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6)

1. 茵陳湯

治濕氣瘀熱發黃,小便秘澀,渴引水漿。

白話文:

治療濕氣瘀滯導致的皮膚發黃,輕微便祕和口渴多飲。

茵陳(一兩半),大黃(半兩),小紅梔子(十枚)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茵陳(75克),大黃(25克),小紅梔子(10枚)

銼散

**用法:**每服三錢,用沸水煎煮服用。

2. 腎著湯

治身重,腰冷痹,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從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而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帶五千錢。

白話文:

治療身體沉重,腰部寒冷麻木,好像坐在水中,身體像水一樣。反而不口渴,小便自然通暢,飲食與平常一樣,這是屬於下焦的病症。從身體勞累出汗,衣服裡面寒冷潮濕,時間久了就會得這種病。腰部以下寒冷疼痛,腰部沉重好像綁了五千錢一樣。

甘草(炙),白朮(各二兩。去蘆),乾薑(炮),茯苓(各四兩。去皮)

上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白話文:

甘草(炒過的),白朮(各二兩。去除蘆葦),乾薑(炮製過的),茯苓(各四兩。去除皮)

每服四錢重,用一盞半的水煎煮,煎至七分,去掉渣滓,於飯前服用。

3. 滲濕湯

治坐臥濕地,或為雨露所襲,身重腳弱,關節重疼,發熱惡寒,或小便秘澀,大便飧泄,或汗出衣里濕漬得之,腿膝或腫,小便利,反不渴。

白話文:

治療長時間在潮濕地帶作業或被雨露淋濕,身體沉重、足部虛弱、關節疼痛、發燒畏寒,或小便不通暢、大便腹瀉,或汗出濕透衣物,腿部或膝蓋腫脹,小便容易,反而不渴。

蒼朮(米泔浸),白朮(去蘆),甘草(炙。各二兩),乾薑(炮),茯苓(各四兩),陳皮,丁香(各半兩)

白話文:

蒼朮(用米泔漬過),白朮(去掉毛刺),甘草(烤過的。各二兩),乾薑(經過炮製過的),茯苓(各四兩),陳皮,丁香(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用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或腹膨腰腳重滯,青木香丸,熟水下,兼服。(方見諸疝類。)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掉渣滓溫服。或者腹部腫脹,腰腳沉重滯塞,可以服用青木香丸,用熟水送服,並服用其他藥物。(詳細方劑請參閱疝氣類。)

瓜蒂搐鼻法:治傷濕鼻塞頭疼。瓜蒂不以多少。㕮咀為細末。口含水,搐一字許入鼻中,流出黃水即效。

白話文:

瓜蒂搐鼻法:治療風濕引起的鼻塞、頭痛。沒有限定用瓜蒂的數量。將瓜蒂研磨成細末。口含水,將瓜蒂末放進鼻子中,直到流出黃水症狀就會改善。

4. 附子理中湯

治五臟中寒,口噤,四肢強直,失音不語。

白話文:

白虎丸用於治療五臟受寒,導致口不能開,四肢僵直,不能說話。

大附子(炮,去皮臍),人參,乾薑(炮),甘草(炙),白朮(各等分)

上為㕮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渣,不以時服,口噤則斡開灌之。

白話文:

  1. 大附子(炮, 去皮臍):
  • 將大附子炮製,去除皮臍。
  1. 人參:
  • 使用人參。
  1. 乾薑(炮):
  • 將乾薑炮製。
  1. 甘草(炙):
  • 將甘草炙製。
  1. 白朮:
  • 使用白朮。

以上五種藥材等分混合使用。

藥方:㕮散

服法:每次四錢,加水一盞半,煎煮至剩七分,去渣後服用。服用時間不限,若病人嘴巴緊閉,可用器物撬開灌服。

5. 姜附湯

治中寒,卒然暈倒,或吐逆涎沫,狀如暗風,手腳攣搐,口噤,四肢厥冷,或腹燥熱。

乾薑(炮),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

白話文:

治療中寒,突然暈倒,或嘔吐涎沫,狀如昏厥,手腳抽搐,口不能張開,四肢冰冷,或腹部發熱。

使用藥材: 乾薑(炮製),附子(炮製,去除皮和臍。各一兩)

上㕮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渣,食前服。入肝,加木瓜。入肺,加桑白皮。入脾,加白朮。入心,加茯苓。隨證加之。挾風,加防風。兼濕,多加白朮。筋脈牽急,加木瓜。肢節疼痛,加桂心、人參、白朮各等分,仍須暖室添衣被火等圍護。

白話文:

上㕮散。每次服四錢,加半杯水,煎至七分,去掉渣滓,飯前服用。如果需要進入肝臟,加木瓜。如果需要進入肺臟,加桑白皮。如果需要進入脾臟,加白朮。如果需要進入心臟,加茯苓。根據症狀加入相應的藥物。如果伴有風症狀,加防風。如果兼有濕症狀,多加白朮。如果筋脈牽拉急迫,加木瓜。如果肢節疼痛,加等量的桂心、人參、白朮,並注意保暖,加衣被,圍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