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8)

1. 集治說

嘗謂用藥如用刑,一有所誤,人命系焉。故《書》曰:言之非艱,行之維艱。如張仲景傷寒一百一十三方,猶缺其一,三百九十七法,僂指未即周知,蓋謂此也。夫處方大法,則有七方十劑。七方者,奇方、偶方、大方、小方、緩方、急方、複方。十劑者,宣、通、補、瀉、輕、重、澀、滑、燥、濕。

然積學而用之則可矣。傷寒之病,太陽屬膀胱,非發汗則不愈,必用麻黃之類,蓋其性能通陽氣卻外寒也。陽明屬胃,非通泄不能愈,須用大黃、芒硝以利之。少陽屬膽,無出入道,柴胡、半夏能利能汗,佐以黃芩則解矣。太陰屬脾,性惡寒濕,非乾薑、白朮不能燥。少陰屬腎,性畏寒燥,非附子不能溫。

厥陰屬肝,藏血養筋,非溫中之藥不能潤。此外,有汗下吐三法,毫釐不可差誤。經云,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承氣入胃,陰盛以亡。故在表宜汗,在裡宜下,在胸宜吐,半表半裡宜和解。表裡俱見,隨證滲泄;無表裡證,則宜下之。下利清穀,身體痛,急當救里;身體疼痛,清便自調,急當救表。

身熱不渴為表有熱,渴而煩悶為里有熱。傷寒見風,大青龍湯為治之最。陽毒內外結熱,輕者白虎湯,重則承氣湯之屬。陽厥亦用,舌卷焦黑,鼻中如煙煤,非水漬法不可。陰毒,疾勢困重,面黑,四肢厥冷,則理中湯、四逆湯投之。未效,則灼艾法惟良,復以蔥熨法佐之。

陰厥,同此法治之。發熱下利,白頭翁湯、黃連阿膠丸最為的切。中寒則急𢮧置暖室,燃以薪火向之,令通身暖透。或置於熱炕上,令有力人扶策,仍以手附火或人懷令熱,亟摩病人手足胸腹間,續用姜附湯並服。若猶未省,則依上法灸。傷風主治之法,汗出惡風者,當解其肌。

里證雖具,惡風未罷,亦須先解其外也。傷風見寒,大青龍湯均為調理。中風昏悶,先須通關散,探鼻令噴嚏,次以蘇合香丸行其氣,仍須分辨冷熱為治,不可混濫。五臟正中者,迅雷不及掩耳。手足偏中者,但徐服順氣疏風豁痰等藥,不宜用大風藥,急治則不得盡其天年。

其有牙關緊閉,亦用通關散搐鼻,噴嚏即開矣。傷暑者,暑氣耗血消氣生痰,速用解暑之劑,仍輟熱湯,得汗即蘇。若中之者,急扶在陰涼處,不可與冷。當以布巾衣物蘸熱湯熨臍中及氣海,以湯淋布上令透徹,臍腹暖即漸醒矣。如倉卒無湯處,則掬道上熱土置臍上,以多為佳,冷即易之。

古法,道途無湯,即掬熱土於臍中,仍撥開作窩,令人溺其中,以代湯淋,續與解暑毒藥,並急嚼生薑一大塊,冷水送下。如已迷悶,則嚼大蒜一二瓣,冷水送下,如不能嚼,即用水研,灌之立蘇。但遇無湯處,則嚼生蔥二寸許,津嚥下,可抵飲水二升。傷濕、中濕、只宜利小便,忌不得以火攻,並轉利之。

白話文:

集治說

古人認為用藥如同行刑,一點差錯都可能危及性命。《尚書》說:「說話容易,做起來卻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有一百一十三方,三百九十七個用法,即使細數也未必能完全掌握,這就說明了用藥的困難。處方的大法,包括七種方劑和十種藥性。七種方劑指奇方、偶方、大方、小方、緩方、急方、複方;十種藥性指宣、通、補、瀉、輕、重、澀、滑、燥、濕。

然而,只要積累學問,就能運用自如。傷寒病,太陽經絡屬膀胱,不發汗就無法痊癒,必須用麻黃類藥物,因為它能通達陽氣,去除外寒。陽明經絡屬胃,不通泄就無法痊癒,需要用大黃、芒硝等藥物瀉下。少陽經絡屬膽,沒有固定的出入通道,柴胡、半夏既能利水也能發汗,再配合黃芩就能解表。太陰經絡屬脾,怕寒濕,非乾薑、白朮等燥濕藥物不能奏效。少陰經絡屬腎,怕寒燥,非附子等溫熱藥物不能溫煦。

厥陰經絡屬肝,藏血養筋,非溫中藥物不能滋潤。此外,還有汗、下、吐三種治療方法,一點都不能出錯。經書上說,桂枝湯下咽,陽氣盛則會死亡;承氣湯入胃,陰氣盛則會死亡。所以,表證宜汗,裡證宜下,胸證宜吐,半表半裡證宜和解。表裡證皆見,就根據實際情況滲泄;沒有表裡證,就應該瀉下。下利清穀,身體疼痛,應急救裡;身體疼痛,大便正常,應急救表。

發熱不渴是表證有熱,渴而煩悶是裡證有熱。傷寒見風,大青龍湯是最好的治療方法。陽毒內外結熱,輕者用白虎湯,重者用承氣湯類藥物。陽厥也用此法,舌頭捲曲焦黑,鼻中像煤煙一樣,非用水漬法不可。陰毒,病情危重,面色黑,四肢厥冷,則用理中湯、四逆湯。如果無效,就用灸法,再配合蔥熨法。

陰厥,用同樣的方法治療。發熱下利,白頭翁湯、黃連阿膠丸最為有效。中寒則立即放在溫暖的房間裡,燃燒柴火取暖,讓全身暖和透徹。或者放在熱炕上,讓有力氣的人扶著,用手靠近火或讓人抱著取暖,並不斷按摩病人手足胸腹,同時服用附子薑湯。如果還沒有好轉,就按照上述方法灸治。傷風的主要治療方法,汗出惡風者,應該解表散寒。

裡證雖然存在,但惡風未止,也必須先解表。傷風見寒,大青龍湯都可以用來治療。中風昏迷,先要用通關散,刺激鼻子使人打噴嚏,然後用蘇合香丸行氣,還需要區分寒熱來治療,不能混淆。五臟正中者,病情來勢凶猛,迅如閃電。手足偏中者,只要慢慢服用順氣疏風豁痰的藥物即可,不宜用峻猛的藥物,急於求成反而會減壽。

如果牙關緊閉,也用通關散搐鼻,打噴嚏就能張開嘴巴。傷暑者,暑氣耗傷血液、元氣,並且生痰,應迅速使用解暑藥物,並且停止喝熱湯,出汗就能恢復。如果中暑了,應立即扶到陰涼的地方,不能用冷水。應該用布巾衣物蘸熱湯熨臍中和氣海穴,用熱湯淋在布上使其透徹,臍腹暖和就能漸漸清醒。如果臨時沒有熱水,就用路上的熱土放在肚臍上,越多越好,冷了就換。

古法,路上沒有熱水,就用熱土放在肚臍上,撥開做個窩,讓人尿在裡面,代替熱水淋洗,同時服用解暑藥物,並且迅速嚼一大塊生薑,冷水送服。如果已經昏迷了,就嚼二瓣大蒜,冷水送服,如果不能嚼,就用水研磨後灌服,就能立即清醒。如果沒有熱水,就嚼二寸長的蔥,咽下汁液,可以抵得上喝兩升水。傷濕、中濕,只能利尿,絕對不能用火攻,也不能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