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3)

1. 縮脾飲

治伏暑熱,煩渴燥悶,乾嘔霍亂。

草果(去皮),縮砂(去殼),烏梅(去核。各一兩),乾葛,白扁豆,生薑(切片,日乾。各五錢重)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一碗,煎至八分,浸冷服。或欲溫欲熱,亦可斟酌,傷暑發熱,頭目痛,用以吞消暑丸。(方見後中暑類。)

白話文:

治療因暑熱潛伏體內,導致煩躁口渴、胸悶不適、噁心嘔吐、上吐下瀉的病症。

藥材包含:草果(去除外皮)、縮砂(去除外殼)、烏梅(去除果核),各一兩;葛根、白扁豆、生薑(切片後曬乾),各五錢。

將上述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碗,煎煮至剩八分,放涼後服用。若想溫服或熱服,也可以自行調整。對於中暑發燒、頭痛頭暈等症狀,可搭配吞服消暑丸(藥方見後面的中暑篇)。

2. 卻暑散

治冒暑伏熱,頭目眩暈,嘔吐,泄利,煩渴,背寒,面垢。

赤茯苓(去皮),甘草(生。各四兩),寒食麵,生薑(各一斤。細切,搜面令勻)

上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或湯點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因為暑熱潛伏體內,導致頭暈眼花、想吐、拉肚子、煩躁口渴、後背發冷、臉色發黃等症狀。

藥材是:去皮的赤茯苓和生甘草各四兩,寒食麵和生薑各一斤(生薑切細,和寒食麵攪拌均勻)。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剛打上來的新鮮水調服,也可以用熱水沖服,什麼時候服用都可以。

3. 香薷丸

治大人小兒傷暑,伏熱,燥渴,瞀悶,頭目昏眩,胸膈煩滿,嘔噦噁心,口苦咽乾,肢體困倦,不思飲食。或發霍亂,吐利轉筋。並宜服之。

香薷(去梗),紫蘇(去梗),乾木瓜(各一兩),丁香,甘草(炙),檀香,白茯苓(去皮),藿香(各半兩)

上為末,蜜丸彈子大。每一丸至二丸,熟水嚼下。或新汲水化下亦得。小兒半丸。

白話文:

這個藥丸主治大人和小孩因暑熱引起的疾病,像是身體內有潛伏的熱氣、口渴、頭暈腦脹、胸悶煩躁、想吐噁心、口苦咽乾、四肢疲倦、沒有食慾。或是發生霍亂,出現上吐下瀉、肌肉抽筋等症狀,都適合服用這個藥丸。

藥材包含:香薷(去除莖梗)、紫蘇(去除莖梗)、乾木瓜(各一兩)、丁香、炙甘草、檀香、白茯苓(去除外皮)、藿香(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調製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成人每次服用一到兩丸,用溫開水嚼碎服用,或用剛打上來的新鮮水化開服用也可以。小孩則服用半丸。

4. 桂苓甘露散

治傷寒中暑冒風,飲食、中外一切所傷,傳受濕熱內甚,頭痛,口乾,吐瀉,煩渴喜飲冷,小便澀,大便急痛,濕熱,霍亂吐下,腹滿痛悶。及小兒吐瀉驚風。

茯苓(一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白朮(半兩),澤瀉(一兩),桂(半兩,去皮),石膏(二兩),寒水石(二兩),滑石(四兩),豬苓(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溫湯調下,新水亦得,生薑湯尤良,小兒每服一錢。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因為傷寒、中暑、吹風、飲食不當等各種內外因素所造成的疾病,這些病症會導致濕熱積聚在體內,出現頭痛、口乾、想吐、拉肚子、煩躁口渴想喝冷飲、小便不順暢、大便急迫疼痛、濕熱病症、霍亂上吐下瀉、肚子脹滿疼痛等情況。也可用於治療小兒吐瀉和驚風。

藥方組成:茯苓(去皮,約37.5克),甘草(炙過,約75克),白朮(約18.75克),澤瀉(約37.5克),桂枝(去皮,約18.75克),石膏(約75克),寒水石(約75克),滑石(約150克),豬苓(約18.75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成人每次服用約11.25克,用溫開水調服,用冷開水也可以,如果用生薑湯服用效果更好。小孩每次服用約3.75克。

5. 六和湯

治心脾不調,氣不升降,霍亂轉筋,嘔吐泄瀉,寒熱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滿,頭目昏痛,肢體浮腫,嗜臥倦怠,小便赤澀。並傷寒陰陽不分,冒暑伏熱煩悶,或成痢疾。中酒煩渴不食,婦人胎前產後,並宜服之。

人參,縮砂,甘草(炙),杏仁(去皮尖),半夏(湯泡七次,各三兩),白扁豆(薑汁略炒),赤茯苓(去皮),藿香葉(拂去塵),木瓜(各二兩),香薷(去梗),厚朴(薑汁製。各四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候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心脾功能失調,導致氣機升降不順暢,引起的霍亂轉筋、嘔吐腹瀉、忽冷忽熱、痰多咳嗽、胸悶脹滿、頭暈頭痛、肢體浮腫、嗜睡疲倦、小便赤澀等症狀。也適用於傷寒陰陽症狀難以分辨、中暑發熱煩悶、或轉變為痢疾等情況。此外,酒後煩渴不食、婦女懷孕前後也適合服用。

藥方組成:

人參、縮砂、炙甘草、去皮尖的杏仁、用湯浸泡七次的半夏(各12克)、用薑汁略炒的白扁豆、去皮的赤茯苓、拂去灰塵的藿香葉、木瓜(各8克)、去梗的香薷、用薑汁炮製的厚朴(各16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12克,加水一碗半,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剩八分,去藥渣,不論什麼時間都可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