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三 (18)
卷第十三 (18)
1. 左經丸
治左癱右瘓,手足顫掉,言語蹇澀,渾身疼痛,筋骨拘攣,不得屈伸,項背強直,下疰腳膝,行履艱難,骨節煩疼,不能轉側,跌撲閃肭,外傷內損,並皆治之。
草烏(炮,四兩),川烏(炮,去皮臍,二兩),乳香(研),沒藥(各一兩),生黑豆(一升,以斑蝥二十一個,去頭足,同煮,候豆脹為度,去斑蝥,取豆焙乾入)
上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不拘時。常服,通經絡,活血脈,疏風順氣,壯骨輕身。
白話文:
治療左側癱瘓、右側麻痺,手腳顫抖搖晃,說話不流利,全身疼痛,筋骨僵硬攣縮,無法彎曲伸展,脖子和背部僵硬,向下侵襲到腳和膝蓋,行走困難,骨頭關節煩躁疼痛,無法翻身,跌倒碰撞扭傷,外傷內傷,這些都能治療。
藥材: 炮製過的草烏(四兩),炮製過的川烏(去除皮和臍,二兩),研磨後的乳香,沒藥(各一兩),生黑豆(一升,用二十一個斑蝥去除頭和腳,一起煮,等到黑豆膨脹為度,去除斑蝥,取黑豆烘乾後加入)。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醋調和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酒送服,不限時間。長期服用,可以疏通經絡,活絡血脈,疏散風邪,調理氣機,強壯骨骼,使身體輕盈。
2. 川芎散
治雞爪風,手口搖動,不能舉物。
五加皮,海桐皮,川烏,牡丹皮,川芎,赤芍藥(各五錢),乾薑,肉桂(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將古銅錢,一個入清油內浸,每煎藥入錢同煎,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雞爪風,也就是手腳抽搐、口部抖動,導致無法拿取物品的狀況。
藥材包含:五加皮、海桐皮、川烏、牡丹皮、川芎、赤芍藥(各五錢)、乾薑、肉桂(各一錢)。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煎煮。另外準備一個古代銅錢,浸泡在清油中,每次煎藥時將銅錢放入一起煎煮。不限制服藥時間。
3. 枳實酒
治遍身白疹,瘙癢不止,切不可全用風藥治之。蓋寒邪伏於肌膚,相搏凝滯而成瘡。或天色冷則重,或因患風中,若遇天晴日暖則輕,宜用烏藥順氣散為妙,更用此酒服,累用神效。(順氣散方見前。),枳實(不拘多少,麵炒黃,切片)
上銼散。每服二大錢,用酒浸少時,去枳實,但飲酒最妙。用枳實煎水洗患處佳。
白話文:
這個藥酒[枳實酒]可以用來治療全身出現白色疹子,而且癢個不停的狀況。千萬不能完全用治療風症的藥來處理。這種情況是因為寒邪潛伏在皮膚下,與體內氣血互相搏鬥、凝結阻滯而形成的瘡。有時天氣冷會更嚴重,有時是因為受風引起的,如果遇到天氣晴朗、太陽溫暖的時候會比較輕微。這種情況最好使用烏藥順氣散來調理氣機,再搭配這個藥酒來服用,多次使用會有非常好的效果。(順氣散的藥方在之前已經提過了。)
枳實(用量不限,用麵粉炒黃後切片)
把枳實切碎。每次服用兩大錢,用酒浸泡一會兒,把枳實撈掉,只喝浸泡過的酒效果最好。也可以用枳實煎水來清洗患處,效果也不錯。
4. 貼藥芫花散
治臂腿間忽一兩點痛著骨,不可忍。芫花根研為末,米醋調,隨大小敷之。
白話文:
治療手臂與腿部之間,突然出現一、兩處疼痛,痛到骨頭裡,讓人無法忍受的情況。將芫花根磨成粉末,用米醋調和,依據患處大小敷在疼痛的地方。
5. 天仙膏
治卒中風,口眼喎斜。
南星(大者一個),白芨(一錢),草烏(大者一個),殭蠶(七個)
上為末,用生鱔魚血調成膏,敷喎處,覺正便洗去。
洗方
治風損風腫及瘡痔,石南葉、馬鞭草、貼壁草煎湯洗。
燒竹瀝法:新竹截尺許長,用兩磚對立,相去八寸,置竹在上。每截破二片,仰安磚上,急著火,磚外兩頭各置碗以盛瀝,瀝盡,以絹濾澄清。夏秋須沉冷水中,防瀝酸。大熱有風人,亦可單服,冷暖隨人,勿過度。荊瀝亦然。
灸法:治口喎斜,即效。耳垂下,麥粒大艾炷三壯,左灸右,右灸左。
又法:治痰涎壅塞,聲如牽鋸,服藥不下,宜於關元、丹田二穴,多灸之良。治卒中風,口噤不開,灸頰車二穴,在耳下八分,小近前,灸五壯隨愈。中風失喑,不能言語,緩縱不隨,先灸天倉二穴五十壯,其穴在頸大筋前曲頰下,扶突穴後動應手陷中。息火仍移灸百會穴五十壯,其穴在頂正中心。
灸畢還灸天倉五十壯。始發先灸百會,則風氣不得泄,內攻五臟,喜閉伏,仍失音也。所以先灸天倉,次百會佳。一灸五十壯,悉泄火勢,復灸之,視病輕重,重者一處三百壯大效。凡中風服藥劇者,但是風穴,悉皆灸之三壯,無不愈也,勿疑惑。不至心者,勿浪盡灸。
白話文:
天仙膏
治療突然中風,導致嘴歪眼斜。
使用大的南星一個、白芨一錢、大的草烏一個、殭蠶七個,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新鮮的鱔魚血調和成膏狀,敷在嘴歪的地方,感覺復位後便洗去。
洗滌藥方
治療風邪導致的腫脹以及瘡、痔,用石南葉、馬鞭草、貼壁草煎湯清洗。
製作竹瀝的方法
選用新竹截取約一尺長,用兩塊磚頭對立,間距八寸,將竹子放置在上面。每段竹子劈開兩片,仰放於磚頭上,迅速點火燃燒,磚頭外側兩端各放置碗以盛接竹瀝。待竹瀝滴盡,用絲絹過濾澄清。夏秋季節需將竹瀝浸泡於冷水中,防止變酸。對於體內有熱、容易上火的人,也可以單獨服用竹瀝,冷熱程度依個人喜好,但不可過量。荊瀝的製作方法亦同。
灸法
治療嘴歪眼斜,效果顯著。在耳垂下方,用麥粒大小的艾炷灸三壯,左邊歪斜灸右邊,右邊歪斜灸左邊。
另一種灸法
治療痰涎阻塞,導致呼吸時發出如拉鋸般的聲音,吃藥無法下嚥的,應該在關元、丹田兩個穴位多加施灸,效果良好。治療突然中風導致口緊閉不開的,灸頰車兩個穴位,位置在耳下八分,略偏前方,灸五壯即可痊癒。中風導致失聲,不能說話,肢體遲緩不聽使喚的,先灸天倉兩個穴位五十壯,位置在頸部大筋前方,曲頰下方,扶突穴後方,按壓有動脈搏動處。接著熄滅火焰,再移至百會穴灸五十壯,位置在頭頂正中心。
灸完百會穴後,再灸天倉穴五十壯。如果剛開始就灸百會穴,風邪便無法疏散,反而會內攻五臟,容易閉塞,仍會失音。因此先灸天倉,再灸百會較好。每次灸五十壯,是為了完全發散火熱之勢,可以再次施灸,根據病情輕重判斷,重者一處可以灸三百壯,效果極佳。凡是中風且服藥無效的,凡是風邪所在的穴位,都可以施灸三壯,沒有不痊癒的,不要懷疑。如果病邪未到心臟,就不要胡亂多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