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 (2)

1. 熱嘔

竹茹湯

治胃受邪熱,心煩喜冷,嘔吐不止。

葛根(三兩),半夏(湯泡七次,二兩),甘草(炙,一兩)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入竹茹如棗許大,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取清汁微冷服,不以時候。

二陳湯加白竹青煎效。(方見痎瘧類。)

通心飲

治心脾蘊熱作嘔。每服三錢,燈心、藿香葉煎。(方見小方科急驚類。)

小柴胡湯

治胃中挾熱,煩躁,聚結涎沫,水入即吐。或因冒熱伏暑,及傷寒伏熱不解。每服三錢,加人參、烏梅,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煎。(方見傷寒陽證類。)

三乙承氣湯

治嘔吐,水漿不入,或食已即吐,大便秘。或利而不鬆快,時覺腹滿者。或下利赤白,而嘔吐食不下者。或大腸小腸膀胱結而不通,上為嘔吐隔食。

大黃,厚朴(姜炒),枳殼,芒硝(各半兩),甘草(一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煎六分,卻入硝,細細啜服。

白話文:

竹茹湯

治療胃部受到邪熱侵擾,導致心煩、喜歡涼爽、嘔吐不止的情況。

藥材:葛根(約112.5克),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約75克),甘草(炙烤過,約37.5克)。

製法:將上述藥材切碎混合。每次取約18.75克,加入兩碗水、約一顆紅棗大小的竹茹,以及五片生薑,煎煮至剩約七分。濾掉藥渣,取澄清的藥汁稍微放涼後服用,不限時間。

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白竹青一同煎煮,效果更好。(藥方在其他地方的「痎瘧類」可找到。)

通心飲

治療心脾積熱引起的嘔吐。每次服用約11.25克,以燈心草、藿香葉一同煎煮。(藥方在其他地方的「小方科急驚類」可找到。)

小柴胡湯

治療胃中有熱,導致煩躁不安、口中聚積黏液,喝水就吐的情況。或是因為中暑、傷寒未解,熱邪潛伏體內所致。每次服用約11.25克,加入人參、烏梅,以及五片生薑、一顆紅棗一同煎煮。(藥方在其他地方的「傷寒陽證類」可找到。)

三乙承氣湯

治療嘔吐,無法進食水和食物,或吃下就吐,同時伴隨大便不通。或是腹瀉但不暢快,時常感到腹脹的人。或是拉出紅白相間的糞便,同時嘔吐、無法進食的人。或是大腸、小腸、膀胱堵塞不通,導致嘔吐、食物無法下嚥的情況。

藥材:大黃、厚朴(用薑炒過)、枳殼、芒硝(各約18.75克),甘草(約37.5克)。

製法:將上述藥材切碎混合。每次取約15克,加入一碗半水,以及三片生薑一同煎煮至剩約六分。再加入芒硝,慢慢小口喝下。

2. 冷證嘔吐

四逆湯

治胃中虛,四肢厥冷,食即嘔吐。或因冷食傷胃,或累經汗下,致虛胃氣,但脈弱,小便多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方見傷寒陰證類。)未效,服金液丹,每服九丸,米飲下,丁胡三建湯生薑十片煎吞下。(方見痼冷類。)

白話文:

四逆湯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因為胃虛弱,導致四肢冰冷,吃東西就想吐的情況。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吃了冰冷的食物傷了胃,或是因為多次發汗或瀉下藥物,導致胃氣虛弱。主要的症狀是脈搏微弱,小便次數多且容易腹瀉,身體會有輕微發熱,如果出現手腳冰冷的厥逆現象,就比較難治療。(四逆湯的組成配方在《傷寒論》的陰證類別中可以找到。)如果服用四逆湯沒有效果,可以改服金液丹,每次服用九丸,用米湯送服。之後再用丁胡三建湯,加入十片生薑煎煮後吞服。(丁胡三建湯的組成配方在《痼冷類》中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