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九 (9)
卷第九 (9)
1. 陽經表散
二香散
白話文:
二香散
處方:
- 丁香 1.5 克
- 砂仁 1.5 克
製法:
將兩味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即可。
主治:
- 噁心嘔吐
- 胃寒胃脹
用法用量:
- 每服 3~6 克,以溫開水送服。
- 一日 2~3 次。
禁忌:
- 孕婦忌用。
治男子婦人初患腳氣,其病寒熱或頭痛,忽然腳弱,有筋一條自腳脛骨至臀及腰面起作痛。皆因風寒暑濕之氣相感而成,先須解散。每四錢加檳榔一個切片,木瓜二片,生薑三片,蔥白二根,水二盞煎,熱服,不拘時候。大便秘,加大黃,每服半錢。(方見傷寒和解類。)
神秘左經湯
白話文:
治療男性和女性的腳氣病,初期症狀為寒熱或頭痛,突然腿部無力,有一條筋從腿部脛骨到臀部和腰部疼痛。這都是因為風寒暑濕之氣交感引起的,必須先分開並緩解。每次加入切片檳榔一個、木瓜兩片、生薑三片、蔥白兩根,加入兩碗水一起煎煮,趁熱服用,不拘泥於時間。若大便乾燥,可加入大黃,每次服用半錢。(請參考《傷寒和解類》一書)。
神祕[左經湯]
組成:
- 葛根三兩
- 麻黃二兩
- 桂枝二兩
- 白芍二兩
- 甘草一兩
功效:
- 治療傷寒初期,發熱、惡寒、無汗、頭項強痛、脈浮緊。
- 出汗後,熱退,脈和緩。
禁忌:
- 已出汗者禁用。
治風寒暑濕,流注足三陽經,手足拘攣疼痛,行步艱難,增寒發熱,自汗惡風,頭眩腰重,關節制痛。或卒中昏塞,大小便秘澀。或腹痛,嘔吐,下利,惡聞食氣,兩腿頑麻,緩縱不隨,熱悶,驚悸,心煩,氣上,臍下冷痹,喘滿,肩息。
白話文:
治療風寒暑濕,流注足三陽經,手足拘攣疼痛,行走困難,病情加重後發燒,自汗惡風,頭暈腰重,關節疼痛加劇。或突然中風昏迷,大小便不通暢。或腹痛,嘔吐,腹瀉,聞到食物就噁心,雙腿麻木僵硬,行動遲緩,精神萎靡,胸悶,驚悸,心煩,胸悶,臍下冷痺,呼吸急促,肩息。
麻黃(去節),乾葛,細辛(去蘆),厚朴(薑製),茯苓(去皮),防己,枳殼(麩炒,去穰),肉桂(去粗皮),羌活,防風(去叉),柴胡(去蘆)黃芩,小草,白薑(炮),半夏(湯洗),甘草,麥門冬(去心。各等分)
白話文:
麻黃(去掉節)、乾葛、細辛(去掉蘆頭)、厚朴(用薑汁炮製)、茯苓(去掉外皮)、防己、枳殼(用麩皮炒過,去掉裡面的瓤)、肉桂(去掉粗皮)、羌活、防風(去掉分叉)、柴胡(去掉蘆頭)、黃芩、小草、白薑(炮製)、半夏(用湯清洗過)、甘草、麥門冬(去掉裡面核的部分),各味藥材等分。
上銼散。每服薑三片,棗一枚煎,空心服。自汗,加牡蠣、白朮,去麻黃。腫滿,加澤瀉、木通。熱甚無汗,減桂,加橘皮、前胡、升麻。腹痛吐利,去黃芩,加芍藥及炮附子。大便秘,加大黃、竹瀝。喘滿,加杏仁、桑白皮、紫蘇。所加並等分。凡有此病,詳認症狀,逐一加減,無不愈者。
白話文:
上銼散:
每次服用生薑三片、大棗一顆,煎煮後空腹服用。
如果出汗,加入牡蠣、白朮,去除麻黃。
如果腫脹,加入澤瀉、木通。
如果發熱嚴重沒有汗,減少桂枝,加入橘皮、前胡、升麻。
如果腹痛吐瀉,去除黃芩,加入芍藥和炮附子。
如果大便祕結,加入大黃、竹瀝。
如果喘息、胸悶,加入杏仁、桑白皮、紫蘇。
所有添加的藥物均等分。
凡有此病症者,詳細辨別症狀,逐一加減藥方,沒有治不好的。
常服,下氣,消痰,散風濕,退腫滿。諸師固秘此方,雖父子兄弟不傳,學者敬之!
加味敗毒散
治三陽經腳氣流注,腳踝上焮熱赤腫,寒熱如瘧,自汗,惡風,或無汗惡寒。
白話文:
常服此方,可以清降氣氣,消散痰飲,驅散風濕,消退腫脹。眾位名醫嚴守此方,即使是父子兄弟也不外傳,請各位學者敬重此方!
加味敗毒散
治療三陽經絡風氣水濕阻滯,腳踝上方紅腫發熱,寒熱交替發作似瘧疾,自汗或惡寒。
羌活,獨活,前胡(去蘆),柴胡(去蘆),枳殼(麩炒,去穰),桔梗(去蘆),甘草,人參,茯苓(去皮),川芎,大黃(蒸),蒼朮(米泔浸)
白話文:
羌活,獨活,前胡(去除須根),柴胡(去除須根),枳殼(用麩炒,去除果肉),桔梗(去除須根),甘草,人參,茯苓(去除外皮),川芎,大黃(蒸熟),蒼朮(用米泔水浸泡)
上等分。銼散。每服薑三片,薄荷三皮煎,熱服,不過二服愈。皮膚瘙癢赤疹,加蟬蛻煎。
白話文:
上好的厚朴,研成碎末。每次抓取三片生薑和三片薄荷煎煮湯劑,趁熱飲用,服用不超過兩次就會痊癒。皮膚瘙癢發紅、出疹子,加入蟬蛻一起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