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三 (3)
卷第三 (3)
1. 虛證
補真丸
大抵不進飲食,以脾胃之藥治之多不效者,亦有謂為。人之有生,不善攝養,房勞過度,真陽衰弱,坎火不溫,不能上蒸脾土,沖和失布,中州不運,是致飲食不進,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脹滿,或已食而不消,大腑溏泄,此皆真火衰虛,不能蒸蘊脾土而然。古云補腎不如補脾,予謂補脾不若補腎。
腎氣若壯,丹田火經上蒸脾土,脾土溫和,中焦自治,膈開能食矣。
葫蘆巴(炒),附子(炮,去皮臍),陽起石(煅),川烏(炮,去皮),菟絲子(淘淨,酒蒸),沉香(不見火,別研),肉豆蔻(麵裹煨),肉蓯蓉(酒浸,焙),五味子(去枝梗,各半兩),鹿茸(去毛,酒蒸,焙),川巴戟(去心),鍾乳粉(各一兩)
上為末,用羊腰子二對,治如食法,蔥、椒、酒煮爛,入少酒糊,杵和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米飲、鹽湯任下。
進食散
理脾元虛冷,不思飲食,久病脾虛,全不食者。及胃虛有風不食,只三服便效。
甘草(炙,一兩),肉桂(去粗皮),良薑(炒),陳皮(去白),青皮(去穰。各一分),訶子(五個,煨,去核),草豆蔻(三個,去皮),川烏(一個,炮)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生薑二片,煎七分,空心服。
白話文:
虛證
[補真丸]
許多人飲食不進,單用調理脾胃的藥物往往無效,其實這也屬於虛證。人之所以能生存,關鍵在於保養得當,若房事過度,導致真陽衰弱,下焦的元氣不足,溫煦脾土的力量減弱,脾胃運化失調,中焦氣機運行不暢,就會出現飲食不進、胸膈痞塞、或吃不下東西而脹滿、或吃了東西卻消化不良、大便稀溏等症狀。這些都是因為真火衰弱,不能溫煦脾土所致。古人說補腎不如補脾,而我認為補脾不如補腎。
腎氣充足,下丹田的火氣就能溫煦脾土,脾土溫暖和順,中焦就能自行調理,胃口自然就好了。
藥方組成:葫蘆巴(炒)、附子(炮製,去皮臍)、陽起石(煅)、川烏(炮製,去皮)、菟絲子(淘淨,酒蒸)、沉香(不用火,另研磨)、肉豆蔻(麵裹煨)、肉蓯蓉(酒浸,焙)、五味子(去枝梗,各半兩)、鹿茸(去毛,酒蒸,焙)、川巴戟(去心)、鍾乳粉(各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兩個羊腰子,按照平時的烹飪方法,加入蔥、薑、酒煮爛,再加入少許米糊,揉成梧子大小的藥丸。
用法: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飯前服用,可用米湯或淡鹽水送服。
[進食散]
治療脾胃虛寒、不想吃東西、久病脾虛、完全沒有食慾的症狀。以及胃虛寒夾有風邪而導致食慾不振,只需服用三劑就能見效。
藥方組成:甘草(炙,一兩)、肉桂(去粗皮)、良薑(炒)、陳皮(去白)、青皮(去瓤,各一分)、訶子(五個,煨,去核)、草豆蔻(三個,去皮)、川烏(一個,炮製)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
用法:每次服用二錢,用半碗水,加兩片生薑,煎至七分,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