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1)

1. 翻胃

安脾散

治胃氣先逆,飲食過傷。或憂思蓄怒,宿食痼癖,積聚冷痰,動擾脾胃,不能消磨穀食,致成斯疾。

女人得之,多由血氣虛損;男子得之,多因下元冷憊。有食罷即吐,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所吐酸臭可畏,或吐黃水。凡有斯疾,乃有脾敗,惟當速療,遲則發煩渴,大便秘,水飲纖悉不得入口,不旋踵斃矣。

高良薑(一兩,以百年壁上土三合,敲碎,用水二碗煮乾,薄切成片),南木香,草果(麵裹煨,去殼),胡椒,白茯苓,白朮,丁香(懷干),陳橘皮(湯洗,去穰),人參(去蘆,各半兩),甘草(炙,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二大錢,食前米飲入鹽點服。鹽、酒亦得。

薤白粥

治翻胃,無問久遠冷熱。

人參(一兩,細切,以水一大升,煎取三合),雞子(三個,去黃),薤白(二莖),熟稀粟米粥

上以雞子白及薤白、粟等三味,熟調攪,然後暖人參湯相和,更調攪,頓服之,不限早晚。服無忌,當時便定,准前服,萬不失一。如思食,即與粟米粥飲,漸漸加粳米和之。熟水草果飲法:

烏梅肉(四兩),草果,乾薑(炮。各三兩),赤茯苓(二兩),甘草(炙,半兩)

上銼散。每服用半兩,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去滓,瓷器盛,如熟水隨意服之。

桂苓散

治翻胃,發渴。

半夏(四錢),桂心,甘草(各三錢),赤茯苓(四兩),澤瀉(四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生薑煎服。

三稜煎丸

治宿食積聚,翻吐酸穢。(方見諸氣類。)

正胃散

治翻胃嘔逆,藥食俱不下,結腸三五日至七八日來,大便不通。如此者,必死之疾。

白水牛喉(一條,去兩頭節並筋膜脂肉,節節取下如阿膠片。黑牛不可用。須就宰牛人買下修事了,臨病時旋炙修合。)

上用喉節,以好米醋一大盞浸,頻翻令勻,微火炙乾。再蘸再炙,醋盡為度。存性,不得見太陽火,為末。

每服一錢,食用前用陳米飲調下。輕者一服見效。

粉靈砂

治脾疼翻胃。

靈砂(一兩),蚌粉(同炒,略變色,二兩),丁香,胡椒(各四十九粒)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煮半夏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翻胃,煨生薑湯吞下;虛人脾痛,炒鹽湯下。

青金丹

治一切吐逆。

水銀(八錢),生硫黃(一兩)

上二件,入無油銚內,用慢火化開,以柳木篦子撥炒,或有煙焰,以醋灑之。結成砂子,再研為細末,用米粽尖杵和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用薑、橘皮煎湯送下,不拘時服。

大掌中金

治翻胃,服水藥不得者。大綿附一個,生薑自然汁一碗,煮乾為度,母丁香一個為末,以少許安掌中舐吃,立效。

丁附散

治翻胃。

大附子(一個,切去蓋,刳中使揀丁香四十九粒,以蓋覆之,線縛著,置銀器中,浸以生薑自然汁及蓋而止,慢火煮乾為度)

白話文:

【安脾散】

主治胃氣先逆,飲食過量導致傷害。或是因憂慮、思緒、蓄怒,長期食物殘留形成的痼癖,積聚的冷痰擾亂脾胃,無法消化食物,進而形成此病。

女性患者多因血氣虛弱損耗所致;男性患者則多因下元寒冷疲憊引起。有的患者吃完東西馬上就吐,有的患者早上吃的晚上才吐,晚上吃的到早上才吐,所吐出的食物酸臭難聞,或吐黃水。凡是有這種病症,都是脾臟功能衰弱的表現,應當立即治療,若拖延病情,會出現煩渴,大便祕結,甚至連喝水都困難,不久就會死亡。

【薤白粥】

主治翻胃,無論是久病或是新病,冷熱病症皆可。

將人參細切,用水煎煮,取出汁液,再加入雞蛋清、薤白、熟稀粟米粥,充分攪拌,再加入人參湯,再次攪拌均勻,即可服用,無需限制早晚。服用無禁忌,當時就能穩定病情,照此方法服用,萬無一失。如果想吃東西,可以先喝粟米粥,再慢慢添加粳米混合食用。

【桂苓散】

主治翻胃,口渴。

【三稜煎丸】

主治宿食積聚,反胃吐酸。

【正胃散】

主治翻胃嘔吐,藥物和食物都無法下嚥,腸道結石三五天到七八天不排便。若是這種情況,必定是致命的疾病。

【粉靈砂】

主治脾疼翻胃。

【青金丹】

主治所有嘔吐反胃症狀。

【大掌中金】

主治翻胃,服用水藥無效的情況。

【丁附散】

主治翻胃。

【大倉丸】

主治脾胃虛弱,不想進食。對於翻胃不食的患者也適用。

【小半夏丸】

主治翻胃及不願飲食。

【六丁丸】

主治翻胃,效果神奇。

【牛香飲】

主治噎嗝翻胃吐食,效果神妙。

【鹽滾丸】

主治翻胃膈氣。

【溫胃散】

主治翻胃。

以上是各種治療翻胃的方劑,請根據自身病情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導引方】

可去除腹部冷風宿疾,積胃口冷,食慾不振,反胃等症狀。正坐,雙手向後抓手腕,反撐地面,盡力使腹部上下運動七次,再換另一側手做同樣動作。

【幹食方】

僅食用乾飯餅餌,完全避免湯羹飲料,藥物也只服用丸藥,這樣就不會反胃,調理十天左右,效果顯著。曾有人三代死於胃反病,到了孫輩才找到這個有效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