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四 (5)
卷第十四 (5)
1. 歸涼節命散
治妊娠恣情飲酒,或食生果、魚、羊、雞、面毒物,致令百節痠疼,大小腑秘澀,面赤,口苦,心煩,腹脹。
白話文:
治療懷孕期間縱情飲酒,或食用生冷水果、魚、羊肉、雞肉、麵粉製品等有毒物質,導致全身關節疼痛,大便、小便不通暢,面色發紅,口苦,心煩意亂,腹部脹滿。
川芎,苧根,楊芍藥,麥門冬(去心),當歸(去蘆),白朮(各一兩),糯米(半合),甘草(炙,半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川芎、薴根、芍藥、麥門冬(去掉中間)、當歸(去掉蘆頭)、白朮(各一兩),糯米(半合),甘草(用火烤過的,半兩)。
銼散:每次取三錢藥材,以一杯水煎煮,藥液溫熱時服用,不拘泥於特定時間。
2. 內補丸
安胎扶虛,助陰滋血。
白話文:
安胎養虛,滋陰補血。
熟地黃(二兩,洗,酒拌炒),大當歸(一兩,去尾,切片,微炒)
白話文:
熟地黃(八錢,洗淨,用酒拌炒)
當歸(四錢,去除根部,切片,微炒)
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五丸,溫酒下,與枳殼散兼服。若單服枳殼散,恐有胎寒腹痛之疾,二藥皆不群隊為妙。仍用平胃散,蘇、鹽湯調,助脾進食。
白話文:
以上藥材製成細末,加入蜂蜜煉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五丸,用溫酒送服,與枳殼散一起服用。如果只服用枳殼散,恐怕會引起胎寒腹痛的疾病。兩種藥物一起服用,都不會引起一羣人或團隊的疾病,效果最好。仍服用平胃散,用蘇、鹽湯調服,幫助脾臟進食。
3. 竹茹湯
治妊娠嘔吐,頭痛,寒熱往來,五心煩悶,四肢不和。
白話文:
治妊娠嘔吐、頭痛、寒熱往來、五心煩悶、四肢不和
處方:
- 半夏一兩
- 茯苓一兩
- 陳皮一錢
- 炙甘草五錢
- 姜三片
- 水二碗
製作方法:
- 將半夏、茯苓、陳皮、炙甘草洗淨。
- 加入水兩碗,煮沸後轉小火。
- 加入薑片,煮至水剩約一碗。
- 去渣取液服用。
功效:
- 緩解妊娠嘔吐、頭痛寒熱往來、五心煩悶、四肢不和等症狀。
人參,陳皮(去白),白朮,麥門冬(去心。各五錢),甘草(二錢半),厚朴(去粗皮,切,薑炒),茯苓,竹茹(各五錢)
白話文:
-
人參:一種補藥,具有增強體力、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
陳皮(去白):曬乾的橘子皮,去除白色的內皮後使用。具有理氣健脾、化痰止咳的作用。
-
白朮:一種中藥,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作用。
-
麥門冬(去心):曬乾的麥門冬根,去除中心部分後使用。具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的作用。
-
甘草(二錢半):一種中藥,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作用。
-
厚朴(去粗皮,切,薑炒):一種中藥,去除粗糙的樹皮後切成片,用薑一起炒製。具有理氣化痰、溫中止嘔的作用。
-
茯苓:一種中藥,具有健脾補腎、利水滲濕的作用。
-
竹茹:一種中藥,具有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的作用。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不以時溫服。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煮,不拘時溫服。
4. 竹葉湯
治妊娠苦煩悶者。以四月受少陰君火氣以養精,六月受少陰相火氣以養氣,若母心驚膽寒,多好煩悶,名子悶。
白話文:
懷孕時期心情苦悶者。因著在四月受了少陰君火之氣以養精,在六月又受了少陰相火之氣以養氣,假如母親心驚膽寒,就容易多煩悶,這種情況稱為「子悶」。
防風(去叉),黃芩,麥門冬(去心。各三兩),白茯苓(四兩)
白話文:
防風(去掉叉子),黃芩,麥門冬(去掉籽,各三兩),白茯苓(四兩)
上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竹葉十數皮煎,溫服。一方,去黃芩,加人參半兩。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杯半,再加十幾片竹葉一起煎煮,溫熱服用。另一種方劑,去掉黃芩,加入半兩的人參。
5. 知母丸
治產難。及日月未足而痛如欲產者。
知母
上為末,煉蜜丸如雞頭子。每服一丸,溫酒嚼下,日三服。
白話文:
治療生產困難以及懷孕期還沒到預產期,但出現生產疼痛感。
地骨皮
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如雞頭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溫酒送服,每天服用三次。
6. 榆白皮散
滑胎易產。治妊娠漏胎去血,及臨產驚動太早,產時未至,穢露先下,致使胞胎乾燥,臨產艱難,並宜服之。
白話文:
滑胎易產。可用於治療懷孕期間漏胎、出血,以及臨產過早、生產時間尚未到來、陰血先排出,導致胎兒乾燥、臨產困難等情況,皆宜服用此方。
榆白皮,葵根,瞿麥(各一兩),大麻仁(去殼),木通(半兩),川牛膝(三分,去苗,酒浸,切,焙)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溫服。
白話文:
榆樹皮、葵花根、牛筋草(各一兩),大麻籽(去殼),通草(半兩),川牛膝(三分,去苗,用酒浸泡,切碎,烘乾)
銼散。每次服用 3 錢,用 1 杯半的水煎煮,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