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一 (21)
卷第十一 (21)
1. 通治
木香散
治發瘡疹,身熱作渴。
白話文:
用於治療發作瘡疹,身體發熱口渴的症狀。
木香,大腹皮,人參(去蘆),桂心,赤茯苓(去皮),青皮(去穰),前胡(去蘆),訶黎勒(去蘆),半夏(薑製),丁香,甘草(炙,各三錢)
白話文:
木香、大腹皮、人蔘(去蘆)、桂心、赤茯苓(去皮)、青皮(去瓤)、前胡(去蘆)、訶黎勒(去殼)、半夏(姜制)、丁香、甘草(炙),各三錢。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煎,空心溫服。
異功散
治豆出欲靨未靨之間,頭溫手冷,腹脹,渴,瀉,急服此,切不可與蜜水。
白話文:
異功散
治療痘痘快要成熟但還未成熟之間出現的症狀,例如頭痛、手腳冰冷、肚子脹、口渴、腹瀉,需要立即服用此方,切不可與蜂蜜水一起服用。
用法用量:
每次服用二錢(約 6 克),加入一杯水和兩片薑片煎煮,於空腹時溫熱服用。
木香,當歸(各三錢半),官桂(去皮),白朮,茯苓(各三錢),陳皮,厚朴(去粗皮,薑汁炒)人參(去蘆),肉豆蔻,丁香(各二錢半),附子(炮,去皮),半夏(薑製。各一錢半)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棗二枚煎服。
白朮散
白話文:
木香、當歸各3.5錢;官桂(去皮)、白朮、茯苓各3錢;陳皮、厚朴(去粗皮,薑汁炒)各2.5錢;人參(去蘆)、肉豆蔻、丁香各2.5錢;附子(炮製去皮)、半夏(薑製)各1.5錢。
白朮散
**用法:**每服取藥二錢,加入一碗水,再加入薑片兩片、棗兩枚,煎煮後服用。
治豆已靨,身熱不退。清神生津,除煩止渴。人參,白朮,藿香葉,木香,甘草,白茯苓(各一兩),乾葛(二兩)
白話文:
治療已經成熟的豆漿,身體發熱不退。清神生津,去除煩躁止渴。人參、白朮、藿香葉、木香、甘草、白茯苓(各一兩),乾葛(二兩)。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不以時溫服。
人參麥門冬散
治發熱煩渴。
白話文:
人參麥門冬散
主治:發燒口渴。
用法: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煎煮,不拘時服用。
麥門冬(一兩,去心),人參(去蘆),甘草(炙),陳皮,白朮,厚朴(薑汁炒。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不拘時微溫服。
消風散
白話文:
麥門冬(一兩,去除麥門冬的中心部分),人參(去除人參的根鬚),甘草(經過炙烤),陳皮,白朮,厚朴(用薑汁炒製。各半兩)
消風散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 2 錢,加入一杯水煎服,不限時間,趁微溫時飲用。
治疹豆或發透或未透,忽面青暴吼,是為風邪所傷,此藥主之。疹豆證以耳冷、尻冷、足下冷,及耳後有紅縷驗之,然須見心胸間細點如粟起,則為真是,加蟬蛻末。(方見風科熱證類。)
五苓散
白話文:
用於治療疹瘡,無論是發出還是未發出,如果突然面青暴吼,這是因為被風邪所傷,這種藥可以治療。疹瘡的症狀是耳冷、臀部冷、足底冷,還可以在耳後發現紅色的細絲。然而,需要看到心胸之間有像粟米一樣的細小斑點出現,纔算是真正的疹瘡。另外,需要加入蟬蛻末。(具體藥方請參閱風熱證類。)
五苓散
組成:
- 澤瀉三兩
- 豬苓三兩
- 白術二兩
- 茯苓二兩
- 桂枝二兩
製法:
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服。
主治:
水腫、小便不利、胸悶氣短、喘咳、吐瀉。
功效:
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宣通氣機。
治小便赤澀,加燈心十莖,麥門冬去心、車前子各半錢煎湯調。人參湯加枳殼去穰切少許,治大便秘結,內煩外熱。未效,更加四順清涼飲少許。(方見大方科傷暑及傷寒陽證類。人參湯即小柴胡湯。)
白話文:
治療小便赤澀,加入燈心十根,麥門冬除心、車前子各半錢煎湯調。人參湯加入枳殼除穰切少許,治療大便祕結,內熱外熱。若無效果,再加入四順清涼飲少許。(方見大方科傷暑及傷寒陽症類。人參湯即小柴胡湯。)
四順清涼飲
治同下,熱實者用。(方見大方科積熱類。)
大如聖湯
治瘡疹毒攻咽喉,腫痛。
白話文:
四順清涼飲
治療與前面所述相同的症狀,但熱盛實症者可用。(方見大方科積熱類。)
大如聖湯
治療火病疹毒攻入咽喉,導致腫痛。
桔梗,甘草(生),牛蒡子(炒。各一兩),麥門冬(去心,半兩)
白話文:
桔梗:有祛痰、鎮咳、排膿的作用。
甘草(生):有清熱、益氣、補脾的作用,生甘草還有潤肺、止咳的作用。
牛蒡子(炒):和牛蒡根一起使用,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炒牛蒡子還有止咳、祛痰的作用。
麥門冬(去心,半兩):有清熱、潤肺、益氣、生津的作用。去心麥門冬還有止汗、鎮靜的作用。
上為末。每服二錢,沸湯點,細細呷服。入竹葉五皮煎湯尤妙。
枳殼桔梗湯
治胸腹脹滿。
桔梗,枳殼(麩炒,去穰,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分二服。
二陳湯
白話文:
每一劑服二錢,用沸騰的水沖泡,細細慢慢地喝下去。加入中藥材[竹葉]煎服湯劑效果更佳。
[枳殼桔梗湯]
用於治療胸腹脹滿。
使用桔梗、枳殼(經過小麥麩皮炒過,去掉內部果核,各一兩重的份量)。
將以上藥材切碎研磨成粉末狀。每一劑服二錢,加水二杯,煎煮到剩下一杯的量,分為二次服用。
[二陳湯]
治痰壅吐食,每服二錢,生薑二片,烏梅半個煎服。(方見大方科嘔吐類。)
白話文:
治痰壅吐食,每次服用 2 錢,生薑 2 片,烏梅半個一起煎服。(此方可參考《大方科》中嘔吐類的內容。)
理中湯
治下利嘔逆,加木香、熟附子。每服各半錢。(方見大方科泄瀉類。)
豆蔻丸
治疹豆滑泄不止,水穀不化。
白話文:
理中湯
治療腹瀉、嘔吐,可加入木香、熟附子,每服各半錢。(方見《大方科》腹瀉類。)
豆蔻丸
治療豆蔻滑泄不止,水穀不消化的症狀。
木香,縮砂仁(各三錢),白龍骨,訶子肉(各半兩),赤石脂,枯白礬(各七錢半),肉豆蔻(半兩)
白話文:
木香、縮砂仁(各三錢),白龍骨、訶子肉(各半兩),赤石脂、枯白礬(各七錢半),肉豆蔻(半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煎異功散下。或瀉水穀白色淡黃色,木香散下。(方見前。)
白話文:
磨成粉末,將麵粉糊丸丸成像小米一樣大。每次服用 30 丸至 50 丸,用異功散送服,或拉出的便便顏色發白發黃,服木香散即可。
蘇合香丸
治疹瘡為陰邪穢氣所傷,亦令變壞,可用醋炭熏,後以蘇湯化服解之。(方見大方科中氣類。)
捷效化毒散
治豆瘡欲發未發,便服之,此藥以毒攻毒,縱然瘡出亦少快,無惡證。
白話文:
蘇合香丸
治療疹瘡,是由於陰邪穢氣侵入所致,也可能導致惡化,可以使用醋炭薰蒸,然後用蘇湯沖服化解。(藥方見於《大方科中氣類》。)
捷效化毒散
治療痘瘡欲發未發時服用,此藥以毒攻毒,即使痘瘡發出亦會較快痊癒,不會有惡性的症狀。
上於冬月先取人、貓、豬、犬糞各等分,於高處黃土窖五日,取出。卻用沙鍋盛蓋,鹽泥固濟,日乾。於臘月八日煅令通紅,取出去火毒,為末,入麝香少許。每用一字,蜜調勻,溫湯化下。或挑少許於舌上,用乳汁咽之。此方多秘,不須令病家知之。
二參飲
白話文:
在冬月裡,先收集人、貓、豬、狗的糞便,等量放在高處的黃土地窖中埋藏五天,然後取出來。再用沙鍋盛裝起來,蓋上鍋蓋,用鹽泥封口固封,放在陽光下曬乾。到了臘月八日,將糞便放入鍋中煅燒至通紅,取出後將火毒除去,研磨成細末,加入少許麝香。每次用一字的量,用蜂蜜調勻,用溫湯送服。也可以挑取少量糞末放在舌頭上,用乳汁吞服。這個方子很祕方,不必讓病人知道。
二參飲
組成: 西洋參 三錢 黨參 三錢 麥冬 三錢 五味子 一錢 砂仁 二錢
功效: 滋陰補氣,養心益肺,生津止渴,止咳潤肺。
適應證: 陰虛氣虛之人,症見神疲乏力、氣短喘息、口乾咽燥、咳嗽少痰或痰稠難咯。
用法: 水煎服,每日 1 劑。
治豆瘡後餘熱不退。柴胡,甘草(炙),黑參,人參,龍膽草(各二錢半),麥門冬(去心,三錢半)
白話文:
治療豆瘡後的餘熱不退。
成分:柴胡、炙甘草、黑參、人參、龍膽草(各二錢半)、麥門冬(去心,三錢半)
用法:將上述藥材混合後,煎煮成藥汁服用。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稍熱服,不拘時。量大小加減。
木筆花散
治豆瘡出後,有餘瘡生塞鼻中,不能睡臥。
上用木筆研為細末,加生麝香少許,蔥白蘸藥入鼻中,數次即通。
減瘢散
治豆瘡愈後,瘡痂雖落,其瘢尤黯,或凹或凸,用此。
紹粉(即水粉,一兩),輕粉(一兩)
上同研勻,豬脂油調塗。
又方
白話文:
木筆花散
治療痘瘡癒合後,遺留下堵塞鼻中的小瘡,無法入眠。
使用方法:
- 將木筆研磨成細末。
- 加入少許生麝香。
- 用蔥白蘸取藥粉,插入鼻中。
- 多次重複,即可疏通鼻腔。
減瘢散
治療痘瘡痊癒後,雖然瘡痂脫落,但留下的疤痕依舊明顯,或凹凸不平。
材料:
- 紹粉(水粉)1兩
- 輕粉1兩
使用方法:
- 將上述材料研磨均勻。
- 用豬脂油調和,塗抹在疤痕上。
其他配方
白蜜不以多少,塗於瘡上,其痂易落,且無疤痕,亦不臭穢。或用升麻同蜜煎,摩痕上,並數食之。
綿繭散
治豆瘡後,身體及肢節上生疳蝕瘡,膿水不絕。
白話文:
白蜜不需要多少,塗抹在瘡口上,瘡痂容易脫落,而且不會留下疤痕,也不會散發出臭味。也可以用升麻和蜂蜜一起煎煮,將藥液塗抹在疤痕上,同時服用幾次升麻和蜂蜜。
治療天花痊癒後,身體和四肢上面生出長滿肉芽的瘡口,膿水不斷流出。
上以出蛾綿繭,不拘多少,用白礬捶碎,塞入繭內令滿,以炭火燒,候白礬汁盡,取出研細,。每用干貼豆瘡內。若不早治,則潰筋骨,以致難治。
白話文:
將飛蛾、蠶繭等收集起來,不拘多少,用白礬搗碎,塞入繭內,把繭塞到滿為止,再用炭火燒,等到白礬汁液燒盡後,取出研磨成細末。每次治療將白礬細末撒入痘瘡內。如果不及早治療,會潰爛至筋骨,導致難以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