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5)

1. 陰證

治中湯

治太陰傷寒,手足溫,自利不渴,腹滿時痛,咽乾,其脈尺寸俱沉細。

人參,乾薑(炮),白朮,甘草(炙),陳皮,青皮(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五積散

調中順氣,除風冷,化痰飲。治脾胃宿冷,腹脅脹滿,胸膈停痰,嘔逆噁心。或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心腹痞悶,頭目昏暈,肩背拘急,肢體怠惰,寒熱往來,飲食不進。及婦人血氣不調,心腹撮痛,經候不調,或閉不通。及口中冷,背心惡寒,並宜服之。除麻黃,又名異功散。

白芷(一兩半),陳皮(去皮,三兩),厚朴(去粗皮切,薑汁炒乾,三兩),桔梗(去蘆,六兩),枳殼(去穰,三兩),川芎,甘草(炙),白茯苓(去皮。各一兩半),蒼朮(十二兩,米泔浸,去皮切,炒赤),當歸(去蘆尾,一兩半),麻黃(去根節,三兩),楊芍藥(一兩半),乾薑(爁,二兩),半夏(湯洗七次,一兩半),肉桂(去粗皮,一兩半)

上除白芷肉桂二味為散另入外,一十三味同為銼散,慢火炒令色轉,攤冷,次入肉桂、白芷令勻。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煎至一中盞,去滓稍熱服。如冷氣奔衝心脅,臍腹脹滿刺痛,反胃嘔吐,泄利清穀及痃癖癥瘕,膀胱小腸氣痛。即入煨生薑三片,鹽少許同煎。

如傷寒時疫,頭痛體疼,惡風發熱,項背強痛,入蔥白三寸,豉七粒同煎。若但覺惡寒,或身不甚熱,肢體拘急,手足厥冷,即入炒茱萸七粒,鹽少許同煎。如寒熱不調,咳嗽喘滿,入棗二枚煎。風寒濕氣交互,頸項強直,或半身偏疼,或復麻痹及卒中風重者,多加麝香末。

寒濕腰痛,每服加桃仁七枚,去皮尖。滿身疼,加白膠香。太陰經傷寒,手足逆冷,或積聚腹痛及虛汗不止,脈細疾,面青嘔吐,加熟附子數片,炒茴香一捻。冷氣,煨姜三片,鹽少許煎。婦人經候不調,或腹中血塊,加酸米醋一合。難產,亦加米醋一合,腳氣冷者,每服加茱萸十粒,木瓜三片。

大便秘,加大黃二錢。腳氣下疰,掀然赤腫,增寒壯熱,亦加大黃一錢利之。久虛脾泄,傷食腹痛,冷瀉不止,每用略炒過,加陳米一撮,烏梅一個煎,名和氣散,特效。心腹膨脹不食亦效。乳癰初作,加川牛膝、生地黃各二根。產後或尋常血氣痛,並加木香、玄胡索半錢,醋炒陳艾葉七皮,烏藥半錢。

婦人體虛腳疼,加生川烏去皮臍、切四片,麝香少許。夏合熱,寒氣折之,秋髮寒疫,大效。

人參養胃湯

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增寒壯熱,頭目昏疼,肢體拘急,不問風寒二證,均可治療。須令濈濈微汗。自然解散。若先有汗則溫服,不須更汗。兼治飲食傷脾,或外感風寒濕氣,發為痎瘧,及山嵐瘴疫。常服尤佳。

白話文:

陰證

治中湯

治療太陰傷寒,手腳溫暖,腹瀉但不口渴,腹部脹滿疼痛,咽喉乾燥,脈象沉細。

藥方:人參、炮乾薑、白朮、炙甘草、陳皮、青皮(各等份)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盞半水煎煮至七分,濾去藥渣,飯前服用。

五積散

調理脾胃,順氣,去除風寒,化解痰飲。治療脾胃積寒,腹部兩側脹滿,胸膈積痰,嘔吐噁心。或因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導致心腹痞悶,頭昏眼花,肩背僵硬,肢體乏力,寒熱交替,食慾不振。也適用於婦女血氣不調,心腹絞痛,月經不調,或閉經不通。以及口中冰冷,背部發冷等症狀。除去麻黃,又名異功散。

藥方:白芷(一兩半)、去皮陳皮(三兩)、去粗皮薑汁炒乾厚朴(三兩)、去蘆桔梗(六兩)、去瓤枳殼(三兩)、川芎、炙甘草、去皮白茯苓(各一兩半)、米泔浸去皮炒赤蒼朮(十二兩)、去蘆尾當歸(一兩半)、去根節麻黃(三兩)、楊芍藥(一兩半)、爁乾薑(二兩)、湯洗七次半夏(一兩半)、去粗皮肉桂(一兩半)

用法:除了白芷和肉桂之外的十三味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用慢火炒至顏色變深,攤涼後,再加入肉桂、白芷拌勻。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半水,加三片生薑,煎至一盞,濾去藥渣,溫服。如果出現冷氣衝擊心胸脅肋,臍腹脹滿刺痛,反胃嘔吐,腹瀉稀便,以及痃癖、癥瘕等症狀,可加入煨過的生薑三片和少許鹽同煎。

若為傷寒時疫,頭痛、身體疼痛、惡風發熱、頸項後背僵硬疼痛,可加入蔥白三寸和豉七粒同煎。如果只是感覺惡寒,或身體不太發熱,肢體僵硬,手腳冰冷,則加入炒茱萸七粒和少許鹽同煎。如果寒熱不調,咳嗽氣喘,則加入大棗兩枚同煎。風寒濕氣交雜,頸項僵硬,或半身偏頭痛,或麻痺,或中風嚴重者,可多加麝香末。

寒濕腰痛,每次服用可加桃仁七枚(去皮尖)。全身疼痛,可加白膠香。太陰經傷寒,手腳冰冷,或腹部脹痛,或虛汗不止,脈象細數,面色蒼白嘔吐,可加熟附子數片,炒茴香少許。如果因冷氣引起的不適,可加煨薑三片,鹽少許同煎。婦女月經不調,或腹中有血塊,可加酸米醋一合。難產,也可加米醋一合。腳氣冰冷者,每次服用可加茱萸十粒,木瓜三片。

大便秘結,可加大黃二錢。腳氣下肢浮腫,紅腫熱痛,可加大黃一錢通便。久虛脾胃虛弱腹瀉,食積腹痛,腹瀉不止,可略炒藥材,加陳米一撮,烏梅一個同煎,名為和氣散,療效顯著,心腹脹滿不食也有效。乳癰初期,可加川牛膝、生地黃各二根。產後或一般血氣疼痛,可加木香、玄胡索各半錢,醋炒陳艾葉七片,烏藥半錢。

婦女體虛腳痛,可加生川烏(去皮臍,切四片),麝香少許。夏季中暑,寒邪入侵,秋季流行性感冒,療效顯著。

人參養胃湯

治療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寒熱交替,頭昏頭痛,肢體僵硬,不論風寒兩種證候均可治療。需微微出汗,自然痊癒。如果已經出汗,則溫服,不必再出汗。也治療飲食傷脾,或外感風寒濕氣,引起瘧疾,以及山嵐瘴疫。經常服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