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10)

1. 集治說

霍亂須明辨虛實所因,亟治無遲,遲者則殞命。至於乾霍亂,則猶為難治也。三消治法,滋腎為主,抑心火兼之。然須多服湯圓,俾水升火降,而引飲無度,莫之見矣。真心痛者,手足青至節,不在治療之數。真頭痛者,上穿風府,陷入泥丸,非藥能愈。金瘡主治,備見後科,用藥之工,誠可嘉嘆。

中蠱毒之法,以敗鼓皮燒灰為末,飲服一匕,則病人自呼蠱家姓名,可語令呼喚,將去則愈矣。瘵疾一染人,當其未深入之時,則宜先取其蟲,不爾則損於心、肺。蓋心主血,肺主氣,人身舍氣血之本,其能生乎?取蟲而後相忘世慮,和以潤養藥食,庶幾可瘳,傷晚則不及也。

魘寐、產乳、自縊、壓溺諸暴絕,須平時熟記後所載治法,併產蓐一科,臨用庶不倉惶,應驗在頃刻間。不然則世無良醫,枉死者半是也。厲風初發,則宜宣泄,風毒去而病漸愈。久之,惟當幽隱林泉,依法亟治,庶乎可愈。不惟愈疾,亦或可因此而至仙道矣。或為祟害,若移精變氣。

祝由不可,則宜外尋禁避厭禳法以除之。外此,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臟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生候尚存,形色不改,病未深入腠理,針藥及時,能將息調理,委以良醫,病無不愈。

至於五味,亦可對治五臟之病,肝酸、心苦、脾甘、肺辛、腎咸,用之中病則止;過則酸走筋,咸走血,辛走氣,苦走骨,甘走肉,則無益矣。又如,所宜而治者,肺燥咳嗽,嚼芝麻,啖油餅,瘧疾脾冷,糟鯉魚,糟藏瓜。久冷痢,野雞、餛飩等類是也。瓜果亦可隨冷熱施之,愈疾必矣。

若夫炮製之法,又當以相需、相合、相反、相惡。相需者,以桂得蔥而軟。相合者,磁石引針。相反者,大戟、芫花等反甘草之類也。相惡者,如牛黃忌龍骨是也。且方中各有避忌,此亦舉其略。或以甘草擊起芫花之性而用者,猶在斟量。更須甄別藥味新陳,選擇州土所生,採取時月,分君臣佐使,俾分兩無差,炙爆炮爁,精虔不苟,斯為治之善也。其有自恃己長,不肯訪問,以意臆度,攻寒以寒,療熱以熱,妄施一匕,邀為己功。

偶或中之,實非的見,不過僥倖於萬一。其或不中,則十手所指,十目所視,所謂一甌之藥,誤入於咽,五臟俱裂,生可再復,可不戒之。況醫者人之司命,有病急召,慎勿以遠近暑寒而拒之。若至病家,尤須敬謹,勿為他務,以敗正事。給藥亦量其多寡,表汗宜四,吐下宜一,加二極矣。

補藥愈多愈效,余則隨證為之輕重,明批湯引。病若未愈,囑其再來,庶病可瘳,而治有方矣。僕少而學之,長而行之,所謂治病之道盡在是矣。(古云:凡曰治病,推其所因,生死預定,方為醫人。敬之。)

白話文:

集治說

霍亂必須清楚辨別虛實病因,要立即治療,不能延誤,延誤則會喪命。至於乾霍亂,更是難以治療。治療消渴症,以滋補腎陰為主,同時抑制心火。但是需要多喝米湯,使水氣上升,火氣下降,才能避免飲水過度。真心臟疼痛,手腳發青直到關節,不在治療範圍內。真正的頭痛,疼痛會向上穿透風府穴,深入泥丸宮,藥物無法治愈。金瘡的治療方法,詳見外科部分,用藥的精妙,令人讚嘆。

治療中蠱,用腐爛的鼓皮燒成灰末,服用一匕,病人就會自己喊出蠱師的名字,可以讓病人叫喚蠱師,蠱毒去除後就會痊癒。瘵疾一旦感染,在病邪尚未深入時,應該先取出蟲子,否則會損傷心肺。因為心主血,肺主氣,人體失去了氣血的根本,還能生存嗎?取出蟲子後,要忘掉世俗的煩惱,用滋補的藥物和飲食調養,才能慢慢康復,延誤治療就來不及了。

魘寐、產後乳汁不通、自殺、溺水等急症,必須平時熟記後面記載的治療方法,包括產後疾病一節,臨用時就不會慌張,效果立竿見影。否則世上就沒有好醫生了,枉死的病人有一半都是這樣。厲風初期發作,應該宣泄風邪,風毒去除後病情就會漸漸痊癒。久病不癒,只能隱居山林,按照方法積極治療,或許可以痊癒。不僅可以治癒疾病,甚至可能因此而達到仙道。有些疾病是由於邪祟作祟,導致精氣變化。

如果祝由法無效,就應該另尋禁忌避邪、厭勝禳解的方法來去除。除此之外,有六種病是不治的:驕縱放肆,不聽勸告,第一不治;輕視自身性命,重視財物,第二不治;飲食起居不能調養,第三不治;陰陽失調,臟腑氣血紊亂,第四不治;身體虛弱,不能服用藥物,第五不治;相信巫術而不相信醫生,第六不治。如果生命體徵尚存,形色未變,病情未深入肌膚腠理,及時用針藥治療,並注意休息調養,委託給好醫生,疾病都能痊癒。

五味藥物也可以治療五臟的疾病:肝病用酸味、心病用苦味、脾病用甘味、肺病用辛味、腎病用鹹味,用藥恰當就能止病;但如果用藥過量,酸味傷筋,鹹味傷血,辛味傷氣,苦味傷骨,甘味傷肉,就沒有益處了。又例如,針對某些疾病的食療方法:肺燥咳嗽,嚼芝麻,吃油餅;瘧疾脾胃虛寒,吃糟醃鯉魚、糟醃藏瓜;久患冷痢,吃野雞、餛飩等。瓜果也可以根據冷熱症狀使用,一定能治癒疾病。

炮製藥物的方法,要考慮藥物之間的相須、相合、相反、相惡關係。相須,例如桂枝配蔥可以使其柔軟。相合,例如磁石可以引導針灸。相反,例如大戟、芫花等與甘草相克。相惡,例如牛黃忌諱與龍骨同用。而且藥方中各有禁忌,這裡只是簡單舉例。有時用甘草來激發芫花的藥性,用法用量還需斟酌。更要甄別藥材的新舊,選擇產地適宜的藥材,選擇合適的採集時間,區分君臣佐使,使藥量準確無誤,炙、爆、炮、爁等炮製方法都要精益求精,這樣才是良好的治療方法。有些醫生自恃醫術高明,不肯虛心求教,憑藉主觀臆斷,用寒涼之物治療寒證,用溫熱之物治療熱證,隨便服用一劑藥,就邀功請賞。

偶然奏效,並不是真正的醫術高明,只是僥倖萬一。如果治療失敗,就會遭到眾人指責,所謂的一劑藥,誤入咽喉,五臟俱裂,即使能活下來,也是不堪設想的,不可不謹慎。況且醫生是掌管病人性命的,病人有急病就應該立即前往治療,不要因為路途遠近、天氣冷熱而拒絕。到了病人家中,更要恭敬謹慎,不要做其他事情,以免耽誤正事。給藥也要根據病情輕重調整藥量,發汗藥劑量宜為四份,吐瀉藥劑量宜為一份,最多加至兩份。

補藥劑量越多效果越好,其他藥物則根據病情輕重調整,明確標註藥方和服藥方法。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囑咐病人再次就診,這樣病情就能痊癒,治療方法也就能確定了。我從年輕時就學習醫術,年長後就實踐醫術,所謂的治病之道都在這裡了。(古人云:凡是說治病,都要推究病因,預料生死,才是真正的醫生。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