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9)

1. 集治說

若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不利者死,下利不止者亦死。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七情之患,惟當利氣豁痰,寬中進食,仍須怡養,以溫平之藥調之。如宿血滯氣停凝,結為癥瘕,腹中坯塊,堅硬作楚,當以破氣藥伐之。或以類相從,如敗梳治蝨瘕,銅屑治龍瘕,曲糵治米瘕,石灰治發瘕等類,所謂醫者意也。

氣急膨痛至甚,或有熱痞結聚,須宣泄之。虛損為之,宜大作湯劑,峻補者,烏、附、天雄、薑、桂之屬不可無;潤補者,鹿茸、當歸、蓯蓉之類安可缺;清補則天門冬、麥門冬、人參、地黃之類宜用也。至於諸熱為治,有泛熱,有實熱。泛熱者,荊芥、薄荷、梔子、黃芩等投之,正其所宜。

實熱者,非大黃、芒硝則不能效。若夫總說為治之備要,如南北風土之殊,人物厚薄之異。北方土厚水深,水性沉下,人體多實而少虛,且所餐無非肉曲,寒則衣重裘坐暖炕。若有所治,則宜多以清涼之劑,如南方用大黃、巴豆之屬,其分兩皆當倍而用之。或用水漬法,或尋甜水一二甌飲之即蘇。

間有所稟稍弱,不自保惜,勞役致虛,則亦但當潤補之,無有不愈。南方屬火,火性輕炎,人體多虛而少實,況所食不過蔬食而已,必須投以溫和之藥以調之。其有習尚北方之風,置酒終日,非至醉不已,燒爆肥鮮,恣其厭飫,偶有所患,亦須以平昔所稟,施以涼劑。然虛者亦不可妄施。

痎瘧熱多者,投以半冷半熱解散,分陰陽減寒熱之劑,度其所作之日,先一時進以抵截之藥,去其痰水,則收效矣。寒多者投以半生半熟壯脾進食之劑,次以抵截之藥,則痰癖去而疾愈矣。猶須令其戒慎飲食,謹起居,則無復攻之患。若久瘧而復作,虛浮不食者,未之有瘳。

時疫之治,須以時斟酌,不可偏執,治之者須辨其所因,而投之以藥,不可以日滿自差,遂至枉亡,良可太息。至於病愈,必須湯食競進,折其毒勢,不可令病氣攻人,則屏息矣。或有云斯疾之召,或溝渠不泄,穢惡不修,熏蒸而成者。或地多死氣,郁發而成者。或官史枉抑,怨讀言而成之者。

可於州治六合處,穿地深至三尺,闊亦如之,取淨沙三斛實之,以醇酒三升沃其上,俾使君祝之,斯亦消除疫癘之良術,故並記之。喘急虛者升降鎮墜,熱者清心涼肺,未有不愈。下痢感於四氣者,先須隨其所感解散,分利陰陽。次須辨其冷熱,手足和暖則為陽,中和之劑可用,手足厥冷則為陰,溫燥之藥可行,無不切效。大法,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滑者澀之,閉者通之。

有積者推之,熱則涼之,冷則溫之,冷熱不調者平之。失血,明其所因,辨其冷熱,如血下鮮紅,則治以清和,純下瘀色,則當溫養。二便秘則須潤滑以行之,脹滿則須正氣,以虛實平治之。腫滿,實者利水,虛者壯脾元兼用消浮等劑,自有奇效。仍須戒咸斷欲,庶不再復。

白話文:

集治說

若濕邪下注,患者額頭冒汗、呼吸略喘、小便不利,則會死亡;若腹瀉不止,同樣也會死亡。單純治療小便不利,並非正確的治療方法。七情所致的疾病,應當疏通氣機、化解痰濁,使人心情舒暢、進食順利,並需調理身心,用溫和的藥物來調治。如果宿血瘀滯,氣血凝結,形成癥瘕,腹部有堅硬的腫塊,疼痛難忍,就應該服用破氣的藥物來治療。也可以根據類似之症,採用類似的療法,例如用敗梳子治療蝨子引起的腫塊,用銅屑治療龍瘕,用曲米治療米瘕,用石灰治療頭髮引起的腫塊等等,這些都是醫者根據經驗而定的。

氣急胸腹脹痛嚴重,或有熱邪痞塊聚積,就需要宣洩治療。因身體虛損而引起的疾病,應該服用大量湯劑,峻補者,烏藥、附子、天雄、生薑、桂枝等藥物不可缺少;潤補者,鹿茸、當歸、肉蓯蓉等藥物不可或缺;清補則應選用天門冬、麥門冬、人參、熟地黃等藥物。至於各種熱症的治療,有泛熱和實熱兩種。泛熱者,可用荊芥、薄荷、梔子、黃芩等藥物治療。

實熱者,非大黃、芒硝等藥物不能奏效。總體來說,治療疾病需要注意以下事項:南北方的風土人情不同,人的體質也存在差異。北方土層厚、地下水位高,水性下沉,人體多實證少虛證,而且飲食多為肉食和麵食,寒冷時穿著厚重的皮裘,坐在溫暖的炕上。因此治療北方人疾病,多應使用清涼的藥物,例如南方用的大黃、巴豆等藥物,劑量應加倍使用。或者用水浸泡的方法,或者喝一兩碗甜水就能緩解症狀。

有些人體質較弱,不愛惜身體,勞累過度導致虛弱,則應該服用補益的藥物,沒有不痊癒的。南方屬火,火性輕揚,人體多虛證少實證,而且飲食多為蔬菜,因此必須服用溫和的藥物來調治。如果南方人養成了北方的生活習慣,終日飲酒,不醉不休,嗜食肥甘厚味,一旦生病,也應該根據其以往的體質,使用涼性的藥物。但是虛弱的人也不能亂用涼藥。

瘧疾發熱較多的,用半冷半熱的藥物來解散,分清陰陽,以減輕寒熱之症,根據發病時間,提前服用一些藥物來截斷病情,去除痰水,就能收到療效。寒邪較多的,服用半生半熟的藥物來健脾益胃,促進飲食,然後再服用一些藥物來截斷病情,這樣痰飲癖證就能去除,疾病就能痊癒。還需要讓患者注意飲食,謹慎起居,這樣就不會再發作。如果瘧疾久治不癒,反复發作,虛弱浮腫,不能進食,就難以痊癒。

時疫的治療,必須根據時令斟酌,不能偏執一法,治療時必須辨明病因,然後再用藥,不能因為時間到了就認為會自行痊癒,而導致死亡,這實在令人惋惜。疾病痊癒後,必須進食湯羹,以減輕毒邪的勢力,不能讓病邪侵襲人體,這樣才能恢復健康。有人說這種疾病的發生,可能是因為溝渠阻塞,污穢不淨,穢氣熏蒸而引起的;也可能是因為地氣鬱結,而發生的;也可能是因為官府壓迫,百姓怨氣鬱結而引起的。

可以在州府的六合處,挖一個深三尺,寬三尺的坑,放入三斛乾淨的沙子,用三升好酒澆在上面,讓州官祝禱,這也是消除疫病的好方法,所以把它記錄下來。喘息氣急而虛弱者,需使用升降鎮墜的藥物;熱症者,需清心涼肺,沒有不痊癒的。痢疾是由四氣感邪引起的,首先要根據感邪的四氣來治療,分清陰陽,然後辨明寒熱,手足溫暖為陽證,可以使用中和的藥物;手足厥冷為陰證,可以使用溫燥的藥物,沒有不奏效的。總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滑者澀之,閉者通之。

有積滯者,推動它;熱者涼之,冷者溫之,寒熱不調者,調和它。失血者,要明確病因,辨明寒熱,如果出血鮮紅,就用清熱和血的藥物治療;如果血色暗黑,就應該溫養。大便秘結,就應該用潤滑的藥物通便;脹滿者,就應該調和正氣,根據虛實來治療。腫脹者,實證者利水,虛證者健脾益氣,兼用消腫的藥物,自然有奇效。還需要戒除鹹味,節制慾望,這樣才能防止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