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二 (1)
卷第二 (1)
1. 嘔吐
2. 風證
藿香散
治風邪入胃,嘔吐,自汗,或身疼。
人參(五錢),厚朴,藿香,陳皮(各一兩),半夏(五錢),芍藥(一兩),官桂,粉草(各五錢)
上銼散。每服四錢,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煎,食前服。養胃湯兼用亦效。
白話文:
藿香散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風邪侵入胃部引起的嘔吐、自汗,或是身體疼痛的。
藥材組成:人參(15克)、厚朴(30克)、藿香(30克)、陳皮(30克)、半夏(15克)、芍藥(30克)、肉桂(15克)、甘草(15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成散劑。每次服用12克,用生薑五片、紅棗一枚一起煎煮,在飯前服用。配合養胃湯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3. 寒證
理中湯
專治胃虛感寒,嘔吐不一。(方見霍亂類。)
枳梗半夏湯
治寒熱,嘔噦,短氣,煩悶,飲食不下。(方見痎瘧類。)
白話文:
理中湯
專門治療因胃部虛弱感受寒邪引起的疾病,症狀會有嘔吐,但嘔吐的情形不一定相同。(此方劑的詳細內容在霍亂的相關章節可以找到。)
枳梗半夏湯
治療身體忽冷忽熱、噁心想吐、呼吸短促、心中煩悶、吃不下東西等症狀。(此方劑的詳細內容在痎瘧的相關章節可以找到。)
4. 暑證
香薷散
治傷暑飲冷,當風取涼,嘔吐不止。香薷散一兩半重,二陳湯一兩重,二藥合和,作六服。生薑三片,烏梅一個煎。(方見傷暑及痎瘧類。或加鹽煎。)
五苓散
治同上。藿香煎湯服。未效,生薑自然汁調下消暑丸,熱薑湯下。(方見傷暑中暑類。)
白話文:
香薷散
治療因為天氣炎熱而貪涼喝冷飲、吹風受涼,導致嘔吐不止的情況。使用香薷散一兩半的份量,加上二陳湯一兩的份量,將這兩種藥混合,分成六次服用。每次服用時,加入三片生薑和一顆烏梅一起煎煮。(這個藥方在治療暑熱和瘧疾的類別中可以找到。有時候也可以加點鹽一起煎。)
五苓散
也是治療上述相同的情況。可以用藿香煎湯送服。如果效果不明顯,就用生薑的自然汁調和消暑丸服用,再用熱薑湯送下。(這個藥方在治療暑熱中暑的類別中可以找到。)
5. 濕證
加味治中湯
治體虛,感冒雨濕,嘔吐。
人參,白朮,乾薑,青皮,陳皮(各一兩),藿香,半夏(各五錢),甘草(三錢)
上銼散。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服。
白話文:
加味治中湯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體質虛弱的人,因為淋雨受濕而感冒,並出現嘔吐症狀。
藥材組成包含:人參、白朮、乾薑、青皮、陳皮(各一兩),藿香、半夏(各五錢),甘草(三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成散劑。服用時,加入三片生薑、一顆紅棗一起煎煮後飲用。
6. 七情
大藿香散
治憂愁思慮,七情傷感,氣鬱於中,變成嘔吐。或作寒熱、眩暈、痞滿,不進飲食。
藿香葉,半夏曲,白朮,木香(不見火。各一兩),白茯苓(去皮),桔梗(去蘆,銼,炒),人參,枇杷葉(拭去毛),官桂(不見火),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薑五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這個方劑叫做「大藿香散」,可以用來治療因為憂愁思慮、情緒不佳,導致氣機鬱結在中間而引起的嘔吐。有時候也會出現忽冷忽熱、頭暈、胸腹脹滿、吃不下東西等症狀。
藥材包含:藿香葉、半夏曲、白朮、木香(不經過火烤)、白茯苓(去除外皮)、桔梗(去除蘆頭,切碎後炒過)、人參、枇杷葉(擦去毛)、官桂(不經過火烤)、甘草(炙烤過),每種藥材的用量各有不同。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大杯水,加上五片生薑、一顆紅棗,一起煎煮到剩七分,濾掉藥渣。溫熱服用,不拘泥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