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九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 (13)

1. 熱證

神助散(舊名葶藶散

白話文:

神助散(舊名葶藶散)

治十種水氣,面目四肢遍身俱腫,以手按之,隨手而起,咳嗽喘急,不得安臥,腹大腫脹,口苦舌乾,小便赤澀,大便不利。

白話文:

治療十種水氣,表現為臉、四肢和全身均腫脹,用手按壓,水腫會隨手而起,咳嗽、呼吸急促,無法安穩睡覺,腹部腫脹,口苦舌乾,小便赤澀,大便不暢。

澤瀉(二兩),椒目(一兩半),黑牽牛(微炒,取末,二兩半),豬苓(去黑皮,二兩),葶藶(炒香,研,三兩)

白話文:

  • 澤瀉(120 公克)

  • 椒目(90 公克)

  • 黑牽牛(微炒,研成粉末,150 公克)

  • 豬苓(去除黑皮,120 公克)

  • 葶藶(炒香,研磨,180 公克)

銼散。每服以蔥白三莖,漿水一盞,煎至半盞,入酒半盞,調藥三錢,絕早面向東服。如人行十里久,以漿水。蔥白煮稀粥至蔥爛,入酒五合熱啜,量人啜多少,須啜一升許,不得吃鹽並面。自早至午,當利小便三四升,或大便利,喘定,腫減七分,隔日再服。即平之後,必須大將息,及斷鹽、房室等三年。

白話文:

上銼散:

每服以蔥白三莖,漿水一碗,煮至剩下一碗的一半,加入半碗酒,調入藥物三錢(約 9公克),在清晨面向東方服下。

如果病人走十里路後氣喘加劇,就服用漿水。

蔥白煮稀粥至蔥爛,加入五合(約 900毫升)溫熱的酒,根據病人能喝多少酌量服用,必須喝到一升左右(約 1800毫升),而且不能吃鹽和麵食。

從早上到中午,應該會排尿三四升,或大便通暢,氣喘平定,腫脹減少七分,隔天再服用一次。

症狀平復之後,必須充分休息,並且戒鹽、房事三年。

加味控涎丸

治熱證,消浮,退腫,下水,大效。(方見喘急類。)

疏鑿飲子

治水氣,通身洪腫,喘呼氣急,煩躁多渴,大小便不利,服熱藥不得者。

白話文:

加味控涎丸

治療發燒,消除浮腫,消退腫脹,利尿,效果顯著。(詳細處方請參照哮喘類。)

疏鑿飲子

治療水腫,全身腫脹,呼吸急促氣喘,煩躁口渴,大小便不通,服用熱性藥物無效者。

澤瀉,赤小豆(炒),商陸羌活(去蘆),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去蘆),檳榔苓皮上等分,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澤瀉、赤小豆(炒過)、商陸、羌活(去掉蘆頭)、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去掉蘆頭)、檳榔、苓皮等分,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半,姜五片,煎煮至七分,去掉渣滓,溫服,不限時間。

通苓散

治腫滿,口燥咽乾,小便絕少。(方見傷暑類。)

赤小豆湯

治年少血氣俱熱,遂生瘡疥,變為腫滿,或煩或渴,小便不利。

白話文:

通苓散

治療身體腫脹、口乾咽燥、小便極少。(方見於傷暑類。)

赤小豆湯

治療年輕人血氣過熱,導致生瘡生疥,變成腫脹,或煩躁不安或口渴,小便不通暢。

商陸,赤小豆(炒),當歸(去蘆,炒),澤瀉,連翹仁,赤芍藥,漢防己,木豬苓(去皮),桑白皮(炙),澤漆(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商陸、炒赤小豆、炒當歸(去掉蘆頭,炒香)、澤瀉、連翹仁、赤芍藥、漢防己、去皮木豬苓、炙桑白皮、澤漆(以上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熱甚者,加犀角二錢半。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4錢,加水1杯半,加入5片生薑,煮到八分滿,過濾掉藥渣,溫熱後服用,不限服用時間。病情較嚴重的,加入2錢半的犀角。

三仁丸

治水腫,喘急,大小便不利。

郁李仁,杏仁(炮,去皮尖),薏苡仁(各一兩)

上為末,米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不拘時,米飲下。

分心氣飲

行滯氣,去浮滿,利漩大效。(方見諸氣類。)

三和散

和暢三焦,治痞脹浮腫。加赤茯苓一兩,可以和氣利水。(方見諸氣類。)

塗臍膏

治水腫,小便絕少。

地龍,豬苓(去皮),針砂(各一兩)

白話文:

三仁丸

用於治療水腫、氣喘、大小便不通暢。

烏梅仁、杏仁(炒過,去皮尖)、薏仁(各一兩)

以上磨成粉末,用米糊調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四十丸,不拘時間,用米湯送服。

分心氣飲

用於疏通滯氣,消除浮腫,利尿效果顯著。(方見諸氣類。)

三和散

用於調和三焦,治療胸腹脹滿、水腫。加入赤茯苓一兩,可以和氣利水。(方見諸氣類。)

塗臍膏

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通暢。

蚯蚓、豬苓(去皮)、磁石(各一兩)

上為末,擂蔥涎調成膏,敷臍中約一寸高,闊絹帛束之,以小便多為度,日兩易。

白話文:

取上藥,研磨成粉末,以蔥汁調成膏狀,敷在肚臍中約一寸高的位置,用寬闊的布或者絲綢固定好,以小便增多為標準,每天更換兩次。

五皮散

治脾水,四肢頭面悉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故,不喘,不渴,脈不浮。

白話文:

治療脾臟水腫,導致四肢、頭面腫脹,按壓後手指陷入而不會彈回,不畏寒;腹部大小如常,不喘、不渴,脈象不浮。

大腹皮(炙),桑白皮(炙),茯苓皮生薑皮,陳橘皮(各等分)

白話文:

  1. 大腹皮(經過烘烤):具有理氣健脾、化痰消食的功效,可緩解腹脹、噯氣、消化不良等症狀。

  2. 桑白皮(經過烘烤):具有清熱祛風、利尿消腫的功效,可緩解感冒發熱、咽喉腫痛、水腫等症狀。

  3. 茯苓皮: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可緩解脾虛腹瀉、水腫、尿少等症狀。

  4. 生薑皮: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功效,可緩解感冒發熱、嘔吐、腹痛等症狀。

  5. 陳橘皮(經過陳放):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可緩解胸悶腹脹、胃口不佳、咳嗽痰多等症狀。

將以上五種中藥材等量混合,烘製或水煎服用,可起到理氣健脾、化痰消食、清熱祛風、利尿消腫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感冒發熱、水腫等症狀。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熱服,日二三服,效。一方,用青木香丸,每服三十五丸,黑牽牛末少許,新汲水調吞下,二便得利效。(方見諸疝類。)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半,煎煮至七分,去除渣滓,趁熱服用,每天服用兩到三次,即可見效。另一種方法是,服用青木香丸,每次服用三十五粒,再加少量的黑牽牛末,用剛打上來的冷水送服,二便得利即可見效。(詳細方劑請參閱諸疝類。)

麻黃甘草湯

治水腫,從腰以上俱腫,以此湯發汗。

麻黃(去根節,四兩),甘草(二兩)

白話文:

麻黃甘草湯

治療水腫,從腰部以上全面浮腫,用此湯發汗。

麻黃(去根節,四兩),甘草(二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煮麻黃再沸,內甘草煎至八分,取汁,慎風冷。有人患氣促,積久不瘥,遂成水腫,服之有效。但此藥發表,老人虛人不可輕用,更宜審察!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半,將麻黃煮沸後,再放入甘草煎煮,直到藥汁煎至八分滿,然後取藥汁服用,服用時要注意避風寒。有人患有氣促之症,積累時日久治不癒,以致發展成水腫,服用了此藥後有效。但此藥有發散的作用,老年體虛之人不可輕易服用,更應仔細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