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2)

1. 桂附湯

治足少陰腎經傷風,胸滿,心煩,咽喉痛,自汗,腰痛連胻骨痠痛,嘔吐涎沫,頭痛,其脈沉弦者。

白話文:

用於治療腎經受寒而引發的感冒,症狀包括胸悶、心煩、咽喉疼痛、自發性出汗、腰痛連帶胻骨痠痛、嘔吐白色涎沫、頭痛,脈象沉細而弦緊。

附子(生,去皮臍),桂心,乾薑,芍藥,甘草(炙),茯苓,桃仁(去皮尖,麵炒。各一兩)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或咽喉痛,加桔梗半兩。

白話文:

附子(生用,去掉外皮和肚臍部分),桂心,乾薑,芍藥,甘草(炒炙過的),茯苓,桃仁(去掉外皮尖端,用麵粉炒過。每種各一兩)以上藥物切碎研成細末。每次用四錢藥粉,加水二碗,煎煮到剩七分,去渣,於飯前服用。或者咽喉疼痛,則加桔梗半兩。

2. 八物湯

治足厥陰肝經傷風,惡風而倦,自汗,小腹急痛,寒熱如瘧,骨節煩疼,其脈尺寸俱微而遲者。

白話文:

治療足厥陰肝經受風寒,畏懼風寒而疲倦,自發性盜汗,小腹急劇疼痛,寒熱交替如瘧疾,骨節疼痛,其脈搏寸口和尺口都微弱而緩慢。

桂心,當歸,川芎,前胡,防風(各三分),芍藥(一兩半),甘草(炙),茯苓(各半兩)

白話文:

桂心、當歸、川芎、前胡、防風各三錢,芍藥一兩半,甘草(炒製)、茯苓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薑五片,棗三枚,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服。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四錢藥粉,加入一杯半的水,五片生薑,三顆紅棗,煎煮至八分滿,過濾藥渣,於空腹時服用。

3. 五苓散

治傷暑,煩渴引飲無度。兼治傷寒溫熱,表裡未解,煩渴引水,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煩渴不止。又治霍亂吐利,黃疸溫疫。

白話文:

治療暑邪侵犯,煩渴引水過度。兼治傷寒溫熱,表裡證候未解除,煩渴引水,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以及汗出表解後,煩渴不止。又治療霍亂吐瀉,黃疸溫疫。

澤瀉(二兩半),桂心(一兩),豬苓(去皮),赤茯苓(去皮),白朮(去蘆。各一兩半)

白話文:

澤瀉(四十五公克),桂心(十八公克),豬苓(剝皮後)、赤茯苓(剝皮後)、白朮(去蘆後。各二十七公克)

上為末。每服二錢,沸湯調下,不拘時候。服訖,多飲熱湯,汗出即愈。溫熱病,加甘草一兩炙。瘀熱在裡,身發黃疸,濃煎茵陳湯,食前服。疸病發渴,及中暑引飲,白水調服。小兒,加白朮末少許。發虛熱,每料綿黃耆、人參、麥門冬去心各一兩。分陰陽,退寒熱,山茵陳、車前草每服各二根。

白話文:

研磨以上藥材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沸水沖調服用,不拘時間。服完藥後,多喝熱湯,汗出即癒。溫熱病,加入炙甘草一兩。瘀熱在體內,身體發黃疸,濃煎茵陳湯,飯前服用。黃疸病發渴,及中暑後引飲,可用白水調服。小兒,加入少量白朮粉末。發虛熱,每劑綿黃耆、人參、麥門冬去心各一兩。分陰陽,退寒熱,山茵陳、車前草每次服用各二根。

止瀉,加紫蘇、陳米各少許,薑汁半匕。久痢,加肉豆蔻五錢,每服鹽梅一個。赤痢,烏梅一枚,粟殼二枚,去蒂、赤膜,醋炒。白痢,粟殼二枚,制同上,粟米一撮。腹痛,南木香半錢。渴,烏梅一個,枇杷葉二皮,去白毛,糯米一撮。伏暑鼻衄,白茅花一握。小便血,以生料者每服加梔子三個,車前子一撮。

白話文:

止瀉,加入少量紫蘇、陳米,以及半湯匙薑汁。久瀉,加入五錢肉豆蔻,每次服用時加入一粒鹽梅。赤痢,加入一粒烏梅、兩粒粟殼,去蒂、赤膜,用醋炒。白痢,加入兩粒粟殼,處理方式同上外,再加入少許粟米。腹痛,加入半錢南木香。口渴,加入一粒烏梅、兩片枇杷葉,去除白毛,再加入少量糯米。暑天鼻出血,加入一把白茅花。小便出血,加入三個梔子、少量車前子。

煩熱心神恍惚,硃砂一字,燈心二十莖,麥門冬二十粒去心,淡竹葉十皮,車前草二根。傷暑吐血,白茅花一握。熱瀉,車前子一撮,麥門冬二十粒去心。暑濕瀉,紫蘇五葉,木瓜三片,車前子一撮。傷暑頭痛,濃煎蔥白湯。大便水瀉,小便不利,加真車前子末少許。又方,治燥渴,去桂心,加人參,謂之春澤湯。

濕瀉身痛,加蒼朮少許。秋多淫雨,人患濕疫,在冬時,服之效。

白話文:

  1. 發熱焦躁,精神恍惚:硃砂一克,燈草心二十根,麥門冬二十粒去心,淡竹葉十張,車前草二根。

  2. 暑熱吐血:白茅花一把。

  3. 熱瀉:車前子一撮,麥門冬二十粒去心。

  4. 暑濕瀉:紫蘇葉五片,木瓜三片,車前子一撮。

  5. 暑熱頭痛:濃煎蔥白湯。

  6. 大便水瀉,小便不利,加真車前子末少許。

  7. 另一個方子,治療口乾舌燥,去桂心,加人參,叫做春澤湯。

濕瀉,身體疼痛,加入少許蒼朮。秋季雨水過多,人們容易感染濕瘟,在冬季服用此藥方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