 (20)
1. 逍遙散
治產後血虛發熱,感冒熱潮,身疼頭重,心忪口乾。(方見前。)
白話文:
產後血虛發熱,感冒熱潮,身疼頭重,心忪口乾。
(用藥方如前面所述)
2. 知母湯
治產後乍寒乍熱,通身溫壯,心胸煩悶。
白話文:
產後出現時冷時熱,全身發熱壯實,胸中煩悶。
知母(三兩),芍藥,黃芩(各二兩),桂心,甘草(各一兩)
白話文:
-
知母(60公克)
-
芍藥、黃芩(各40公克)
-
桂心、甘草(各20公克)
上銼散。以水五升,煮取半,分三服。或不用桂,用生地黃。
白話文:
上挫散。用水五升,煮取一半,分三次服用。如果不用肉桂,可以用生地黃。
3. 增損四物湯
治因產勞傷血氣。蓋血屬陰,氣屬陽,血氣一傷,陰陽不和,以致乍寒乍熱。
白話文:
治療生產後勞倦傷血氣。因為血屬陰,氣屬陽,血氣一旦受傷,陰陽便會不協調,導致忽冷忽熱。
當歸,人參,芍藥,川芎,乾薑(炮。各一兩),甘草(四錢)
白話文:
-
當歸:1兩
-
人參:1兩
-
芍藥:1兩
-
川芎:1兩
-
乾薑(炒製過的):1兩
-
甘草:4錢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熱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碗,生薑三片一起煎服,趁熱服用,不拘時間。
4. 五苓散
治產後煩渴,潮熱。枇杷葉去白毛蜜塗炙、麥門冬二十粒去心,煎湯服。(方見大方科傷暑類。)
白話文:
治療產後煩渴,潮熱的症狀。將枇杷葉去掉白色的絨毛,塗上蜂蜜後烤乾,麥門冬20粒去掉中心,煎湯服用。(在《大方科傷暑類》方劑中可以找到。)
5. 黃耆益損湯
治產後血虛自汗,痰嗽寒熱,口淡微泄,服燥劑不得者,宜服。(方見大方科虛損類。)竹葉防風湯,治產後傷風,發熱,面赤,喘而頭痛。
白話文:
治療因生產後,血虛引起的自汗、痰嗽、寒熱、口淡偏泄,服用了燥性藥劑無效的症狀,應該採用竹葉防風湯來治療。
竹葉防風湯,用於治療產後受了風寒,出現發熱、面赤、喘息、頭痛等症狀。
淡竹葉(半把),防風,人參,桂枝,苦梗,甘草(各半兩),葛根(一兩半)
白話文:
淡竹葉(半把)、防風、人參、桂枝、苦梗、甘草(各25克)、葛根(75克)
上銼散。每服三錢,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溫服,使汗出。頸項強,用附子炮去皮臍,銼如豆大,炒一錢同煎。嘔,加半夏少許。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三錢,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服,使汗出。頸項強,用附子炮去皮臍,銼如豆大,炒一錢同煎。嘔吐,加半夏少許。
6. 陽旦湯
治產後傷風,十數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堅,乾嘔汗出。
白話文:
產後傷風,經過十多天仍未痊癒,頭痛微痛,畏寒,時而發熱,心窩發硬,乾嘔伴有出汗。
桂枝,芍藥(各一兩半),甘草(炙),黃芩(各一兩)
白話文:
桂枝、芍藥(各 15 公克),甘草(炙烤過的)、黃芩(各 10 公克)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不拘時候溫服。自汗多,加炮熟附子一枚。渴者,去桂,加栝蔞一兩半。下痢,去芍藥,加乾薑一兩半。心下悸,去芍藥,加茯苓二兩。虛勞裡熱者,正藥主之。煎時入少膠飴為佳。若脈浮緊,無汗,發熱者,勿與服。
白話文:
每服上銼散三錢,加入一杯水、三片生薑和一顆棗子一起煎煮,不拘泥於時間,溫熱服用即可。如果出現多汗,可以加入一片炮熟附子。如果口渴,則去除桂枝,加入一兩半的栝蔞。如果出現下痢,則去除芍藥,加入一兩半的乾薑。如果出現心悸,則去除芍藥,加入二兩茯苓。如果是虛勞引起的內熱,則以正藥為主。煎煮時,加入少量的膠飴為佳。如果脈搏浮緊、無汗、發熱,則不要服用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