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 卷第七 (1)
卷第七 (1)
1. 肺消
澄源丹
白話文:
澄源丹
組成: 黃柏三錢,知母三錢,丹皮三錢,茯苓三錢,澤瀉三錢,牡丹皮三錢,砂仁三錢,遠志三錢,車前子三錢,麥門冬三錢,菖蒲三錢。
製法: 以上各藥,焙乾,為末。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米湯調下。
功效: 清熱利水,安神益智。
適應症: 心腎不交,虛煩不寐,遺精早泄,小便不利。
治氣實血虛,熱在上焦。心煩燥渴,引飲無度,小便數,晝夜一二十行,有麩片甜者。此疾多得之飲啖炙爆,日就羸瘦,咽喉唇口焦燥,吸吸少氣,不能多語,兩腳痠。食倍於常,不為氣力。
白話文:
治療氣實血虛,熱症在上焦,以致心煩、口渴,大量喝水,小便次數增多,晝夜可達二、三十次,小便中帶有麩皮似的甜味。這種疾病多是因喝水、飲食過度引起的,會逐漸消瘦,咽喉、嘴脣、口腔等部位發乾,呼吸喘促,無法說太多話,且兩腳痠疼。吃得比平常多,但沒有力氣。
牡蠣粉,苦參,密陀僧,知母,水銀(以白蠟半錢結),栝蔞根(一兩),黃丹(一兩,與水銀砂同研)
白話文:
牡蠣粉末、苦參、密陀僧(一種中藥製劑)、知母、水銀(與半錢白蠟結合成丸劑)、栝蔞根(一兩)、黃丹(一兩,與水銀砂研磨混合)。
上為末。男子用雌豬肚一個,女人用雄豬肚一個,入藥在內,以線縫定,用繩縛在新磚上,別用生栝蔞根半斤,切碎,同煮,早晨至午時,取藥出,不用栝蔞根,只爛研豬肚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粒,食前,米湯下,日三服。十日可去病根。
白話文:
將藥材研成粉末。男人用雌豬的胃,女人用雄豬的胃,將藥物放入胃中,用線縫合後,用繩子綁在新磚上。另外取用半斤新鮮的栝蔞根,切碎,和藥物一起煮。從早上煮到中午,取出藥物,不用栝蔞根,只將煮爛的豬胃和藥物研磨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 30 粒,飯前服用,用米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十天即可根治疾病。
真珠丸
治心虛煩悶,或外傷暑熱,內積愁煩,酣飲過多,皆致煩渴,口乾舌燥,引飲無度,小便或利或不利。
白話文:
真珠丸
用於治療心臟虛弱而煩躁鬱悶,或因外感暑熱,內心積累愁煩,過度飲酒,導致口乾舌燥,煩渴難耐,喝水過多,小便有時清利,有時不通暢。
知母(一兩一分),川連(一兩,去毛),苦參,玄參(各一兩),鐵胤粉(一兩一分,研),牡蠣(煅,一兩一分),硃砂(另研,二兩),麥門冬(去心),天花粉(各半兩),金箔,銀箔(各二百片),白扁豆(煮去皮,一兩)
白話文:
知母(55公克),川連(50公克,去除絨毛),苦參,玄參(各50公克),鐵胤粉(55公克,研磨成粉),牡蠣(煅燒過,55公克),硃砂(另研磨,100公克),麥門冬(去除中心),天花粉(各25公克),金箔,銀箔(各100片),白扁豆(煮過並去除外皮,50公克)
上為末,煉蜜入生栝蔞根汁少許,丸如梧子大,用金、銀箔為衣。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先用栝蔞根汁下一服,次用麥門冬熟水下。病退日二服。忌炙爆酒色。次投蓯蓉丸補。
蓯蓉丸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少量煉製過的蜂蜜和栝蔞根汁,製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劑,並用金箔或銀箔包覆。每次服用 20 到 30 粒藥丸,先用栝蔞根汁送服一劑,然後用麥門冬煮熟的水送服。當病情好轉時,每天服用兩次。服用期間應忌食燥熱的食物,避免飲酒和縱慾。之後服用蓯蓉丸進行調理。
蓯蓉(酒浸),磁石(煅碎),熟地黃(洗),山茱萸(去核),黃耆(去蘆,鹽湯浸),澤瀉,鹿茸(去毛,切,醋炙),遠志(去心,薑汁炒),石斛,覆盆子,五味子(去梗),萆薢,破故紙(炒),巴戟(酒浸),菟絲子(酒浸),龍骨,杜仲(去皮,銼,薑汁拌,炒斷絲。各半兩),附子(炮,去皮臍,一個,重八錢)
白話文:
蓯蓉(用酒浸泡),磁石(煅燒後研碎),熟地黃(洗淨),山茱萸(去核),黃耆(去蘆,用鹽湯浸泡),澤瀉,鹿茸(去毛,切片,用醋炙炒),遠志(去心,用薑汁炒),石斛,覆盆子,五味子(去梗),萆薢,破故紙(炒),巴戟(用酒浸泡),菟絲子(用酒浸泡),龍骨,杜仲(去皮,切碎,用薑汁拌炒,炒至斷絲。每種藥材各半兩),附子(炮製,去皮臍,一個,重八錢)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米飲下。
生地黃膏
治渴證,通用。
白話文:
地黃膏
**製法:**煉蜜丸,約梧桐子般大小。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 50 丸,空腹時以米湯送服。
**功效:**治療口渴症狀,不分男女通用。
生地黃(束如常碗大,一把),冬蜜(一碗),人參(半兩),白茯苓(去皮,一兩)
上將地黃洗切研細,以新水一碗調開,同蜜煎至半,次入參、苓末拌和,瓷器密收,匙挑服。
白話文:
在地黃束(直徑約碗口大,一把),冬蜜(一碗),人參(半兩),白茯苓(去皮,一兩)
將地黃洗淨,切片,研磨成細粉。以一碗新水調開,與蜂蜜同煎,煎至一半時,再加入人參、茯苓末拌勻。裝入瓷器密封保存,每次用勺取服。