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2)

1. 脾消

飲食入腹,如湯澆雪,隨小便而出,落於溷僻溝渠中,皆旋結如白脂。肌膚日益消瘦,用熱藥則熱愈甚,用涼藥則愈見虛羸,不能起止。精神恍惚,口舌焦乾,或陽強與盛,不交而泄,其斃不久,無治法。姑錄一二方,聊為備用。

白話文:

食物進入胃中,就像熱湯澆在積雪上,隨即隨著小便流出,落入糞坑溝渠之中,很快就凝結成了白色的油脂。肌膚也日漸消瘦。用熱藥物治療,熱症就會更加嚴重;用涼藥物治療,就會更加虛弱衰敗,無法站立或行走。精神恍惚,口舌焦乾,可能會出現陽強而盛的症狀,但是不能交合而導致洩精,不久就會死亡,沒有治癒的方法。姑且記錄一二個方子,聊備不時之需。

粉散

治消中。多因外傷癉熱,內積憂思,喜啖鹹食及面,致脾胃乾燥,飲食倍常。不為肌膚,大便反堅,小便無度。

生薑(研汁),輕粉

上搜勻。每服二錢匕,長流水調下,齒浮是效,次投附子豬肚丸補。

附子豬肚丸

白話文:

姜粉散

治療消化不良。大多是因外傷導致發炎發熱,內心積鬱思慮過多,喜歡吃鹹食和麵食,導致脾胃乾燥,飲食過量。身體消瘦,大便反硬,小便次數過多。

材料:

  • 生薑(研磨成汁)
  • 輕粉

做法:

以上材料混合均勻。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兩錢匕,用白開水調和服用。如果牙齦腫脹,表示有效。然後再服用附子豬肚丸進行補養。

附方:

  • 附子豬肚丸

附子(炮,去皮臍),檳榔(焙。各一兩),鱉甲(醋煮,七錢半),當歸知母木香,川楝(去核,銼),秦艽(去苗土),大黃(酒蒸),龍膽草白芍藥,破故紙(酒浸,炒),枳殼(麩炒,去穰。各半兩)

白話文:

附子(經過炮製,去除皮和臍),檳榔(烘焙過。各一兩),鱉甲(用醋煮過,七錢半),當歸,知母,木香,川楝(去除果核,切碎),秦艽(去除根部泥土),大黃(用酒蒸過),龍膽草,白芍藥,破故紙(用酒浸泡,炒過),枳殼(用麩皮炒過,去除瓤。各半兩)

上為末,分作三分,將二分入豬肚內,縫定,用蜜、酒三升,童子小便五升,同入砂缽內熬干爛,研細。入一分末,同搜搗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米湯任下。

白話文:

將上藥研成粉末,分成三等份,取其中兩份裝入豬肚內,並將豬肚縫合。再以蜂蜜、酒、童子小便各三升,一同倒入砂鍋中熬煮至藥盡變乾。待藥乾後將其研磨成細末,再將剩餘的一份藥粉加入其中,一同研磨。將磨好的藥粉搓成拇指大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丸,可以用溫酒或米湯送服。

白朮散

治消中,消殼善飢。

白話文:

白朮散

治療消化不良,四肢消瘦,容易飢餓。

人參(去蘆),白朮(去蘆),白茯苓甘草(炙),藿香藥(去土。各一兩),白乾葛(二兩),木香(半兩),加北五味(去梗),柴胡(去毛),枳殼(去穰。各半兩)

白話文:

  • 人參(去掉蘆頭)

  • 白朮(去掉蘆頭)

  • 白茯苓

  • 甘草(炙過的)

  • 藿香藥(去掉泥土)

  • 白乾葛(兩倍於其他藥材)

  • 木香

  • 加入北五味(去掉梗)

  • 柴胡(去掉毛)

  • 枳殼(去掉穰)

銼散。每服三錢,新水煎,去滓,不拘時候。

茯神丸

治消中,煩熱,消穀,小便數。

白話文:

葛洪散

每次三錢,用新水煎煮,去掉殘渣,不拘時間服用。

適用於

治療消化不良,煩躁發熱,消化不良,小便頻繁。

人參(去蘆),茯神(去木),生乾地黃(去土),黃連(淨),麥門冬(去心),枳殼(去穰),牡蠣粉(各一兩),蓮肉(去心),黃耆(去蘆,炙),知母(去毛。各半兩),瓜根(七錢半)

白話文:

人參(去除蘆頭)、茯神(去除木質部分)、生乾生地黃(去除泥土)、黃連(淨化)、麥門冬(去除麥心的)、枳殼(去除果肉)、牡蠣粉(各取一兩)、蓮肉(去除蓮子心)、黃耆(去除蘆頭並烘烤)、知母(去除毛。各取半兩)、瓜根(七錢半)。

上為末,煉蜜和搗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清粥飲下。

白話文:

搗末,煉蜜和搗三百下,做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以清粥送服。

2. 腎消

白話文:

加減八味丸

組成:

  • 當歸一兩
  • 川芎二錢五分
  • 白芍一兩
  • 白朮半兩
  • 香附一錢
  • 陳皮二錢五分
  • 甘草二錢五分
  • 炙甘草二錢五分

用法:

口服,每次一丸,每日兩次,飯後服用。

加味:

  • 氣血兩虛者,加人參一錢。
  • 血虛風盛者,加首烏三錢,桂枝二錢。
  • 血熱風盛者,加生地黃二兩,丹皮二錢,赤芍一兩。
  • 血寒風盛者,加當歸三錢,丹參二錢,川芎一錢。

減味:

  • 白帶過多者,減香附。
  • 脾胃虛弱者,減甘草。

治腎水枯竭,不能上潤,心火上炎,不能既濟,煎熬而生。心煩燥渴,小便頻數,白濁,陰痿弱,飲食不多,肌膚漸漸如削,或腿腫腳先瘦小。宜降心火,生腎水,其煩渴頓止。

白話文:

治療腎水枯竭,不能滋潤,心火上炎,不能水火既濟,煎熬而生病。心煩氣躁,口渴,小便頻繁,尿液混濁,陽痿體弱,飲食不多,肌膚逐漸消瘦,或腿腳腫脹,腳先瘦小。應該清降心火,生出腎水,其心煩口渴立即停止。

熟地(大者,洗,焙乾,切,酒灑蒸七次,焙乾,稱二兩),真山藥(微炒),山茱萸(去核取肉,焙乾,稱一兩),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取末,半兩),澤瀉(水洗,切,酒潤蒸一次),牡丹皮(去骨),白茯苓(去皮,為末,飛取沉者。各八錢),真北五味(略炒,別為末,兩半)

白話文:

熟地(大塊的,洗淨,烘乾,切片,用酒噴灑後蒸七次,烘乾,稱重為二兩),真山藥(略炒),山茱萸(去除核,取肉,烘乾,稱重為一兩),肉桂(去除粗皮,不要見火,研磨成粉,半兩),澤瀉(用水洗淨,切片,用酒浸潤後蒸一次),牡丹皮(去除骨頭),白茯苓(去皮,研磨成粉,飛揚後取沉澱的部分。各八錢),真北五味(略炒,另研磨成粉,兩半)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五更初未言語時,溫酒、鹽湯下三五十丸,午前及晚間空腹再服。此方用真北五味子最為得力,服此不惟止渴,亦免生癰疽。久服永除渴疾,氣血加壯。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煉成蜜丸,大小如梧桐子。清晨五更初,在沒有說話之前,用溫酒或鹽湯送服三、五十丸,在上午和晚上空腹時再各服一次。此方以正宗的北方五味子最為有效,服用此方不僅能止渴,還能預防癰疽。長期服用可永久消除口渴的疾病,增強氣血。

天王補心丹

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除驚悸,療咽乾口燥,育養心氣。

白話文:

寧心安神,益氣固精,增強體力、壯志,使人記憶力增強。清熱化痰,祛除煩熱,消除驚悸,治療咽喉乾燥口燥,養育心氣。

熟地黃(洗),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遠志(去心),石菖蒲(去毛),黑參柏子仁桔梗(去蘆),天門冬(去心),丹參(洗),酸棗仁(去骨,炒),甘草(炙),麥門冬(去心),百部(洗),杜仲(薑汁炒斷絲),茯神(去木),當歸(去尾),五味子(去枝梗。各等分)

白話文:

  • 熟地黃(洗淨):補血、滋陰、養肝。

  • 人參(去除蘆頭):補氣、益精、安神。

  • 白茯苓(去除皮):健脾、祛濕、寧心。

  • 遠志(去除心):補腎、益精、安神。

  • 石菖蒲(去除毛):開竅、益智、醒腦。

  • 黑參:補氣、養陰、益精。

  • 柏子仁:養心、安神、潤腸。

  • 桔梗(去除蘆頭):宣肺、祛痰、利咽。

  • 天門冬(去除心):滋陰、潤肺、清熱。

  • 丹參(洗淨):活血、調經、安神。

  • 酸棗仁(去除外骨,炒至微焦):養心、安神、斂汗。

  • 甘草(炙):補氣、益氣、調和藥性。

  • 麥門冬(去除心):滋陰、潤肺、清熱。

  • 百部(洗淨):清肺、化痰、止咳。

  • 杜仲(用薑汁炒至斷絲):補腎、強筋、活血。

  • 茯神(去除木質部分):寧心、安神、健脾。

  • 當歸(去除尾部):補血、活血、調經。

  • 五味子(去除枝梗):補腎、益精、生津。

上為末,煉蜜丸,每一兩作十丸,金箔為衣,每服一丸。燈心、棗湯化下,食後臨臥服。作梧子大丸吞服亦可。

白話文:

把上列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煉成藥丸,每兩藥粉製成十粒藥丸,用金箔包裹藥丸,每次服一粒藥丸。用燈芯草煎水或大棗煎水送服,在飯後睡覺前服用。也可以將藥丸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直接吞服。

鹿茸丸

治失志傷腎,腎虛消渴,小便無度。

白話文:

治療意志消沉而傷腎,腎臟虛弱而引起口渴,小便次數過多。

鹿茸(去毛,切,酒浸炙,七錢),麥門冬(去心,二兩),熟地黃(洗淨),黃耆(去蘆),雞膍胵(麩炒),蓯蓉(酒浸),山茱萸(去核取肉),破故紙(炒),川牛膝(去蘆,酒浸),五味子(各三分),白茯苓(去皮),地骨皮(去骨。各半兩),人參(去蘆,三分)

白話文:

鹿茸(去除毛,切塊,浸泡在酒中烤炙,七錢),麥門冬(去除內心,二兩),熟地黃(清洗乾淨),黃耆(去除蘆根),雞膍胵(用麩皮炒過),蓯蓉(浸泡在酒中),山茱萸(去除果核,取肉),破故紙(炒過),川牛膝(去除蘆根,浸泡在酒中),五味子(各三分),白茯苓(去除外皮),地骨皮(去除骨頭。各半兩),人參(去除蘆根,三分)

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米湯下。

雙補丸

治腎虛水涸,燥渴勞倦。

白話文:

[雙補丸]

用於治療腎虛水涸,口渴勞倦。

作法:末藥,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以米湯送服。

鹿角膠(二兩),沉香(半兩,不見火),澤瀉(載塊再蒸,半兩),覆盆子,白茯苓(去皮),人參(去蘆),宣木瓜薏苡仁(炒),黃耆(炙),熟地黃(洗,再蒸),蓯蓉(酒浸,焙),菟絲子(酒浸,蒸焙),五味子,石斛(炒),當歸(去尾,酒浸焙,各一兩),生麝(一錢,別研)

白話文:

  • 鹿角膠(兩量)

  • 沉香(半兩,勿遇火)

  • 澤瀉(蒸煮後切成塊狀,半兩)

  • 覆盆子(一兩)

  • 白茯苓(去皮後使用,一兩)

  • 人參(去蘆後使用,一兩)

  • 木瓜(宣威產的,一兩)

  • 薏苡仁(炒過後使用,一兩)

  • 黃耆(炙烤過後使用,一兩)

  • 熟地黃(清洗後蒸煮,一兩)

  • 蓯蓉(以酒浸泡後焙乾,一兩)

  • 菟絲子(以酒浸泡後蒸焙,一兩)

  • 五味子(一兩)

  • 石斛(炒過後使用,一兩)

  • 當歸(去尾後,以酒浸泡並焙乾,一兩)

  • 生麝(一錢,研磨後備用)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五十丸,空心,棗湯送下。

白話文:

煉製蜜丸,大小如梧桐子,以硃砂為外衣。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以棗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