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二 (13)
卷第十二 (13)
1. 化鐵丹
治食積肚硬,帶熱渴瀉或嘔。皆因飲食無度,多餐過飽,飽後即睡得之。
烏梅(八個,取肉),巴豆(十六粒,去殼),青皮(五錢,去穰),陳皮(五錢,去白)
上為末,米糊丸,粟米大。每服七丸,米飲下。化鐵亦消。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因為飲食積滯導致肚子脹硬,伴隨發熱口渴、腹瀉或嘔吐的症狀。這些症狀都是因為飲食沒有節制,吃太多餐、吃太飽,而且飽餐後馬上睡覺所引起的。
藥方組成是:烏梅(八個,取果肉),巴豆(十六粒,去除外殼),青皮(五錢,去除內層白色部分),陳皮(五錢,去除內層白色部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糊調和製成丸子,大小如小米。每次服用七顆,用米湯送服。此藥方能像鐵被熔化一樣,將積食消化掉。
2. 盧氏感應丸、紅丸子
治食積,面目腫黃,肚熱脹痛,覆睡多困,酷啼不食。或大腸乾澀,小便如泔。或便利無禁,糞白酸臭。服之大效。(方見大方科諸積及痎瘧類。)
白話文:
此藥丸能治療因飲食積滯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臉色和眼睛浮腫發黃、肚子發熱脹痛、經常想睡覺而且昏沉、哭鬧不止不肯吃東西。有時也會出現大腸乾燥難以排便,小便像洗米水一樣混濁。或者排便沒有節制,糞便呈現白色、酸臭。服用此藥丸效果顯著。(藥方記載於《大方科》的積滯和瘧疾相關的章節中。)
3. 蘇感丸
治氣積腹痛啼叫,利如蟹涎。皆因觸忤其氣,榮衛不和,淹涎日久得之。蘇合香丸、感應丸各等分,和丸如粟米大。紫蘇湯下三十丸,立效!(方見大方科中氣、秘澀類。)
白話文:
這個「蘇感丸」是用來治療因為氣積聚在腹部引起的疼痛、啼哭,以及大便像螃蟹流出的黏液一樣的情形。這些症狀多是因為受到不好的氣影響,導致身體的榮衛之氣不協調,加上積留的口水或痰液很久而造成的。
治療方法是將蘇合香丸和感應丸這兩種藥丸等量混合,製成像小米粒大小的藥丸。每次用紫蘇湯送服三十顆,就能見效!(這個藥方在《大方科》的「中氣」和「秘澀」類中有詳細記載。)
4. 異香散
取積後調理。
石蓮肉(一兩),蓬莪朮,益智仁,京三稜,甘草(各六兩),青皮(去穰),陳皮(去白。各三兩),厚朴(薑汁炒,二兩)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二片,棗一枚,鹽少許煎,通口服。鹽湯點,鹽、酒調亦可,不拘時服。
縮砂香附湯,平胃散合和,滋氣和胃消積。每服一錢,蘇鹽湯下,多服尤妙。(方見大方科。)
白話文:
這個方子名為「異香散」。
使用方法是,先處理好積滯的問題,再用此方調理。
藥材成分包含:石蓮肉(約37.5克),蓬莪朮、益智仁、京三稜、甘草(各約225克),青皮(去除內層白色部分)、陳皮(去除內層白色部分。各約112.5克),厚朴(用薑汁炒過,約75克)。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約7.5克,用水約一杯,加入生薑兩片、紅棗一顆,少許鹽一起煎煮,趁溫熱時服用。也可以用鹽水或鹽和酒調服,不拘泥於服用時間。
另外,若將此方與縮砂香附湯、平胃散合用,可以滋養氣血、調和脾胃、消除積滯。每次服用約3.75克,用蘇鹽水送服,多服效果更好。(此處提到的「方見大方科」指的是更詳細的處方,不在本文詳述。)
5. 殺蟲
6. 使君餅
治因吃食粗肉,肥甘生熱,肌瘦體虛,口吐清涎,唇間腫痛,腹中絞痛,口鼻中出黑色蟲,不治史君子(四十個,去殼),雷丸(半兩),定粉(二分),輕粉(半錢),青葙子,鶴蝨(各一分)
上為末,用雞鴨卵和蒸為餅,先將此藥隔日夜五更服,將蔥湯丸取下。(方見前。)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治療因為吃太多油膩的肉類,導致體內生熱、肌肉消瘦、身體虛弱,出現口吐清口水、嘴唇腫痛、肚子絞痛,甚至從口鼻跑出黑色寄生蟲的狀況。
藥方組成:使君子(四十個,去殼)、雷丸(半兩)、定粉(二分)、輕粉(半錢)、青葙子、鶴蝨(各一分)。
做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雞蛋或鴨蛋攪拌均勻,蒸成餅狀。
服用方法:這個藥餅隔一天在清晨五更時服用,然後用蔥湯送服。 (更詳細的服用方法在之前的方子裡有說明)
7. 四君子湯
每服二錢。苦楝根少許,煎湯調服。近病亦效。(方見前。)
白話文:
每次服用二錢的藥粉。加入少許苦楝根,用水煎煮後,用煎好的藥湯調和藥粉服用。最近發病的患者也有效。(藥方內容見於前面。)
8. 化蟲丸
鶴蝨(去土),胡粉,檳榔,白礬(半生半枯),苦楝根皮(各半兩),蕪荑,黃連,酸石榴皮(各一分)
上為末,以糊丸,如麻子大。一歲兒三丸。漿水入香油三五滴下其蟲,小者化為水,大者自下。加雷丸,或用豬瘦肉湯下。
白話文:
將鶴蝨(去除泥土)、胡粉、檳榔、白礬(一半生用一半炙烤)、苦楝根皮(各半兩),以及蕪荑、黃連、酸石榴皮(各一分)等藥材,全部研磨成粉末。然後用米糊或麵糊將藥粉製成丸子,大小像麻子一樣。一歲的嬰兒服用三顆。用米湯或稀粥,加入三到五滴香油一同吞服,這樣可以驅除體內的寄生蟲,小的蟲會化成水排出,大的蟲則會自行從肛門排出。可以另外加入雷丸,或者用豬瘦肉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