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一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一 (13)

1. 傷暑

香薷散

白話文:

香薷散

主治:溫熱傷寒,頭項強痛,惡寒發熱,咳嗽聲重,苔薄白,脈浮數。

組成:香薷10克,蘇葉10克,前胡10克,白芷10克,防風10克,桔梗10克,薄荷10克。

用法:上藥研為末,每服6克,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食前溫服。

功能:解表散寒,宣肺利咽。

治身熱惡寒,頭痛,或往來寒熱如瘧,煩躁渴甚,嘔吐,背寒,面垢,泄瀉,昏悶,脈伏。每服二錢,水一盞,茵陳、車前草各二莖煎,熱服。嘔吐,加藿香、木瓜。泄瀉,烏梅、陳米。熱瀉,黃連。每服並各加少許。(方見大方科傷暑類。)

五苓散

白話文:

治療身上發熱但畏寒,頭痛,或者像瘧疾一樣寒熱交替,煩躁口渴厲害,嘔吐,背部發涼,臉色晦暗,腹瀉,昏沉悶塞,脈搏沉伏。每次服用二錢藥,水一碗,將茵陳、車前草各二莖煎煮,趁熱服下。如果嘔吐,再加入藿香、木瓜。如果腹瀉,再加入烏梅、陳米。如果熱瀉,再加入黃連。每次服用藥物時,都分別加入少量這些藥物。(方劑見於《大方科》中,屬傷暑類。)

五苓散

**組成:**桂枝三兩、茯苓三兩、白朮三兩、澤瀉三兩、豬苓三兩

**用法:**上五味,以水一升煎,去滓,分溫再服。

**功效:**利小便,通腸腑,主治小便不利,身重如腫,腹脹滿,脈浮緩。

治法、湯引同前。瀉泄不止,平胃散合和,紫蘇葉、烏梅煎湯下。(方並見大方科傷暑及脾胃類。)

白話文:

治療方法和湯方與前述相同。如果是腹瀉不止,則可以將平胃散和合,然後用紫蘇葉、烏梅熬煮的湯服用。(方劑內容詳見大方科傷暑及脾胃類。)

2. 傷濕

香蘇散

白話文:

香蘇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由香葉和紫蘇等藥材組成,這個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感冒或風寒引起的咳嗽、流涕等症狀。它能夠疏散風寒、解表散熱,並且有助於舒緩呼吸道的不適。服用後能促進身體的康復,減輕不適感。通常在感冒早期使用效果最佳。

治身重腳弱,關節疼,發熱惡寒,小便澀,大便泄,自汗,或浮滿。因久在卑濕,或為雨露所襲。每服二錢,水一盞,加炒蒼朮,車前子,木瓜少許,生薑二片煎,熱服。小便多是效。(方見大方科傷寒類。)

不換金正氣散

治同上。

白話文:

治療身體重、腳無力、關節疼痛、發熱惡寒、小便困難、大便洩瀉、自汗,或浮腫。原因是長期處於低窪潮濕的環境中,或被雨露襲擊。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碗,加入炒蒼朮、車前子、木瓜少量,生薑二片煎,熱服。小便多是有效的。(配方見大方科傷寒類。)

治療方法同不換金正氣散

蒼朮(一兩,米泔浸,切,炒黃色),藿香葉,陳皮(各五錢),半夏(三錢),白茯苓,粉草(各五錢)

白話文:

蒼朮(一兩,用米湯浸泡,切片,炒至金黃色),藿香葉,陳皮(各五錢),半夏(三錢),白茯苓,粉草(各五錢)

上銼散。每服一錢,生薑二片,紅棗一枚煎,食前溫服。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藥一錢,加上兩片生薑、一顆紅棗一起煎煮,在飯前溫熱服用。

理中湯、平胃散

治傷濕腹痛泄瀉,不食,每服一錢,空心蘇鹽湯下。(方見大方科嘔吐類。平胃散大方科脾胃類。)

白話文:

理中湯:

適用於因外傷潮濕導致的腹部疼痛、腹瀉、食慾不振。每次服用一錢,空腹時用薑湯送服。(方劑見於《大方科》嘔吐類。平胃散見於《大方科》脾胃類。)

平胃散:

適用於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胃口不佳等。

3. 潮熱

通心飲

治乍來乍去潮熱,心煩,面赤,口乾,如瘧狀。(見前。)

甘露飲

治同上。

白話文:

通心飲

治療忽冷忽熱的潮熱、心煩、面紅、口乾,類似瘧疾的症狀。(見前文)

甘露飲

治療與上述相同。

寒石水,石膏,鬱金,甘草,薄荷(各等分)

白話文:

寒石水、石膏、鬱金、甘草、薄荷(各等份)。

上為末。每服一錢,食後薄荷湯調下。

天竺黃散

退潮,理急驚,解唇紅面赤,煩躁,焦啼。

白話文:

每服一錢,飯後用薄荷湯送服。

主治:退潮熱,理順氣機,安神定驚,解除口脣紅赤,煩躁不安,啼哭不止。

瓜根,甘草,鬱金,天竺黃,連翹,防風,牙硝(別研。各等分)

白話文:

  • 瓜根:具有清熱、利尿、消腫、止咳化痰的作用。

  • 甘草:具有補益中氣、益氣補脾、益氣健脾、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作用。

  • 鬱金: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活血止痛、通經活血、散結消腫的作用。

  • 天竺黃:具有化痰散結、解毒消腫、清熱利尿的作用。

  •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散瘀消腫、排膿止痛的作用。

  • 防風:具有疏風散寒、解熱鎮痛、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作用。

  • 牙硝: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止痛解毒的作用。

上為末。每服一錢。潮熱,燈心、茅根煎湯下。急驚,竹葉湯下。

通苓散

治伏暑潮熱,及小腑不利,作渴煩熱,頭疼煩躁。(方見大方科泄瀉類。)

白話文:

每服一錢。口渴發熱,燈心、茅根煮湯送服。心悸驚慌,用竹葉湯送服。

通苓散

治療中暑後發燒、小便不通暢,口渴煩躁、頭痛煩亂。(方見於《大方廣三陰三陽論》泄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