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二 (11)
卷第二 (11)
1. 暑證
香薷散
治但熱不寒,陰氣孤絕,陽氣獨發,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兼渴。(方見傷暑類。)一方加黃連,每料二兩,名黃連香薷散。治暑瘧獨熱,躁煩,大渴引飲,小便不利,或背寒面垢,每服加燈心二十莖,麥門冬去心二十粒,淡竹葉七皮,車前草二根,晚禾根一握,檳榔一個切片煎,不拘時候。
小柴胡湯
治傷暑發瘧,熱多寒少,或但熱不寒,咳嗽煩渴,小便赤。每服加生薑三片,烏梅一個,麥門冬二十粒去心,地骨皮少許煎。溫服,不拘時候。熱盛大腑不通,加大黃、枳殼各一錢,一服立效。(方見傷寒陽證類。)
清脾湯
治癉瘧,脈來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能食,口苦舌乾,心煩渴水,小便黃赤,大腑不利。
青皮(去白),厚朴(去粗皮,薑汁炒),白朮(去蘆),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洗七次),黃芩,甘草(炙。各等分),或加人參亦可。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五片,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消暑丸
治傷暑發瘧,痰多,煩悶眩暈。每服五十丸,淡薑湯吞下,(方見中暑類。),與前藥相兼,多服取效。
白話文:
香薷散
治療發熱但沒有寒冷,體內陰氣極度虛弱,陽氣過盛獨自發散,導致呼吸短促、煩躁不安,手腳發熱想嘔吐,並且感到口渴的症狀。(此方劑在治療暑熱的類別中可以找到。)有一種變方,是在原方中加入黃連,每份藥材加兩兩,稱為黃連香薷散。可以用來治療暑熱引起的瘧疾,症狀是只有發熱,沒有寒冷,煩躁不安,非常口渴,一直想喝水,小便不順暢,或者背部感到寒冷但臉色發黃。每次服用時,可以加入燈心草二十根、去心的麥門冬二十粒、淡竹葉七片、車前草兩根、晚稻根一把,檳榔一個切片一起煎煮,不拘時間服用。
小柴胡湯
治療因為暑熱而引發的瘧疾,症狀是發熱多於寒冷,或只有發熱沒有寒冷,咳嗽、煩躁口渴、小便赤黃。每次服用時,可以加入生薑三片、烏梅一個、去心的麥門冬二十粒、少量地骨皮一起煎煮。溫熱服用,不拘時間。如果熱邪太盛導致大便不通,可以加入大黃、枳殼各一錢,服用後效果立即顯現。(此方劑在治療傷寒陽證的類別中可以找到。)
清脾湯
治療癉瘧,脈象弦數,只有發熱沒有寒冷,或發熱多於寒冷,胸膈脹滿但食慾正常,口苦舌燥,心中煩躁口渴,小便黃赤,大便不順暢。
藥材包含:青皮(去除白色部分)、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炒製)、白朮(去除蘆頭)、草果仁、柴胡(去除蘆頭)、茯苓(去除外皮)、半夏(用湯水洗七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也可以加入人參。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盞半煎煮,加入生薑五片,煎至七分。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消暑丸
治療因為暑熱引發的瘧疾,症狀是痰多、煩悶眩暈。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淡薑湯送服。(此方劑在治療中暑的類別中可以找到。)可以和前面的藥物一起服用,多次服用可以見效。
2. 濕證
朮附湯
治寒熱身重,骨節煩疼,脹滿,濈濈自汗,喜嘔。因汗出復浴,濕舍皮膚,及冒雨濕所致。
除濕湯
治同上。(二方見中濕傷濕類。除濕湯即滲濕湯。)
五苓散
治傷濕小便不利,發瘧。(方見傷暑類。)
白話文:
白朮附子湯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身體忽冷忽熱、全身沉重、骨頭關節煩躁疼痛、腹脹、不斷出汗、想吐等症狀。這些症狀通常是因為流汗後又去洗澡,導致濕氣侵入皮膚,或是淋雨受濕所引起的。
除濕湯
這個方子治療的症狀和白朮附子湯相同。(這兩個方子都收錄在「中濕傷濕類」的章節中。除濕湯也就是滲濕湯。)
五苓散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因為受濕而導致小便不順暢,以及瘧疾發作。(這個方子收錄在「傷暑類」的章節中。)
3. 食證
二陳湯
治傷食發瘧痰多。
陳皮,半夏(制。各五兩),白茯苓(三兩),甘草(炙,一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姜五片,烏梅一個,煎服。寒多者,加草果。熱多,加前胡、青皮、檳榔、縮砂、白豆蔻之類,隨意增減。
小清脾湯
治胃瘧,發作有時,先覺伸欠,乃作寒慄。鼓振頤頷,中外皆寒,腰背俱痛。寒戰既已,內外皆熱,頭疼如破,渴欲飲冷。或痰聚胸中,煩滿欲嘔。或先熱後寒,先寒後熱,寒多熱少,寒少熱多。或寒熱相半,或但熱不寒,但寒不熱。
或隔日一發,一日一發,或三五日一發者。悉主之。
厚朴(制同前,四兩),烏梅(去核),半夏(湯去滑),青皮,良薑(各二兩),草果(去皮,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未發前並三服。忌生冷油膩時果。此藥溫脾化痰,治胸膈痞悶,心腹脹滿,噫醋吞酸,自可常服。
紅丸子
治食瘧食積,氣滯腹脹。
京三稜(水浸軟,切片),蓬莪朮(煨),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各五兩),胡椒,乾薑(炮。各三兩)
上為末,米醋煮米粉糊丸,梧桐子大,礬紅為衣。每服五十丸,淡薑湯下,或二陳湯下。(方見前。)
白話文:
二陳湯
此方用於治療因飲食不當引起的瘧疾,症狀為痰多。
藥材包含:陳皮、製半夏(各五兩)、白茯苓(三兩)、炙甘草(一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三錢,加入生薑五片、烏梅一顆,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寒冷症狀較明顯,可以加入草果;如果發熱症狀較明顯,可以加入前胡、青皮、檳榔、縮砂、白豆蔻等藥材,依照情況增減。
小清脾湯
此方用於治療胃瘧,發作時間規律,發作前會感到疲倦想打哈欠,接著出現發冷顫抖,身體抖動、下巴顫抖,身體內外都感到寒冷,腰背疼痛。寒冷症狀過後,身體內外轉為發熱,頭痛欲裂,口渴想喝冷飲。有時痰會聚集在胸中,感到煩躁、胸悶想吐。發作情況可能先熱後冷,或先冷後熱,寒冷症狀較多或發熱症狀較多,也可能寒熱症狀各半,或者只有發熱沒有寒冷,或只有寒冷沒有發熱。
發作時間可能隔天一次、一天一次,或者三五天一次,這些情況都適用此方。
藥材包含:製厚朴(同前製法,四兩)、去核烏梅、湯泡去滑的半夏、青皮、良薑(各二兩)、去皮草果(一兩)、炙甘草(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四錢,加入兩碗水、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煎煮至七分量,去藥渣。在發病前服用三次。服用期間忌食生冷、油膩食物和當季水果。此方能溫養脾胃、化解痰液,可治療胸膈悶脹、心腹脹滿、打嗝吞酸等症狀,可以長期服用。
紅丸子
此方用於治療因飲食積滯引起的瘧疾,症狀為氣滯腹脹。
藥材包含:水浸軟切片的京三稜、煨過的蓬莪朮、去白的青皮、去白的陳皮(各五兩)、胡椒、炮製過的乾薑(各三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醋煮米粉製成糊狀,將藥粉揉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並用礬紅色作外衣。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淡薑湯送服,也可以用二陳湯送服(二陳湯的配方見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