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三 (1)

1. 論雜風狀

中風大法有四,一曰偏枯,二曰風痱,三曰風懿,四曰風痹。夫諸急卒病,多是風,初得輕微,人所不悟,宜速治之。

白話文:

中風大體上可以分成以下四種,第一是偏枯,第二是風痱,第三是風懿,第四是風痹。那些急性的突發的疾病,通常都是風症所導致,起初症狀輕微,所以很多人不瞭解。這種情況需要及早治療。

偏枯者,半身不遂,肌肉偏不用而痛,言不變,智不亂,病在分肉之間。溫臥取汗,益其不足,損其有餘,乃可復也。

風痱者,身無痛,四肢不收,智亂不甚,言微可知,則可治,甚即不能言,不可治。

白話文:

中風偏癱的病人,一邊身體不能動,肌肉萎縮疼痛,說話不變,神智清楚,病在皮肉之間。用溫暖的被子蓋住病人,使其出汗,以此來增強不足的機能,減少多餘的機能,這樣就可以使病人康復了。

身患風痱者,身體沒有疼痛,四肢無法收攏,精神混亂但程度不嚴重,說話雖然微弱但還能聽懂,則可以治癒。病情嚴重到無法說話的,則不能治癒。

風懿者,奄忽不知人,咽中塞,窒窒然,舌強不能言。病在臟腑,先入陰,後入陽。治之,先補於陰,後瀉於陽。發其汗,身轉軟者生,汗不出身直者,七日死。

白話文:

風懿的人,昏迷不醒,說不出話來,喉嚨像塞住一樣,舌頭僵硬,講話、吞東西都困難。這種病的根源在於臟腑,先影響陰,後影響陽。治療時,先補陰,後瀉陽。讓他發汗,如果身體變軟了,就能活;如果汗出不來,身體僵硬,七天後就會死。

風痹、濕痹、周痹、筋痹、脈痹、肌痹、皮痹、骨痹、胞痹,各有證候,形如風狀,得脈別也。脈微澀,其症身體不仁。

白話文:

風痹、濕痹、周痹、筋痹、脈痹、肌痹、皮痹、骨痹、胞痹,每種都有不同的證候,症狀類似中風,但是可以透過脈象區分。脈象微弱而澀然,其症狀是身體感覺麻木不仁。

2. 中風惡證

口開者,心氣閉絕也。遺尿者,腎氣閉絕也。手散者,脾氣閉絕。眼合者,肝氣閉絕也。鼻鼾者,肺氣閉絕。備此五症,尤不可治,五症中才見一症,獨當審餘症以救療。蓋以初中則眼合者多,痰上則鼻鼾者亦多,惟遺尿、口開俱見為惡。心為五臟主君,腎為一身根本,誠不可閉絕也。

白話文:

若口張嘴開著的話,那就是心氣阻隔不通了。如果漏尿的話,那就是腎氣阻隔不通了。如果手腳鬆散無力,那便是脾氣阻隔不通了。眼睛閉著的話,那就是肝氣不通了。若鼾聲大作的話,那便是肺氣不通了。一旦出現這五種病症,特別是同時出現的,那將很難治癒。即使只出現五種病症中的一項,也需要找出剩餘的病症,以便治療。通常來說,在疾病發展的初期,眼睛閉上的病症較多;如果有痰的話,鼾聲大作的病症也會較多。若出現同時漏尿、口張開等現象合併在一起的話就更不好了。心臟是五臟之主,腎臟是一身之本,是絕對不能被阻隔不通的。

3. 中風要說

凡中風,脈無不大者,非熱也,是風脈也。中風有冷熱,陽病則熱,陰病則冷,冷則用溫風藥,熱則用涼風藥,不可一概用也。凡中風皆不可吐出涎,人骨節中皆有涎,所以轉動滑利,中風則涎上潮,咽喉中滾響,以藥壓下涎,再歸骨節可也。不可吐出涎,時間快意非久,枯了手足,不可不戒。

白話文:

凡是中風,脈搏都不會不大,不是熱證,而是風脈。中風有寒熱之分,陽病則熱,陰病則寒,寒證就用溫風藥,熱證就用涼風藥,不能一概而論。凡是中風,都不能吐出涎液,人的骨節中都有涎液,所以轉動滑利,中風則涎液上潮,咽喉中滾響,用藥壓下涎液,再歸於骨節即可。不能吐出涎液,一時爽快但非長久之計,會枯萎手足,不能不戒除。

小兒驚風,亦不可吐出涎,其患與大人同。方其發搐搦之時,不可捉住手足,捉住則涎不歸,手足當不隨,但寬抱之可也。

白話文:

小孩發生驚風,也不可吐出涎液,它的病狀跟大人相同。當小孩突然抽搐痙攣的時候,不可抓住他的手足,抓住他,涎液就不會流回,手足就不會跟著動,只要寬鬆地抱著他就可以。

中風須大作湯劑,方有成效。若風歸手足,名曰小中,不宜用正風藥深治,但用平和湯劑,雖不能為全人,亦可留連歲月。戒之戒之。

白話文:

中風必須使用大劑量的湯藥,纔能有效果。如果風邪只在手足,稱為小中風,不適合使用強力祛風藥物進行深度治療,應改用平和的湯藥,雖然不能夠完全治癒,但也可以延長壽命。這一點一定要切記。

4. 通氣驅風湯

治男子婦人血氣虛弱,虛風攻注,肌體顫掉,肩背刺痛,手足拳攣,口眼喎斜,半身不遂,頭目旋暈,痰涎壅盛,語言謇澀,行步艱難,心忪氣短。客風所湊,四肢拘急,鼻塞聲重,頭疼。脾胃不和,心腹刺痛,胸膈不快,少力多困,精神不爽,不思飲食,嘔吐噁心,霍亂吐瀉。胎前產後,但是氣虛百病,皆可服之。

白話文:

治療男性和女性血氣虛弱,虛風攻注,身體顫抖,肩背刺痛,手足拳頭緊握,口齒歪斜,半身不遂,頭暈目眩,痰液壅盛,說話不流利,行走困難,心慌氣短。外邪風所致,四肢拘急,鼻塞聲音重,頭痛。脾胃不和,心腹刺痛,胸悶不快,體力不足,容易疲倦,精神不振,不想飲食,嘔吐噁心,腹瀉。產前產後,凡是氣虛引起的百病,都可以服用。

天台烏藥(五兩),桔梗(去蘆),川白芷,川芎,甘草(炙),陳皮(去白),白朮(各三兩半),麻黃(去根),枳殼(麩炒去穰。各兩半),人參(去蘆,半兩)

白話文:

  • 天台烏藥(250公克)

  • 桔梗(去掉蒂,175公克)

  • 川白芷(175公克)

  • 川芎(175公克)

  • 甘草(炙,175公克)

  • 陳皮(去掉白い部分,175公克)

  • 白朮(175公克)

  • 麻黃(去掉根,125公克)

  • 枳殼(用麩皮炒過、去掉內膜,125公克)

  • 人參(去掉鬚,25公克)

上為末。每服三錢,紫蘇、木瓜煎湯調下。去白朮,加乾薑、殭蠶,名烏藥順氣散。卒中風,氣不順,手足偏枯,流注經絡,四肢骨節疼痛,或身如板片,舉動不得,筋脈拘攣,先宜多服,得手足間微汗為妙。又腳氣步履艱難,腳膝軟弱,婦人血風,老人冷氣,上攻胸臆,兩脅刺痛,咳嗽,心腹膨脹,為散,每服四錢,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服。或閃挫身體,能屈伸,溫酒調服。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紫蘇、木瓜煎湯調服用。去掉白朮,加入乾薑、殭蠶,再改名為烏藥順氣散。中風發作,氣血不通,手腳一邊癱瘓,症狀蔓延至經絡,四肢骨節疼痛,或身體像木板一樣僵硬,不能動彈,筋脈拘攣,一開始應該多服,等到手腳之間微微出汗是最好的。還有腳氣病行走困難,腳膝軟弱,婦女血風,老人因受寒而引起的不適,症狀上攻到胸部和橫膈膜,兩脅刺痛,咳嗽,心腹脹滿,可使用它,每次服用四錢,加上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服。或者身體閃挫,只要能屈伸,就用溫酒調服。

遍身癢抓成瘡,薄荷煎服。常服,疏風,通滯氣,調榮衛,進飲食,大有神效。一方,每料加天麻一兩,沉香五錢,亦效。並不拘時候。

白話文:

全身搔癢抓成傷口,用薄荷煎服。經常服用,可疏散風邪,疏通滯氣,調節榮衛,促進飲食,療效顯著。另一種方法,每劑藥物中加入一兩天麻、五錢沉香,也有效。服用時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