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二 (7)
卷第二 (7)
1. 大黃龍丸
治中暑,眩暈,昏不知人,身熱惡寒,頭疼,狀如傷寒,或往來寒熱,煩躁渴甚,嘔吐泄瀉。常服,去暑毒,分陰陽。
白話文:
治療中暑,眩暈,昏迷不醒,身體發熱卻怕冷,頭疼,症狀像傷寒,有時會反覆出現寒熱交替,煩躁、口渴嚴重,嘔吐腹瀉。經常服用可以去除暑熱毒素,平衡陰陽。
硫黃,硝石(各一兩),雄黃(通明者),滑石,白礬(各半兩),寒食麵(四兩)
白話文:
硫磺、硝石(各一兩),通明的雄黃、滑石、白礬(各半兩),寒食麵(四兩)。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漸加至二十丸,新汲水下。昏塞不知人事,以水化開灌之。中暑忌得冷,此藥卻以冷水下之,乃熱因寒用,疑者釋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滴水揉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到七丸,逐漸增加至二十丸,用新汲取的冷水送服。如果服用後昏迷不省人事,可以用水化開藥丸灌服。中暑後忌諱受涼,但這個藥卻用冷水送服,這是因為熱證用寒藥的道理,有疑問的人可以參考相關醫書。
2. 益元散
治中暑,身熱嘔吐,熱瀉赤痢,癃閉澀痛,利小便,益精氣,通九竅六腑,消蓄水,止渴,除煩熱心躁,百藥酒食等毒。解疫癘及兩感傷寒。及婦人下乳催生,兼吹乳、乳癰。孕婦莫服。
白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炙)
白話文:
治療中暑,身體發熱、嘔吐、腹瀉帶血,排尿困難、疼痛,促進小便,增益精氣,疏通全身臟腑,消除積水,止渴,消除煩熱、心煩意亂,各種藥物、酒類和食物中毒。解除疫病和感冒。以及婦女催乳、催生,兼治乳溢、乳癰。孕婦不要服用。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炙烤過)
上為極細末,每服三錢,蜜少許,溫水調下。無蜜亦得,日三服。欲冷,新汲水調下。發汗,煎蔥白、豆豉湯並三四服。此藥解散,熱甚多服,無害有益。
白話文:
將藥打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少量蜂蜜,用溫水調勻服用。若沒有蜂蜜也可以,每天服用三次。若感到藥性太熱,可用新汲的水調勻服用。若出汗,用煎蔥白、豆豉湯服用三至四次。此藥具有分解的作用,若熱症嚴重,服用較多此藥亦無害處,反而有益。
3. 消暑丸
治中暑煩渴,暈眩,寒熱,煩躁悶亂,或似欲絕者。
白話文:
治療中暑後煩渴、頭暈、忽冷忽熱、煩躁不安、胸悶氣短,或瀕臨昏厥者。
半夏(一斤,湯洗七次,去滑),茯苓(去皮),甘草(生,各半斤)
白話文:
半夏(一斤,用熱水洗七次,去掉滑膩),茯苓(去皮),甘草(生,各半斤)
上為末,薑汁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新汲水下。中暑為患,藥下即蘇。夏中常服,止渴利小便。若痰飲停滯,中脘不快,頭眩喜嘔,薑湯吞下。(正名生料消暑丸。)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成細末,再用薑汁和麵粉調和,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30丸,用新鮮的水送服。中暑的人服用後,可以立即蘇醒。在夏天時常服用,可以止渴、利小便。如果痰飲停留在體內,導致中脘不適、頭暈、想吐,可以用薑湯送服本藥丸。(此方名為生料消暑丸。)
4. 皂莢湯
治中暑不省人事。
豬牙皂莢(一兩,燒灰),甘草(一兩,微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熱水調下。
白話文:
豬牙皁莢(一兩,燒成灰),甘草(一兩,略微烘烤)
以上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溫熱水調服。
5. 來復丹(方見後痼冷類。)
治中暑昏迷,霍亂吐瀉。每服五十丸,米飲吞下。五苓散調下亦可。(見傷暑類。),或水研灌亦效。
白話文:
治療中暑昏迷、霍亂吐瀉。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吞服。也可以用五苓散調和服用(參看傷暑類)。或者用水研磨灌服也有效果。
6. 白虎湯
治中暑手足微冷,煩渴,四肢不痛。(方見前傷寒通治類。)
白話文:
主治中暑,肢體略感微寒,煩渴,四肢無痛。(方見前傷寒通治類。)
7. 橘皮竹茹湯
治中暑痰逆,惡寒。(方見後咳逆類。)
白話文:
治中暑痰逆,惡寒(方見後咳逆類)
治療中暑導致痰氣逆流,惡寒。(具體藥方請見後文咳嗽、打嗝的章節。)
8. 竹葉石膏湯
治中暑不惡寒,煩渴。(方見前傷寒通治類。)
白話文:
治療中暑不畏寒,口渴煩躁。(具體藥方請參閱傷寒通治類。)
9. 五苓散
治中暑頭疼,噁心煩躁,心下不快。(方見傷暑類。)
白話文:
治療中暑頭疼、噁心煩躁、心裡不快。(治法請見「傷暑類」)
10. 香薷散
治中暑霍亂吐瀉。(方見傷暑類。)
白話文:
治療中暑、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藥方請參考傷暑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