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4)

1. 熱證

瀉黃散

治脾胃壅實,口內生瘡,煩悶多渴,頰痛心煩,唇口乾燥,壅滯不食。

藿香葉(去土,七錢),石膏(煅),縮砂(去殼),山梔子(去殼),甘草(炙。各半兩),防風(去蘆,四兩)

上銼碎,同蜜、酒炒香,焙,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枳殼丸

治脾實心腹壅滯,四肢疼悶,兩脅脹滿,大小便不利。(方見秘結類。)

橘皮竹茹湯

治胃熱多渴,嘔噦不食。

赤茯苓(去皮),陳皮(去白),枇杷葉(拭去毛),麥門冬(去心),青竹茹,半夏(湯泡七次。各一兩),人參(去蘆),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瀉黃散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脾胃積熱、消化不良,導致口瘡、煩躁口渴、臉頰疼痛、心煩、嘴唇乾燥、吃不下東西等症狀。

藥材包含:藿香葉(去除泥土,七錢)、煅石膏、縮砂(去殼)、山梔子(去殼)、炙甘草(各半兩)、防風(去除蘆頭,四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蜂蜜和酒拌炒至香,然後烘乾,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大杯水煎至七分,溫服,服用的時間不限。

枳殼丸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脾胃積滯,導致腹部脹滿、四肢疼痛、兩脅脹痛、大小便不順暢等症狀。(這個方子的詳細內容在治療便秘的章節。)

橘皮竹茹湯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胃熱導致口渴、噁心嘔吐、吃不下東西等症狀。

藥材包含:赤茯苓(去皮)、陳皮(去白色部分)、枇杷葉(擦去毛)、麥門冬(去心)、青竹茹、半夏(用湯泡七次,各一兩)、人參(去蘆)、炙甘草(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碗半的水加入五片生薑,煎至八分,去除藥渣後溫服,服用的時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