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三 (1)
卷第三 (1)
1. 咳逆
2. 冷證
丁香柿蒂散
治吐利及病後胃中虛寒,咳逆,至七八聲相連,收氣不回者,難治。
人參,茯苓,橘皮,半夏,良薑(炒),丁香,柿蒂(各一兩),生薑(一兩半),甘草(五錢)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乘熱頓服。或用此調蘇合香丸,亦妙。
木香勻氣散
治同上。用萊菔子湯泡研,取汁調熱服。(見諸疝類。)
沉香降氣湯、縮砂烏沉湯,治同前。蘇葉三皮,鹽少許,煎湯點,熱服。(方見諸氣類。)
橘皮乾薑湯
治胃中有寒,咳逆。
橘皮,通草,乾薑,桂心,人參,甘草
上各等分,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煎至六分,溫服,日三服。
羌活附子湯
治吐利後,背寒,咳逆。
羌活(去蘆),附子(炮,去皮臍),茴香(炒,各半兩),乾薑(炮),丁香(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鹽少許,煎至七分,空心熱服。
蓽澄茄散
療噫氣,咳逆。
蓽澄茄,良薑(各二兩)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沸,投醋半盞,取出時哈之,甚妙。
白話文:
丁香柿蒂散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因為生病後導致胃部虛弱寒冷,引起的嘔吐、腹瀉,以及咳嗽、氣逆,甚至咳嗽七八聲連在一起,氣都收不回來的情況,這種情況很難治癒。
藥方組成:人參、茯苓、橘皮、半夏、炒良薑、丁香、柿蒂各一兩,生薑一兩半,甘草五錢。
製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煎煮,趁熱一次喝下。也可以用這個藥粉調和蘇合香丸一起服用,效果也很好。
木香勻氣散
這個方子的治療效果和上面「丁香柿蒂散」一樣。用萊菔子湯浸泡藥材後磨碎,取汁液加熱服用。(這個藥方在治療疝氣的類別中也有提到。)
另外,沉香降氣湯、縮砂烏沉湯也有相同的療效。也可以用蘇葉、三種樹皮,加少許鹽,煎湯後加熱服用。(這些方子在治療氣病的類別中都有提到。)
橘皮乾薑湯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胃裡有寒氣引起的咳嗽、氣逆。
藥方組成:橘皮、通草、乾薑、桂心、人參、甘草,各等份。
製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碗半水煎煮至六分,溫熱服用,一天服用三次。
羌活附子湯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嘔吐腹瀉後,背部發冷,以及咳嗽、氣逆。
藥方組成:羌活(去掉蘆頭)、炮附子(去掉皮和臍)、炒茴香各半兩,炮乾薑、丁香各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碗水,加少許鹽煎煮至七分,空腹趁熱服用。
蓽澄茄散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打嗝、咳嗽、氣逆。
藥方組成:蓽澄茄、良薑各二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碗水煎煮至六分開,再加入半碗醋,取出時用嘴哈氣,效果很好。
3. 熱證
小柴胡湯
治同上。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柿蒂三個煎,熱服,(方見傷寒泄瀉類。)
橘皮竹茹湯
治胃虛膈熱者。
橘皮(去白,二兩),人參,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竹茹一小塊,生薑五片,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灸咳逆法:乳下一指許,正與乳相直,骨間陷處。婦人即屈乳頭度之,乳頭齊處是穴。艾灸炷如小豆大,灸三壯。男左女右,只灸一處,火到肌即瘥。不瘥,不可治也。其穴只當取乳下骨間動脈處是。
白話文:
小柴胡湯
治療方法和之前說的一樣。每次服用三錢的藥粉,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三片、柿蒂三個一起煎煮,熱熱地服用。(藥方在傷寒泄瀉那一類中有提到。)
橘皮竹茹湯
治療胃虛弱、胸膈有熱的人。
橘皮(去除白色內層,二兩),人參,甘草(炙烤過。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四錢的藥粉,用水一碗半,加入一小塊竹茹、生薑五片、紅棗兩顆,一起煎煮到剩七分,去除藥渣,溫溫地服用,不拘泥於時間。
治療咳嗽、嘔吐的方法
在乳房下方約一指寬的位置,正對著乳房,骨頭之間的凹陷處。女性則將乳頭向下彎曲來量,乳頭齊平的位置就是穴位。用艾絨灸,艾炷像小豆子那麼大,灸三次。男性灸左邊,女性灸右邊,只灸一個地方,火到皮膚就會好轉。如果沒有好轉,就無法醫治了。這個穴位應該取在乳房下方骨頭之間的動脈跳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