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三 (7)
卷第十三 (7)
1. 小通聖散
治風熱上攻,目赤,頭痛,咽疼,齒牙兩頰腫滿,口乾,煩躁,筋脈攣急,並解酒毒。
白話文:
治療風熱上衝引起的目赤、頭痛、咽喉疼痛、牙齒和臉頰腫脹、口乾、煩躁不安、筋脈緊繃,以及解酒毒。
當歸,薄荷,羌活,防風,梔子,粉草,大黃,川芎,防己,桔梗(各一兩)
白話文: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薄荷: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羌活:祛風濕、通絡止痛。
防風:祛風解表、清熱止痛。
梔子:清熱瀉火、涼血消腫。
粉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大黃:清熱瀉火、通腑泄結。
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防己:祛風濕、利水消腫。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膿。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燈心二十莖,青竹葉七皮煎,食後服。小兒急驚,可服二錢。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四錢重的藥粉,加入一杯半的水,加上二十莖燈芯草,七皮青竹葉一起煎煮,於飯後服用。如果用於小兒急驚風,減半服用二錢即可。
2. 清神散
消風壅,化痰涎。治頭昏目眩,心忪面熱,腦痛耳鳴,鼻塞聲重,口眼瞤動,精神昏憒,肢體疼倦,頸項緊急,心膈煩悶,咽嗌不下。
白話文:
疏散風氣壅塞,化解痰液。治療頭暈眼花、心煩意亂、面紅耳熱、頭痛耳鳴、鼻塞聲音沙啞、口眼抽動、精神昏沉恍惚、身體疲倦疼痛、頸項僵硬、心窩煩悶、咽喉吞嚥困難等症狀。
檀香,人參(去蘆),羌活(去苗),防風(去蘆。各一兩),薄荷(去土),甘草(爁爛。各二兩)石膏(研),細辛(去苗,洗,焙。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沸湯點服。或入末茶少許,食後服。
白話文:
檀香、去蘆的人參、去苗的羌活、去蘆的防風(各一兩),去土的薄荷、烤過的甘草(各二兩),研磨的石膏、去苗、洗過、焙過的細辛(各五錢)。
末成的藥,每次使用二錢重。用沸騰的水泡茶點服。或是在末成的藥中加入少許的茶,在餐後服用。
3. 茶調散
治同上。或加石膏亦可。(亦見大方科頭痛類。)
白話文:
或加石膏亦可。(亦見大方科頭痛類。)
4. 川芎石膏湯
治風熱上攻,頭目眩痛,咽乾煩渴,痰壅喘嗽。又治中風偏枯。調理勞復諸病。
白話文:
這方劑可以治療因風熱上攻導致的头痛、眼花、咽喉干渴、痰多咳嗽,也能治疗中风偏瘫,以及调理劳损、恢复健康等各种疾病。
川芎,芍藥,當歸,山梔子,黃芩,大黃,菊花,荊芥穗,人參,白朮(各半兩),滑石(四兩),寒水石,桔梗(各二兩),甘草(三兩),縮砂仁(三錢),石膏,防風,連翹,薄荷葉(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食後煎服。熱甚者,為末,冷水下。
白話文:
川芎、芍藥、當歸、山梔子、黃芩、大黃、菊花、荊芥穗、人參、白朮(各 15 克),滑石(60 克),寒水石、桔梗(各 30 克),甘草(45 克),縮砂仁(4.5 克),石膏、防風、連翹、薄荷葉(各 15 克)
銼散:一服三錢,用一盞水煎服,飯後服用。如果發燒嚴重,研磨成粉末,冷水調服。
5. 消風散
治諸風上攻,頭目昏痛,項背拘急,肢體煩痛,肌肉蠕動,目眩暈,耳鳴,眼澀好睡,鼻塞多嚏,皮膚頑麻,瘙癢癮疹。又治婦人血風,頭皮腫癢,眉稜骨痛,旋暈欲倒,痰逆噁心。
白話文:
-
治療各種風邪上攻,導致頭昏腦脹、痠痛,脖子和後背僵硬疼痛,四肢疼痛,肌肉抽搐,頭暈目眩,耳鳴,眼睛乾澀想睡覺,鼻塞打噴嚏,皮膚麻木,瘙癢皮疹。
-
治療女性血風病,頭皮腫脹瘙癢,眉骨疼痛,頭暈目眩,噁心痰逆。
荊芥穗,甘草,川芎,羌活,人參,茯苓,白殭蠶(炒,去絲嘴),蟬蛻(去足翼。各二兩),厚朴(去粗皮,蘆汁炒),陳皮(去白。各半兩)
白話文:
荊芥穗、甘草、川芎、羌活、人參、茯苓、白殭蠶(炒熟後去掉口器)、蟬蛻(去掉腳和翅膀,各二兩)、厚朴(去掉粗皮,用蘆薈汁炒)、陳皮(去掉白色的部分,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茶清調下。如久病偏風,每日三服,便覺輕減。如脫者沐浴,暴感風寒,頭痛聲重,寒熱倦疼,用荊芥、茶清調下,溫酒亦可,可並服之。小兒虛風,目澀,及急慢驚風,用乳香、荊芥湯調下半錢,並不拘時候。一方,治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多因下元虛弱,為風所乘,先服順氣藥,次服補劑,卻用茶清調此,吞青州白丸子。
白話文:
製成藥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茶水送服。如果患有長期的偏頭痛,每天服用三次,很快就會感到疼痛減輕。如果病情加重,出現沐浴後,突然受風寒,頭痛、耳鳴,寒熱交加,倦怠、疼痛的症狀,可以用荊芥、茶水送服,也可以用溫酒送服,可以同時服用。小兒因虛弱而引起的風症,眼睛乾澀,以及急性和慢性的驚風,可以用乳香、荊芥湯送服半錢,不限時間。另外一種方法,治療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多是因下半身虛弱,被風侵襲所致,先服用順氣藥,再服用補藥,然後用茶水送服此藥,吞服青州白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