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1)

1. 熱證

小承氣湯

治下痢赤黃,但煩飲冷,小便不利,得熱則極,心煩躁喜渴。先服一二服蕩之,須審是實熱方可。

次用五苓散加車前子,以利小便,黃連阿膠丸佐治之,即效。(方見傷暑及咳嗽類。)

小柴胡湯

治下痢赤白,心中煩躁,潮熱,加赤芍藥、地榆、麥門冬、淡竹葉煎,效。(方見傷寒陽證類。)

敗毒散

治同上。加陳米煎。(方見傷寒陽證類。)

烏梅丸

治下痢純血,臍腹絞痛,脈急大數。由腸胃久虛,或先經下血,痢未止,服熱藥蘊毒伏熱,滲成血痢。

烏梅(二兩,焙),黃連(三兩),茱萸,當歸,酸石榴皮(各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三十丸,米飲湯下。更以意加減服。

地榆散

治熱留腸胃,下痢鮮血。亦名潑火散。(方見傷暑類)

柏皮湯

治熱證,發熱下痢。(方見泄瀉類。)

芍藥柏皮丸

治一切濕熱惡痢,頻並窘痛,無問膿血,並宜服。

芍藥,黃柏(各一兩),當歸,黃連(各半兩)

上為末,水丸小豆大。溫水下三四十丸,無時候,及夜五六服。忌油膩、脂肥、發熱等物。熱痢大效。

三黃熟艾湯

治傷寒四五日,大下熱痢,諸藥不止,宜服此除熱止痢。亦作丸子,熟水吞下四十丸,治時行毒痢良驗。

黃芩,黃連,黃柏(各二分),熟艾(半個雞子大)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酒蒸黃連丸

治身熱,下痢鮮血,煩躁多渴,或傷熱物過度。

黃連(一斤,去須),好酒(二升半)

上用酒浸,瓦器盛,置甑上蒸至爛,取出曬乾,研為末,用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吞下。

又療傷酒過多,臟毒下血,大便泄瀉,用溫米飲下,食前,一日兩服。

白頭翁湯

治熱痢下血,連月不瘥。

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柏皮,秦皮(各三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熱證

小承氣湯

治療腹瀉,大便呈紅色或黃色,伴隨煩躁口渴想喝冷飲,小便不順暢,遇熱情況更嚴重,心中煩躁不安且口渴。先服用一兩次來通便,必須確定是實熱證才能使用。

接著使用五苓散加上車前子,來幫助小便順暢,搭配黃連阿膠丸輔助治療,就會有效。(藥方在「傷暑」和「咳嗽」類別中可找到。)

小柴胡湯

治療腹瀉,大便呈紅色或白色,心中煩躁,出現潮熱,加入赤芍藥、地榆、麥門冬、淡竹葉一同煎煮,就會有效。(藥方在「傷寒陽證」類別中可找到。)

敗毒散

治療與上述相同的情況,加入陳米一同煎煮。(藥方在「傷寒陽證」類別中可找到。)

烏梅丸

治療腹瀉,排出純血,肚臍周圍和腹部絞痛,脈象急促而有力。這種情況是因為腸胃長期虛弱,或是先前有出血的情況,腹瀉卻沒有停止,服用熱性藥物後,導致體內毒素和伏藏的熱邪滲入而形成血痢。

藥方組成:烏梅(焙乾,二兩),黃連(三兩),吳茱萸、當歸、酸石榴皮(各一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可根據情況自行增減用量。

地榆散

治療熱邪停留在腸胃,導致腹瀉,排出鮮血,也稱為「潑火散」。(藥方在「傷暑」類別中可找到。)

柏皮湯

治療熱證,發燒且腹瀉。(藥方在「泄瀉」類別中可找到。)

芍藥柏皮丸

治療各種濕熱引起的惡性痢疾,頻繁且急迫的疼痛,無論大便是否含有膿血,都適合服用。

藥方組成:芍藥、黃柏(各一兩),當歸、黃連(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水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用溫水送服三十到四十丸,不限時間,晚上可服用五六次。忌吃油膩、肥厚的食物和容易發熱的食物。對於熱性痢疾有很好的療效。

三黃熟艾湯

治療傷寒四五天後,出現嚴重的腹瀉和熱性痢疾,服用其他藥物都無法止住,適合服用此方來清除熱邪,停止腹瀉。也可做成藥丸,用溫開水吞服四十丸,對於流行性毒痢有很好的療效。

藥方組成:黃芩、黃連、黃柏(各二分),熟艾(約半個雞蛋大小)。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三錢,用水一碗煎至七分,去除藥渣後溫服,不限時間。

酒蒸黃連丸

治療發熱,腹瀉排出鮮血,煩躁口渴,或是因為吃了過多熱性食物。

藥方組成:黃連(一斤,去除鬚根),好酒(二升半)。

將黃連用酒浸泡,放入瓦器中,放在蒸籠上蒸至軟爛,取出曬乾,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開水送服。

此藥丸還能治療因飲酒過多,導致內臟毒素積聚而引起的下血、腹瀉,用溫米湯送服,在飯前服用,每天服用兩次。

白頭翁湯

治療熱性痢疾,排出血便,連續數月都無法痊癒。

藥方組成: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柏皮、秦皮(各三兩)。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四錢,用水一碗半煎至八分,溫服,不限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