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2)

1. 陽證

麻黃湯

治足太陽膀胱經發熱頭痛。身疼惡風。無汗而喘。陽明合病。喘而胸滿。太陽病八九日不解。以此發汗。必衄乃解。及治不得汗。發衄。陽明脈浮。無汗而喘。宜服。脈但浮無餘證者與服。若不溺。腹滿加噦者。不治。

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甘草(一兩),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上銼散,服五錢,水盞半。煎八分。去滓。食前服。覆取微汗。夏至欲加知母半兩、石膏一兩、黃芩一分。或汗出後無大熱而喘者。去桂加石膏一兩。春冬只依正方。

升麻葛根湯

治傷寒時疫頭痛。增寒壯熱。肢體痛。發熱惡寒。鼻乾。不得睡。小兒大人瘡疹。己發未發皆可服。兼治寒暄不時。人多疾疫。乍暖脫衣。及暴熱之次。忽變陰寒。身體疼痛。頭重如石。及解傷酒膈熱。口瘡咽疼。

升麻(一兩),白芍藥(一兩),甘草(一兩),葛根(二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不拘時。潮熱頭痛。生薑三片、蔥白二根煎。咳嗽涎盛。生薑三片、桑白皮七寸煎。上膈熱。薄荷黃芩各少許煎。斑瘡未出。加紫草楂根各半錢、蔥白二根煎。挾熱酒後傷風感寒。痰盛氣促。金沸草散(方見後),合和。生薑三片、薄荷七葉、桑白皮七寸、烏梅一個煎。

小兒量度多少。老人加人參倍白芍藥各五錢。大段寒即熱服。熱即溫服。(近人以藥性寒涼。不肯輕服。然治證相對。服之何妨。)

金沸草散

治風壅痰盛。頭目昏痛。頸項強急。往來寒熱。肢體煩疼。胸膈滿悶。痰涎不利。咳嗽喘滿。涕唾稠黏。時行寒疫。壯熱惡風。有寒則汗出。風盛則解利。

金沸草(去梗三兩),荊芥穗(四兩),麻黃(去根節三兩),甘草(一兩),半夏(湯洗七次一兩)赤芍藥(一兩),前胡(三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桑白皮七寸、烏梅一個煎。頭疼柚葉半皮。牙疼熱煎灌漱。諸風及大腑風秘。左脅刺痛。每料加枳殼一兩去穰。風熱結在臟腑。煩躁。氣壅腹痛。大便秘。以蔥白研爛。微火炒過。布巾盛。熨臍。後加大黃朴硝薄荷各五錢服速效。

諸風發散並用。妊婦傷寒。頭痛旋疼。壯熱心躁。加白朮人參黃芩生石膏各一兩。熱嗽加甜葶藶馬兜鈴薄荷生桑白皮各半兩。烏梅四錢。仍就吞半夏丸。(方見後咳嗽類)咽喉焦燥。加朴硝五錢。食後服。

小柴胡湯

治傷寒四五日。寒熱胸脅滿痛。默默不欲食。心煩。或嘔渴。或腹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或過經未解。潮熱未除。半表半裡。非汗非下之證。瘥後勞復昏熱。婦人傷風。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故使如瘧狀。產後傷寒。頭疼發熱。小兒寒熱亦治之。

白話文:

陽證

麻黃湯

治療足太陽膀胱經引起的發熱頭痛、全身疼痛怕風、無汗而喘息、陽明經合併症狀(喘息胸悶)、太陽病八九天未癒,用此方發汗,必須流鼻血才能痊癒。如果服藥後無法發汗,而流鼻血,且陽明經脈浮,無汗而喘息,都應該服用此方。脈象僅浮腫而無其他症狀者也可服用。若不小便,腹部脹滿並伴有呃逆,則不宜服用。

組成: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甘草(一兩)、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用法:上藥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用半盞水煎煮至八分,去渣,飯前服用,蓋被取微汗。夏季服用時,可酌情增加知母半兩、石膏一兩、黃芩一分。或者汗出後,無明顯發熱而仍喘息者,去掉桂枝,增加石膏一兩。春冬兩季則按原方服用。

升麻葛根湯

治療傷寒時疫引起的頭痛、畏寒發熱、肢體疼痛、發熱惡寒、鼻乾、睡不好。適用於小兒及成人瘡疹,無論已發或未發都可服用。也治療寒暖不適宜,人群多發疾病,忽冷忽熱脫衣,或暴熱之後突然轉為陰寒,身體疼痛,頭重如石,以及治療因飲酒過度引起的膈熱、口瘡咽喉疼痛。

組成:升麻(一兩)、白芍藥(一兩)、甘草(一兩)、葛根(二兩)

用法:上藥研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盞半水煎煮,不拘時服用。若出現潮熱頭痛,加生薑三片、蔥白二根同煎;咳嗽痰多,加生薑三片、桑白皮七寸同煎;上膈熱,加薄荷、黃芩少許同煎;斑疹未出,加紫草、楂根各半錢、蔥白二根同煎;飲酒後傷風感冒,痰盛氣促,需配合金沸草散(方見後)服用,並加生薑三片、薄荷七葉、桑白皮七寸、烏梅一個同煎。

小兒需酌量服用,老年人需將人參及白芍藥的用量各增加至五錢。寒熱交替時,寒時服藥使身體變暖,熱時服藥使身體降溫。(近人因藥性寒涼,不敢輕易服用,但治療的症狀相對應,服用也沒什麼妨礙。)

金沸草散

治療風邪壅塞,痰盛引起的頭目昏痛、頸項僵硬、寒熱往來、肢體酸痛、胸膈滿悶、痰涎不暢、咳嗽喘息、涕唾稠黏,以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壯熱惡風、遇寒則出汗、風盛則腹瀉等症狀。

組成:金沸草(去梗三兩)、荊芥穗(四兩)、麻黃(去根節三兩)、甘草(一兩)、半夏(湯洗七次,一兩)、赤芍藥(一兩)、前胡(三兩)

用法:上藥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半水煎煮,並加入生薑三片、桑白皮七寸、烏梅一個同煎。頭痛加柚子葉半個;牙痛加藥煎熱後含漱。各種風邪以及大腸風秘,左脅疼痛,每次加枳殼一兩(去瓤);風熱結在臟腑,煩躁,氣壅腹痛,大便秘結,用蔥白搗爛,微火炒過,用布包好,敷在肚臍上,然後再加大黃、朴硝、薄荷各五錢服用,療效迅速。

各種風邪均可服用此方發散治療。孕婦傷寒,頭痛旋轉疼痛,壯熱心煩,加白朮、人參、黃芩、生石膏各一兩;熱咳加甜葶藶、馬兜鈴、薄荷、生桑白皮各半兩、烏梅四錢,並服用半夏丸(方見後咳嗽類);咽喉乾燥,加朴硝五錢,飯後服用。

小柴胡湯

治療傷寒四五天,寒熱交替,胸脅脹痛,默默不語,不想吃東西,心煩,或嘔吐口渴,或腹痛,或脅下痞塊堅硬,或心悸,小便不利,或不口渴,身體微熱,或咳嗽,或月經推遲未解,潮熱未退,半表半裡,既非汗出,也非腹瀉的症狀。病癒後勞累復發昏熱;婦女傷風,月經剛停,這是熱邪侵入血室,所以像瘧疾一樣;產後傷寒,頭痛發熱;小兒寒熱也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