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1)

1. 通治

藿香正氣散

治胃口有虛熱作嘔。生薑三片,木瓜二片,煎。(方見傷寒陰證類。)

香白丸

治氣不順,痰涎壅盛,嘔吐不止。

青州白丸子(方見風科通治類),青木香丸(方見諸疝類)

上各三十丸,生薑湯吞下。

炮附子丸

治胃脘有熱,胃中有寒,嘔吐不止。

附子(炮,去皮臍,二兩)

上為末,以糊丸如梧子大,就濕以大黃末五錢為衣。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用薑湯下。

快氣湯

治一切氣,心腹脹痛,胸膈噎塞,噫氣吞酸,胃中痰逆嘔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飲食。

香附(去毛,三兩二錢),甘草(四錢爁),縮砂仁(去皮殼,八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鹽湯點下。常服快氣,美飲食,養脾。

勻理湯

治體虛,上氣壅盛,中脘痞塞,嘔泄翻吐,水飲不入,其證急速。

木香勻氣散(方見諸疝類),理中湯(方見霍亂類)

上二藥合和,鹽湯調服一匕,立效。

人參散

治吐逆及瀉後除煩渴。常服調中和氣。

白茯苓,人參(各半兩),白乾葛(一兩),藿香,木香,甘草(各一錢半),嫩黃耆(去蘆,一錢半)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瀉後渴甚者,每服加滑石末二錢同煎。

丁香煮散

治脾臟伏冷,胃脘受寒,胸膈痞悶,心腹刺痛,痰逆噁心,寒嗽中滿,臟腑虛滑,飲食減少,翻胃吐逆,四肢逆冷。但是沉寒痼冷,無問久新,功效不可具述。

丁香(不見火),紅豆(去皮),青皮(去白),甘草(炙),川烏(炮,去皮臍),陳皮(去白),乾薑(炮。各四兩),良薑(炮,去蘆頭,四兩),益智(去皮,五兩半),胡椒(二兩)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鹽一捻,煎至七分,空心食前稍熱服。滓再煎,病退即止,極妙。

灸法:乾嘔,灸尺一,穴在肘約上動脈,灸三壯。又灸乳下一寸,三十壯。乾嘔不止,粥藥皆吐,灸間使穴三十壯,其穴在掌後三寸兩筋間。若四厥脈沉絕不至者,亦灸之便通。此起死人法。吐嘔宿汁,吞酸。灸神光穴百壯,其穴在二肋旁二寸,上直兩乳。嘔逆噦噫,灸石關百壯,其穴在陰都穴下一寸。

白話文:

[通治]

藿香正氣散

治療因為胃口虛弱有熱而引起的噁心嘔吐。用生薑三片、木瓜兩片,一起煎煮。(此藥方在傷寒陰證類中可以找到。)

香白丸

治療氣機不順暢,痰液過多,導致持續嘔吐。

用青州白丸子(藥方在風科通治類中可以找到),和青木香丸(藥方在諸疝類中可以找到),各取三十丸,用生薑湯吞服。

炮附子丸

治療胃脘有熱,但胃裡卻有寒氣,導致持續嘔吐。

用炮製過的附子(去掉皮和臍,二兩),將其磨成粉末,再用米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趁藥丸濕潤時,再裹上五錢的大黃粉。每次服用十丸,可以增加到二十丸,用生薑湯送服。

快氣湯

治療各種氣機不暢導致的症狀,如心腹脹痛、胸膈堵塞、打嗝吞酸、胃中痰液上逆嘔吐,以及宿醉未醒、沒有食慾等。

用香附(去除毛,三兩二錢)、炙甘草(四錢)、縮砂仁(去掉皮殼,八錢),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鹽水沖服。經常服用可以使氣機順暢,增進食慾,調養脾胃。

勻理湯

治療身體虛弱,氣往上逆導致胸悶,中脘部位堵塞不通,嘔吐或腹瀉不止,喝不下水,病情危急的情況。

用木香勻氣散(藥方在諸疝類中可以找到)和理中湯(藥方在霍亂類中可以找到),將兩種藥混合在一起,用鹽水調服一湯匙,立刻見效。

人參散

治療嘔吐及腹瀉後出現的煩躁口渴。經常服用可以調和中氣。

用白茯苓、人參(各半兩)、白葛根(一兩)、藿香、木香、甘草(各一錢半)、嫩黃耆(去除蘆頭,一錢半),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後溫服。如果腹瀉後口渴嚴重,每次服用可以加入滑石粉二錢一同煎煮。

丁香煮散

治療脾臟伏藏寒冷,胃脘受到寒邪侵襲,導致胸膈痞悶、心腹刺痛、痰液上逆噁心、寒咳胸悶、內臟虛滑、食慾下降、翻胃嘔吐、四肢冰冷。對於各種沉寒痼冷的病症,不論病程長短,都有顯著療效,無法一一描述。

用丁香(不見火)、紅豆(去皮)、青皮(去白)、炙甘草、炮製過的川烏(去皮臍)、陳皮(去白)、炮製過的乾薑(各四兩)、炮製過的良薑(去蘆頭,四兩)、益智(去皮,五兩半)、胡椒(二兩),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加入生薑三片、鹽少許,煎煮至七分,空腹飯前稍熱服用。藥渣可以再煎一次,病好就停止服用,效果非常好。

灸法:

乾嘔,可以灸尺澤穴,位置在手肘內側靠近動脈搏動處,灸三壯。也可以灸乳下一寸處,灸三十壯。如果乾嘔不止,而且喝粥吃藥都吐出來,可以灸間使穴三十壯,此穴在手腕後三寸兩筋之間。如果四肢厥冷,脈搏微弱甚至摸不到,也可以灸此穴,可以使脈搏恢復。這是起死回生的方法。對於吐出隔夜的食物殘渣,吞酸等症狀,可以灸神光穴一百壯,此穴在兩肋旁二寸,與兩乳垂直。對於嘔吐、噁心、打嗝等症狀,可以灸石關穴一百壯,此穴在陰都穴下一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