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2)

1. 七情

七氣湯

治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氣鬱發,致五臟互相刑剋,陰陽反戾,揮霍變亂,吐利交作,寒熱,眩暈,痞滿,噎塞。

半夏(湯洗,五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炒),桂心(各三兩),白茯苓(去皮),白芍藥(各四兩),紫蘇,橘皮(去白。各二兩),人參(去蘆,一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空心服。

胃氣丸

治憂思過度,脾肺氣閉,聚結涎飲,留滯腸胃,氣鬱於陰,凝寒於陽,陰陽反戾,吐利交作,四肢厥冷,頭目眩暈,或復發熱。兼治老人胃寒,大便反秘。妊娠惡阻,全不納食。

硫黃(不拘多少,人豬臟內,縛兩頭。以米泔、酒、童子小便各一碗,煮乾一半,取出,洗斷穢氣,控干稱十兩重),半夏(湯洗去滑,五兩),人參(去蘆,一兩),石膏(一分,煅。一法同硫黃煮),白茯苓(一兩)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釋炊餅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空心,米湯入少生薑汁下。

白話文:

七氣湯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因為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緒過度而導致的氣鬱,使得五臟之間互相影響、互相剋制,造成體內陰陽失調、氣機紊亂,出現嘔吐、腹瀉交替發生,忽冷忽熱,頭暈目眩,胸悶腹脹,覺得喉嚨像被東西堵住等症狀。

藥材組成有: 半夏(用湯洗過,五兩),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炒過,三兩),桂心(三兩),白茯苓(去除外皮,四兩),白芍藥(四兩),紫蘇(二兩),橘皮(去除白色部分,二兩),人參(去除蘆頭,一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七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空腹服用。

胃氣丸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因為過度憂慮思慮,導致脾肺功能受阻,體內積聚痰飲,停留在腸胃,氣機鬱結在下半身,寒氣凝結在上半身,使得陰陽失調,出現嘔吐、腹瀉交替發生,四肢冰冷,頭暈目眩,或者發熱等症狀。同時也能治療老年人胃寒導致的大便秘結,以及懷孕初期因為噁心嘔吐而完全吃不下東西的情況。

藥材組成有: 硫黃(用量不限,放入豬的大腸內,將兩端綁好,用米泔水、酒、童子小便各一碗煮到剩下一半,取出洗淨去除穢氣,瀝乾後秤重十兩),半夏(用湯洗過去除黏液,五兩),人參(去除蘆頭,一兩),石膏(一分,煅燒過。另一種做法是與硫黃一起煮),白茯苓(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生薑汁調和炊餅糊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到一百丸,空腹時用米湯加入少量生薑汁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