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3)

1. 陽證

柴胡(二兩去蘆),半夏(湯洗七次六錢),黃芩,人參(去蘆),粉草(各三分)

上銼散。每五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至六分。食前服。腹痛去黃芩。每料加芍藥三分。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黃芩加茯苓一兩。不渴。外寒裡熱。去人參加桂三分。溫服覆取微汗愈。咳嗽。加五味子潤者三錢。胸中煩。加栝蔞五錢。渴加人參栝蔞各五錢。脅下痞硬。

去棗加煅牡蠣粉枳實各五錢。過經不解。日晡發熱。己而微利。加芒硝五錢。引飲有汗。加茯苓桂枝各五錢。身熱臟腑微溏。加厚朴五錢。煩熱,每服加白茅根二根。白竹青一塊如大指頭大。麥門冬半錢。熱腹疼。加白竹葉七皮、赤芍藥枳殼各一錢。鼻衄。加生地黃二錢、白茅花一握。

痰盛或喘。加桑白皮七寸、烏梅一個煎服。裡熱外寒。加桂半錢。

大柴胡湯

治傷寒十餘日。邪氣結在裡。寒熱往來。大便秘澀。腹滿脹痛。語言譫妄。心中痞硬。飲食不下。或心下急。鬱郁微煩。或口生白苔。或不大便五六日。繞臍刺痛。時發煩躁。及汗後如瘧。日晚發熱。或發熱汗出。或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身微熱者。裡實也。兼臟腑實。脈有力者。可服之。輕則柴胡。重則承氣。

枳實(去穰炙半兩),柴胡(去毛蘆半斤),大黃(二兩),赤芍藥(三兩),半夏(湯洗七次二兩半),黃芩(三兩去心)

上五味勻散。入半夏拌勻。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或加苦竹葉十皮。煎至一中盞。去滓溫服。食後臨睡服。大熱用苦竹瀝一合。此藥治傷寒內熱裡實。若身體疼痛。表證未解。可服之。春合溫而清涼。夏發燥疫。此方妙。

小承氣湯

治傷寒日深。恐有燥屎。腹中轉失氣。仍可攻之。不轉失氣者。必初硬後溏。未可攻之。攻之則腹滿。不能食。飲水而噦。其後熱。大便必硬。若腹大滿不通。或陽明多汗。津液外出。腸胃燥熱。大便必硬。而譫語脈滑,吐下微煩。小便數。大便結。或下利譫語。自得病二三日。

脈弱。無太陽證柴胡證。煩躁心下結。至四五日雖能食。少少與承氣湯和之。令小安。

大黃(四兩),厚朴(去粗皮炙二兩),枳實(炙去穰五錢)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以利為度。未利再服。

大承氣湯

治表裡俱熱。病勢更甚者。陽明脈遲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短氣。狂語如見鬼狀。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陽明裡熱。或吐下後不解。大便五六日不利。日晡潮熱。心胸煩熱而懊憹復如瘧狀,脈沉實。或小便不利,或腹滿實痛而渴,脈實數而沉。

腸胃燥甚,留飲不散,胸腹高起,痛不可忍,但嘔冷液,大渴反不能飲,強飲不能,上喘急悶者。

白話文:

陽證

柴胡二兩(去蘆頭),半夏六錢(湯洗七次),黃芩、人參(去蘆頭)、粉草各三分。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六分,飯前服用。若腹痛,則去除黃芩,每劑增加芍藥三分。若心悸、小便不利,則去除黃芩,增加茯苓一兩。若不渴、外寒內熱,則去除人參,增加桂枝三分,溫服後蓋被取微汗,直至痊癒。若咳嗽,則增加潤肺的五味子三錢。若胸中煩悶,則增加栝蔞五錢。若口渴,則增加人參、栝蔞各五錢。若脅下痞塊堅硬,則去除紅棗,增加煅牡蠣粉、枳實各五錢。若經期延遲,午後發熱,然後略微腹瀉,則增加芒硝五錢。若服用後出汗,則增加茯苓、桂枝各五錢。若發熱,臟腑略微溏瀉,則增加厚朴五錢。若煩熱,則每次服用時增加白茅根二根,白竹葉一片(如大拇指大小),麥門冬半錢。若腹部熱痛,則增加白竹葉七片、赤芍藥、枳殼各一錢。若鼻出血,則增加生地黃二錢、白茅花一把。

若痰多或喘息,則增加桑白皮七寸、烏梅一個同煎服用。若內熱外寒,則增加桂枝半錢。

大柴胡湯

治療傷寒十餘日,邪氣積聚於內,寒熱往來,大便秘結,腹部脹滿疼痛,神志不清,心下痞塊堅硬,飲食不下,或心下急痛,鬱鬱寡歡,或舌苔白厚,或大便五六日未解,繞臍部刺痛,時常煩躁,或汗出如瘧疾般,傍晚發熱,或發熱汗出,或病程六七日症狀反覆不定,眼睛不舒服,無表裡證候,身體微熱者,為裡實證,兼臟腑實證,脈象有力者,可以服用此方。病情輕則用柴胡湯,病情重則用承氣湯。

枳實(去瓤,炙半兩),柴胡(去毛蘆半斤),大黃(二兩),赤芍藥(三兩),半夏(湯洗七次二兩半),黃芩(三兩,去心)

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拌入半夏,充分混合。每次服用三大錢,加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紅棗一枚,或加苦竹葉十片,煎煮至一中盞,去渣溫服,飯後睡前服用。若大熱,則用苦竹瀝一合。此方治療傷寒內熱裡實。若身體疼痛,表證未解,可以服用此方。春天服用溫和清涼,夏天服用可解燥熱疫病,此方妙用。

小承氣湯

治療傷寒日久,擔心有燥屎(乾燥的糞便)積聚,腹部轉動失氣,仍可攻下。若腹部轉動失氣,則必先硬後軟,不可攻下,攻下則腹脹,不能飲食,飲水則嘔吐,其後發熱,大便必硬。若腹部脹滿不通,或陽明經證多汗,津液外泄,腸胃燥熱,大便必硬,而神志不清,脈滑,嘔吐下利,微煩,小便頻繁,大便乾燥,或腹瀉神志不清。從發病二三日後,

脈象虛弱,無太陽證、柴胡證,煩躁,心下結實,至四五日雖能進食,少量服用承氣湯,使其緩解。

大黃(四兩),厚朴(去粗皮,炙二兩),枳實(炙,去瓤五錢)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盞,煎煮至八分,去渣溫服,以通便為度,若未通便則再服用。

大承氣湯

治療表裡俱熱,病情加重者。陽明經脈遲緩,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體沉重氣短,神志不清,如見鬼狀,嚴重者發作時不認識人,摸床鋪,不安,微喘,直視前方,陽明經裡熱,或嘔吐下利後症狀未解,大便五六日不通,午後潮熱,心胸煩熱而懊惱,又如瘧疾發作一樣,脈沉實。或小便不利,或腹脹疼痛而口渴,脈實數而沉。

腸胃燥熱嚴重,水飲停滯不散,胸腹隆起,疼痛難忍,只嘔吐冷液,口渴卻不能飲水,勉強飲水也喝不下,上喘氣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