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三 (26)
卷第十三 (26)
1. 消風散
治妊娠頭眩目暈,視物不見,腮項腫核,若加涎壅,危在須臾,急宜服之。
石膏,甘菊花(去枝梗),防風(去蘆),荊芥穗,川羌活(去蘆),羚羊角(鎊),川芎,大黃豆(炒),當歸(去蘆,酒洗),白芷(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入好茶半錢煎,食後通口服。有一妊婦患此,服之病減七八,獲安分娩,其眼帶吊起,人物不辨,後服四物湯加荊芥、防風,更服天門冬飲子,但以此二藥相間服,目漸稍明。大忌酒面、煎炙、燒、爆、雞、羊、鵝、鴨、豆腐、辛辣,一切毒食,並房勞及稍溫藥。
如不然,眼不復明矣。蓋此證為懷身多居火閣,衣著裀褥厚蓋,伏熱在裡,或服補藥,因食熱物太過,致令胎熱,肝臟熱極風,風衝入腦所致。
白話文:
此方用於治療孕婦頭暈眼花,視力模糊,臉頰和脖子出現腫塊,如果還伴隨口水過多,情況非常危急,必須趕緊服用此藥。
藥材包含:石膏、甘菊花(去除枝梗)、防風(去除根部)、荊芥穗、川羌活(去除根部)、羚羊角(磨粉)、川芎、大黃豆(炒過)、當歸(去除根部,用酒洗過)、白芷(各一兩),甘草(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碗半水,加入半錢好茶一起煎煮,飯後服用。有個孕婦患有此病,服用此藥後病情減輕七八成,順利生產。她眼睛曾一度向上翻,看不清東西,後來服用四物湯並加入荊芥、防風,之後又服用天門冬飲子,這兩種藥交替服用,視力才逐漸恢復。服用此藥期間,要特別忌諱喝酒、麵食、煎炸燒烤食物、雞肉、羊肉、鵝肉、鴨肉、豆腐、辛辣等所有有毒食物,以及房事和溫熱性質的藥物。
如果沒有忌口,眼睛就可能無法恢復光明。此病是因為懷孕時體內多有熱氣,加上穿著厚重衣服和被褥,熱氣積在體內,或是服用補藥,又吃了太多熱性食物,導致胎熱,肝臟熱到極點而生風,風邪衝入腦部所引起的。
2. 天門冬飲子
天門冬(去心),知母,茺蔚子(各一兩),防風(去蘆,半兩),五味子,茯苓,川羌活(去蘆)人參(各七錢半重)
上銼散。每服四錢,生薑三片煎,食後溫服。
治傷寒熱病護胎方:
干浮萍,朴硝(別研),大黃(微炒),蛤粉(炒),藍根(各一分)
上為末。水調三錢,貼臍上。安胎解煩極妙。一法,伏龍肝末,水調塗臍下,干則換。或用井中泥塗心下,干即換。
白話文:
天門冬(去除內心)、知母、茺蔚子(各一兩)、防風(去除蘆頭,半兩)、五味子、茯苓、川羌活(去除蘆頭)、人參(各七錢半重)。
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生薑三片煎煮後,飯後溫服。
治療傷寒發熱疾病的安胎藥方:
乾燥浮萍、朴硝(另外研磨)、大黃(稍微炒過)、蛤粉(炒過)、藍根(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三錢,敷貼在肚臍上。安胎解煩效果非常好。另一個方法,將灶心土(伏龍肝)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塗在肚臍下方,乾燥後就更換。或者用井裡的泥土塗在心下部位,乾燥後就更換。
3. 罩胎散
治妊娠傷寒,大熱,悶亂,燥渴,恐傷胎臟。
蚌粉(半兩),嫩卷荷葉(焙乾,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蜜少許,新汲水調下,食前服。研家園生葛汁服,亦安。
治妊娠咳嗽方:
麥門冬(去心),紫菀(去土。各一兩),桑白皮(炙),杏仁(麩炒,去皮尖),甘草(炙。各一分),桔梗(泔浸一夕,略炒,三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二盞,竹茹一塊雞子大,煎至一盞,入蜜半匙,去滓頻服。
又方,治如前。
貝母(去心,銼,麩炒令黃)
上為末,研沙糖拌和令勻,丸如雞頭大。含化一丸,神效。
白話文:
[罩胎散]
治療懷孕期間感染風寒,引起高燒、胸悶煩躁、口渴,擔心傷害胎兒。
使用蚌粉(約15克),嫩荷葉(烘乾,約30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6克,加入少量蜂蜜,用剛汲取的新鮮水調勻後服用,飯前服用。若能用自家種的葛根榨汁調服,效果更好。
治療妊娠咳嗽方:
使用麥門冬(去心)、紫菀(去泥土,各約30克),炙桑白皮、麩炒去皮尖的杏仁、炙甘草(各約3克),用洗米水浸泡一晚後略炒的桔梗(約9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9克,加兩杯水和一塊雞蛋大小的竹茹,煎煮至剩下一杯,加入半匙蜂蜜,去渣後頻繁服用。
另一個治療妊娠咳嗽的方子,效果與前一個相同:
使用去心並切碎、用麩炒至黃的貝母。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加入砂糖拌勻,製成雞頭大小的藥丸。每次含化一丸,效果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