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四 (1)
卷第四 (1)
1. 寒證陰經
理中湯
治惡寒無汗,霍亂吐下,脹滿食不消,心腹痛,胸膈痞塞,或昏暈緩弱。
人參(去蘆),乾薑(炮),白朮(去蘆),甘草(炙。各三兩)
上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遠行防霍亂,煉蜜為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如作末,每服方寸匕,酒調下亦得。若轉筋者,加石膏煅三兩。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朮,加桂心四兩。腎惡燥,故去朮,恐作奔豚,故加桂。吐多者,去朮,加生薑三兩。下多者,復用術,悸者,加茯苓二兩。渴欲得水,加朮,合前成四兩半。腹中痛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
若寒者,加乾薑,合前成四兩半。腹滿者,去朮,加附子。服藥後食頃,食熱粥一杯,微自溫覆,勿發揭衣被。噦則加丁香。吐利止,身體痛不休者,審其原因,以和解之。如初因傷風,用桂枝之類,所謂治有本也。
白話文:
理中湯
這個方子治療怕冷、不出汗,上吐下瀉的霍亂,腹脹、消化不良,心腹疼痛,胸悶,或是昏迷、身體虛弱無力等症狀。
藥材組成有:人參(去除蘆頭)、乾薑(炮製過)、白朮(去除蘆頭)、甘草(炙烤過),每種藥材各用三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四大錢,用水一杯煎煮至七分,去藥渣,飯前服用。遠行時預防霍亂,可將藥材用蜂蜜煉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五十丸。如果作成藥粉,每次服用一勺,用酒調服也可以。如果出現腿腳抽筋,加入煅石膏三兩。如果肚臍上方跳動,表示是腎氣在動,去掉白朮,加入桂心四兩。因為腎臟不喜歡乾燥,所以去掉白朮,是為了避免產生奔豚症狀,所以加入桂心。嘔吐多的,去掉白朮,加入生薑三兩。拉肚子多的,恢復使用白朮。心悸的,加入茯苓二兩。口渴想喝水的,加入白朮,與之前的份量加總共為四兩半。腹痛的,加入人參,與之前的份量加總共為四兩半。
如果怕冷的,加入乾薑,與之前的份量加總共為四兩半。腹脹的,去掉白朮,加入附子。服藥後過一會兒,喝一碗熱粥,稍微蓋好被子保暖,不要掀開衣被。打嗝的,加入丁香。如果吐瀉停止了,但身體疼痛不止,要仔細找出原因,用調和的方法來治療。如果最初是因為傷風感冒,就用桂枝這類的藥物,這就是所謂的治病要治根本。
2. 陽經
香蘇散
治身熱無汗,霍亂吐下,臉赤,多痰。加藿香葉、土烏藥、烏梅、生薑煎。甚妙。(方見傷寒和解類。)
白話文:
治療身體發熱沒有汗,上吐下瀉的霍亂,臉色發紅,痰多的症狀。可以在原方中加入藿香葉、土烏藥、烏梅、生薑一起煎煮。效果非常好。(這個藥方在《傷寒和解類》中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